电厂水处理反渗透系统的化学清洗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8
/ 2

电厂水处理反渗透系统的化学清洗研究

李秋霞

深圳市龙供供电服务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反渗透科学技术这项现代化的高科技,最近几十年才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反渗透是指在对溶质产生一个高于其渗透性的压力的情况下,水将透过特别制造的半透膜,进一步被分离。反渗透膜有助于阻止水体内的无机污染、粘稠物、细菌和金属氧化物的进入。本文将对电厂水处理流程中的反渗透化学净化问题进行详细探讨,并对反渗透技术进行详细剖析,以便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反渗透物质的运作机制。

关键词:电厂;水处理;反渗透系统;化学清洗

引言

反渗透装置针对的是分离溶液中的离子范围,其无相变过程,也不需要进行加热处理,相对于以往使用的方法而言,能源消耗比较低。反渗透装置操作方法较为简单,体积小,适用性强,运作安全性高。用反渗透装置处理工业用水比较一般的离子交换树脂除盐设备而言,不会对环境产生第二次污染,也无需消耗很多酸碱,运行支出的经济性强,因此发展速度较快,应用也比较广泛。

电厂水处理反渗透系统在长期应用之后,会产生一定的污染,比如:增大运行压力、降低产水量、增大膜压差等。如果污染比较严重的化,系统的稳定运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一般化学清洗方法无法使得产水量提升,也无法使得压差降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需要额外支出人工检修、购买备品、更换元件等方面的支出。因此,要结合具体情况,对污染物进行分析,制定科学的清洗计划,确保能够将顽固附在膜上的污垢彻底处理干净,延长膜的寿命,促进周期制水量提升。

1.反渗透污染分析

(1)反渗透污染原因

反渗透的基本概念源于水的渗透过程,通过对高压泵产生的压力,可以引导淡水的流动路径产生逆向渗透,从而更好地产出我们所需的淡水(纯净水)。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电厂已经开始使用反渗透技术来处理水资源,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水的反渗透率可以达到97%。在进行水处理的过程中,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溶解性物质的数量将逐渐增加,其中大多数将停留在半透膜上。如果溶质的饱和度超过了特定的阈值,就会在半透膜上沉积并形成污垢。另外,由于补给水、空气污染和工业泄露等原因,工业用水中的溶解性营养物、微生物、霉菌和藻类等生物群体持续繁衍,并与水中的沙子、灰尘等混合,形成了软泥状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使水质变差,并附着在半透明膜上,导致跨膜压力差异扩大、产水量减少、运行压力升高等问题,甚至可能对系统的性能造成破坏。膜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①新的管道内部混杂着油脂,焊接过程中遗留的残余物,还有在涂层之前没有完全清除的尘埃;②预处理装置设计不合理;③操作中添加的化学物质的数量出现问题,或者是设备出现了问题;④认为是操作失误;⑤在停运期间未进行清洗或者清洗控制不当;⑥更换了给水水源或水质。

(2)反渗透污染物分析

要想设计出有效的反渗透膜清洁策略,必须掌握反渗透供水设备的操作状态,并且要对反渗透膜上的阻塞物质进行组成分析。确认方法包括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和外部检定等。按照行业的共识,通常电厂的反渗透膜的污染物主要包括:主要成分包括硫酸钙、微生物污垢、碳酸盐污垢、硅酸盐污垢、铁等金属氧化物、煤尘、粉煤灰以及工地扬尘等。当膜被污染时,通常会采取物理和化学的清洁手段来修复膜部件的功能。其中,化学清洁是利用特定的化学溶剂,调整污染物的构造或特性,以恢复膜部件的功能。

2.电厂化学清洗

(1)化学清洗标准

运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水的产出量下降了10~15%、进水和浓水之间压差提高了15%,产水质量下降10~15%,经过物理清洗后,反渗透膜的性能无法得到改善,因此需要进行化学清洁。

(2)清洗方案确定

为了优化化学清洁的效果,在清洁前必须对污染情况进行评估,掌握半渗透膜污染物的主要构成,以便针对性地施用。根据半透膜的污染物组成特性,以及半透膜的材质,参照生产商的清洁指南设计了一个膜的化学清洁计划,针对本反渗透系统的全面清洁步骤包括:“水冲洗+酸洗+碱洗+酸洗+杀菌”。通常,首先应用碱性洗涤剂清洁油脂和微生物污染物,然后再用酸性洗涤剂清洁无机污垢或金属氧化物。依据实际状况,有时候也会先进行酸洗,然后再进行碱洗,或者只使用一种清洁剂。总的来说,根据污染物的特性来确定清洁方法,能更具针对性,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在清洁过程中添加ECTA等吸附剂,可以优化对胶质、有机质、微生物以及硫酸盐的处理效果。制定的化学清洁计划必须遵循技术规定的标准,如果选择的清洁剂不适当或者清洁步骤不合适,可能会导致膜的污染情况加剧。

(3)清洗剂选择

①采用HCI(pH值约为2左右)或1.5%柠檬酸(pH值约为3.5左右)+1.5%EDTA,制作成酸性清洗剂;这类酸性清洗剂可以针对无机盐垢(如碳酸钙、硫酸钙等)、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如铁、锰、铜等)和无机胶体这几类污垢进行较为彻底的清除,实践证明清理效果良好。

②采用Na2CO3(浓度约为2.5%)及EDTA-4Na(浓度约为2%)或0.5%NaOH+0.5%Na-EDTA,制作成碱性清洗剂。利用这种药液针对自然有机污染、无机/有机混合的污染以及微生物(如菌类、藻类等)进行清洗,所产生的效果也极佳。而在清洗聚合硅垢时,首选为NaOH清洗液(ph值约在11.5上下)。

③杀菌消毒。通常,这些都属于氧化类型的物质,包括氯、二氧化氯、氯氨、以及臭氧,这些都可以应用在反渗透系统的前端设施和管线上。在进行消毒之后需要彻底清洁所有的管道,在确认没有氧化物质存在的情况后,才能让处理水进入反渗透系统。

(4)清洗过程要求

①在进行清洁之前,需要仔细核查整个清洁系统的配置是否完备,设备是否正常运作,以及系统是否保持密封;

②以溶液箱和管道的容积为基准,计算出清洁(酸洗、碱洗)的溶液数量;

③为了确保药物的离子活性,在清洁过程中需要调整清洁液的温度,最理想的温度是35℃,不应超过45℃或者低于20℃;

④在清洁过程中,需要对清洁液的浓度和PH值进行管理(在碱性清洁中,pH值为11.0,而在酸性清洁中,pH值则在2~3.5之间);

⑤在清洗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控清洗液的浓度和pH值的波动,如果pH值超过了预设的0.5,应立即添加药剂进行调整,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⑥在清洁过程中,应该按照不同处理段进行清洁,并且清洁的方向和运行的方向应保持一致;使用动态和静态的方式进行清洁,并确保所需的清洁时长达到预设的标准,一个运行班的动态循环需要8小时,而一个超过8小时的静态浸泡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⑦使用反渗透产水来清洗所需的水;

⑧操作员必须全套佩戴防护装备,并严格遵守清洁操作流程。

结语

正确的清洁方法能首先将难以清理的污垢物质转化,转化完成后,再利用基础的清洁技术很容易将其清洁干净。在各个电站的水处理过程中,反渗透和化学清洁的关键污染物组成是相对稳定的。规范化各电厂独特的反渗透清洗技术规则和操作准则,以提升清洁效果。此外,提升操作的监控和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并在必要时发现设备的潜在问题,以优化反渗透装置的工作环境,反渗透膜的污染可以得到有效的减少,膜的清洗周期也会相应的延长,这样可以节省酸碱的使用,从而提高反渗透设备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顿小宝,郑勃,郭云飞等.反渗透膜污染原因分析及清洗技术在电厂的应用[J].工业水处理,2022,42(02):187-190.

[2]张伟伟,田明.火电厂再生水处理反渗透系统的化学清洗[J].辽宁化工,2021,50(04):53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