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概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8
/ 2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概述

桂俊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年,可供新建建筑利用的土地数量持续减少,从而导致在建筑工程中,新建建筑工程所占比例降低加固改造老旧建筑工程占比增加。加固改造原有结构保障原有房屋建筑安全的情况下,可有效控制土地利用率及工程造价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

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产业。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结构,在以往的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的基础上,逐步将重点转移到建筑项目的日常维护和加固上来。此外,城市既有建筑老化严重,无法满足安全和使用要求。现阶段,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和改造项目需求会日趋增长。

当今诸多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存在着灾后待修复、结构承载力不足以及建筑功能变化而导致结构承载力不够等问题。建筑加固改造技术也就随之应运而生。在建筑工程加固技术中,合理选择加固方法异常重要。如果选用的加固方法不合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加固效果,甚至会导致工程质量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在建筑加固改造工程中最重要的是加固方案的选择与设计。只有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加固方案才能有效地使既有结构得到更好的加强,同时又能更好地控制成本造价。

1影响混凝土结构安全的不利因素

(1)混凝土结构设计之初,没能准确全面地对建筑物建设地点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周边环境等相关条件进行勘测,从而导致地基基础设计存在缺陷,使上部混凝土结构出现开裂、倾斜。(2)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把控不严,施工技术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导致混凝土结构中存在缺陷,从而使结构无法满足承载力要求。(3)混凝土结构在全寿命周期中会受到风霜雨雪、地震火灾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老化、失效等问题,影响建筑结构的使用。(4)在混凝土结构使用过程中,随意改变建筑结构的使用功能。如:在不进行结构验算的情况下,对建筑的房间功能进行随意更改,从而致使结构承受的荷载超出设计范围,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严重损坏,影响结构的各项性能。

2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方法

2.1现浇加固法

现浇加固法是房屋结构加固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广泛运用于建筑行业中。运用现浇加固技术,需在施工现场支模浇筑混凝土,要求施工技术人员结合建筑物结构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浇筑方案,提高施工效果。随着建筑技术的日益成熟,现浇加固技术的优势日益凸显,其施工成本投入较低,且可较好地提高混凝土结构安全性能。同时,该加固技术无需额外施工机械设备,应用条件较宽松,可运用于大多数建筑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中。

2.2增大截面加固法

增大混凝土断面加固是指在原有建筑结构上添加新的钢筋混凝土,使其原有结构的截面变大,达到改善结构承载能力以及减小结构长细比的目的。由于其施工工序简单,增大混凝土截面加固法被广泛地应用于梁、柱等各种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加固。根据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薄弱部位等实际情况,可以在建筑物一侧、两侧、三侧或四则加固。例如,为了增加受拉区混凝土配筋,对梁、板等受弯构件进行单侧加固;偏心受压的混凝土柱,采用四边外包法进行加固。加固过程中,在增加截面为主构件的基础上配置适当的结构钢筋,以此确保增大截面的正常使用。同时,为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要确保新增钢筋间距和保护层等构造措施符合设计要求。在结构补强过程中,新旧钢筋和混凝土应采用可靠连接和黏结措施,新建结构一般采用C20以上普通混凝土,也可采用钢板、型钢等替代。

2.3复合纤维加固法

复合玻璃纤维强化技术是将玻璃纤维织物粘贴于混凝土结构上,通过有效地结合纤维材料的强度,来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从而更加有利于结构的受力。一般的玻璃纤维材质具有很大的抗拉强度,同时材质也比较轻薄,耐热,从而使加固措施更加简单快捷,尤其是在复杂的弯曲部位进行时更为方便。目前的复合纤维材料类型有复合玻璃纤维、碳化纤维、玻璃钢等。玻璃纤维材料与水泥材料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在安装时应选用强度合适的纤维材料,并选择较适宜的锚固式增强技术,进而可保证纤维材料在加固施工过程中有着的良好的效果。但目前,由于该技术的施工标准仍较高,因此需要对施工过程实行更严密的质量管理。

2.4外包钢加固法

该方法是在原有混凝土结构构件上增设型钢,从而提升结构的延性与承载力。现有工程案例的相关结果显示,采用外包钢加固法,可显著延缓纵向钢筋屈服,且缀板间距越小,加固效果越好。该方法常用于屋架、混凝土梁、柱等构件,具有施工工艺便捷,现场工作量少等优势。与传统工艺相比,外包钢加固法的型钢可与构件形成整体,达到协同作用的效果,基本不会影响原构件的尺寸,且施工周期更短。但该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对钢材的需求量偏大,并且一旦选用了不耐高温或不耐腐蚀的材料,则会影响构件使用年限。

2.5粘贴钢板加固法

粘贴钢板加固法是在混凝土结构构件受弯、大偏心受压和受拉等承载力不足区段表面粘贴钢板,能够增强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在粘贴钢板时,钢板表面需作防锈处理。若在高温或有防火要求的环境中进行加固时,应采取对应的防护措施。粘贴钢板加固法优点是施工速度快、加固过程中湿作业较少、对建筑物正常使用的影响较小。不足之处是现场作业中,施工人员的加固胶粘技术和操作水平的高低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较大。

2.6预应力加固法

通过外加预应力钢拉杆或型钢实现结构加固,有助于强化构件承载力与抗裂性能。目前,预应力加固法常用于高应力状态结构。与传统工艺相比,该工艺几乎不缩小使用空间,且有助于改善构件挠度,是一种有效的加固技术,但成本较高。

2.7间接加固法

间接加固法,是一种加强混凝土构件整体布置的方法,可分为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和附加支点增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通过对原有构件施以钢筋、钢支等外预应力,优化了原有构件的内力分配与应力水平,使体外预应力部分与原有构件融合,从而增强了构件的总体强度。该方法应用于大跨构件加固,可以大大增加构件的承载力,但是施工方式比较复杂。另外,附加支点增强法可以通过提高支撑点的数量来减小构件的跨度,从而可增强构件的总体承载力。该方法可应用于加强柱、板、桁架等结构。但是,支点的设置也限制了现有建筑物内部空间的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建筑结构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多种多样,且不同加固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存在明显差异。设计人员在加固方案选用中应注意不同加固技术的特征与适用范围,具体应用时,设计人员应基于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取结构加固技术,拟定最佳加固方案,从而有效地加固结构,提高其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吴荣华.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的应用实践[J].四川水泥,2021(12):102-103.

[2]赵磊.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27):197.

[3]道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加固改造关键技术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8(4):511-515.

[4]李冰.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D].石家庄:石家庄铁道大学,2016.

[5]娄德利.浅谈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加固技术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3):27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