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监理的工作要点及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3

建筑工程监理的工作要点及质量控制

曹永关志强

瑞博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  010040

摘要:工程监理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实现对工程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规避部分施工风险,以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安全,还能有效控制施工进度,确保建筑工程在规定的周期内完成建设。本文首先分析监理意义,其次探讨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开展要点,最后就建筑工程监理的控制措施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工程监理工作水平,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监理控制要点

引言

建筑工程监理具有投资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部分工程的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突发情况。一旦某一环节的工程施工存在问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建设进度均会受到影响。通过开展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有利于推动建筑工程各环节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建筑施工质量。总之,工程监理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相关从业人员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以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帮助建设单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目标。

1监理意义

工程监理在现代化施工企业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工作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施工质量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依照监理规范的相关规定,每一个施工环节结束后都需要由监理人员进行验收,其有助于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后期不必要的质量纠纷;2)保证建筑施工进度。监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仅要审核施工进度的合理性,还需要注重各施工环节的衔接性,同时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也是避免影响后期施工,防止施工周期延长的有效措施;3)确保施工安全。安全监理是工程施工安全的一种监管,其可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如若没有监理环节,就会使得施工现场在施工过程中缺少安全管控,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无法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2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开展要点

2.1工作程序

在进行项目管理和监理结合的过程中,明确工作程序非常关键,关系到后续工作的开展情况。所以在本工程中,结合二者特点,对工作程序进行调整。(1)开工报审。在施工开始前,根据政府所规定的内容办理相关手续,并对规划、中标、质量、安全、施工许可等内容进行审批。对于人员、设备、材料等进行管控。在施工开始前,还要进行图纸交底、监督交底等工作;(2)材料报验及取样见证。施工单位要申报材料进场、储存、复试等,并制定使用计划,项目管理、监理单位要严格区分材料进场之后各个环节的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工作要求对材料的质量、性能进行检测,并审核相关质检报告,未通过检测的材料,严禁使用;(3)项目目标控制。对于项目管理和监理,二者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对项目目标进行管控。在本工程中质量、进度、投资等方面进行管控。对于质量来说,对内业审核计划、图纸、规范文件等进行梳理,以此为基础开展项目管理和监理。在进度控制方面,对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整体情况细化施工方案,对各个时间进行严格管控。而在投资控制方面,项目管理和监理对施工单位所使用的工艺技术进行审核,并控制材料,降低质量问题而出现的无聊浪费,增加成本投入;(4)竣工验收和备案。施工完成后,项目管理和监理单位要组织工作小组,全面进行验收检查,重点做好隐蔽工程的检测,防止存在质量隐患。在验收合格之后,出具竣工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2.2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工作

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的施工规模较大,且施工环节较多,监理人员需要对施工各环节进行监管。众所周知,工程施工是建筑施工的重要阶段,监理工作内容较为繁杂,需要监理人员引起高度重视。首先,项目监理人员根据工程的特点,编制监理实施细则,用以指导现场监理工作。其次,需要先对施工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的质量进行进场检查,避免因材料或设备的质量问题而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再次,监理人员应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和管理,制止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使承包人提交的工程项目符合合同图纸、技术规范、使用要求和验收标准。最后,监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管,防止人员出现违规行为,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2.3成本管理的一致性

在施工全过程中都需要强化成本管理,无论是项目管理或项目经理都需要严格控制好成本管理这项工作内容,在实际工作当中可以通过实施成本预算模式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减少资金浪费的现象发生。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建立部门需要将预算投资和实际的成本支出进行充分的比较弱,实际支出远超于预算金额,那么就需要针对超出原因进行详细查明,同时查找相关负责人,促使这项问题能够顺利地进行调整或解决,并制定出相应的方案,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由此可见,在具体的管理方面,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对于成本管理工作而言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3建筑工程监理的控制措施

3.1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的每一施工流程都会涉及质量问题,强化工程监理质量,也就是强化工程施工质量,二者关系密切且相互关联。无论建筑工程的施工规模是大是小,其都具有不确定性以及连续性的特点,项目施工全过程的监理工作尤为重要。首先,在施工质量控制中,审查相关方案,提出具体的建议,对建筑材料、设备、构配件等进行严格的进场验收,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并落实好各检验批次的验收工作。其次,在工程施工期间,监理人员主要包括通过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等方法,来完成对工程日常监管。最后,监理机构需要参与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工作,监理人员需要在施工现场,从施工前期准备阶段直到后期的竣工验收阶段,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监察,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保证监理工作质量。

3.2提高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建筑工程监理过程中,监理人员的工作能力、素质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和监理效果。因此,监理部门要做好监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以提高监理人员综合素质,促进监理工作开展。其一,提高监理人员的准入标准。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建筑行业的监理人员都是设计、施工人员转岗而来,由此也就降低了监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鉴于此,要提高监理人员的准入门槛,多引入一些具有监理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人才。其二,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保证监理人员的能力、素质符合时代要求。加强监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加强监理知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掌握监理要点,熟练操作机械设备,提升工程品质的管控;加强安全施工培训,提高安全认识,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3.3加强管理机制建设

针对目前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有必要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有效规范监理市场,提升监理工作的规范性。相关部门要深入分析现阶段监理市场的实际情况,充分掌握当前监理工作中的漏洞和弊端,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有效约束监理工作的开展。同时,监理单位要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内部管理制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同监理单位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内部管理制度是监理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而制定的具体规章制度,能够起到较好的管理作用。监理单位的管理人员要深入监理工作中,充分了解监理工作的开展情况,然后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管理制度与实际工作一致,避免二者存在脱节,从而有效发挥管理制度的指导和约束作用。管理制度中要详细规定监理工作的内容、标准以及人员职责等,为监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指导。另外,在实施管理制度过程中,管理人员还要结合实际工作变化,及时进行调整,确保管理制度符合实际工作需求。

3.4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提高了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也应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对传统监理手段进行升级。比如,监理人员可将建筑工程的各项信息导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然后借助系统的信息整合功能分析工程建设情况,以挖掘监理方案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监理人员可以在计算机平台上利用BIM软件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建模渲染,随后在系统模型中直接输入各种基础参数,通过分析模型来了解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根据具体问题制订有效的解决方案。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帮助监理人员降低工作难度,有助于提升监理效率,保障监理质量,因此,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3.5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的施工存在一定安全风险,为此,安全监理需要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大部分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文化教育水平偏低,日常缺少安全意识,进而导致施工现场出现违规、危险等作业行为,直接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安全监理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进行监督与管理,在做好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的同时,还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确保安全机制有效落实与严格执行,在规避安全风险的同时,可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有助于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同时,监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与检查,依据相关合同以及规范要求等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符合建筑安全施工要求,且安全监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安全意识以及安监技能,严格执行监理职责,严惩不安全施工行为,也要保护自身安全。

3.6做好施工进度控制工作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施工进度是决定工程是否顺利竣工的关键。通过对施工进度的控制,可从本质上控制工程建设,保证工程严格按进度计划施工。在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的过程中,监理人员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事前控制。了解施工进度,比较计划目标和实际进度,初评施工效果;编制相关设备、材料采供计划,制定由建设单位供应材料、设备的需用量及供应时间参数。其二,事中控制。如实记录每天完成的实物工程量,并记录影响工程进度的各种因素,现场停水停电、大风、暴雨等要注明起止时间;审核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报告,分析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的差异成因,提出针对性的调整方案,同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和资金、设计等进度计划,必要时组织现场协调会。其三,事后控制。当实际进度落后于计划进度时,监理人员以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纠偏措施,并监督其的实施,如缩短工期时间、增加作业队数、改善劳动条件、制定总工期突破后的补救措施、调整相应的施工计划、提高资金水平等。

3.7落实现场监管工作

目前,监理工作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导致工程监理流于形式,无法起到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作用。监理单位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切实将监理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监理单位要借助精细化管理理念,明确监理工作的内容和流程。相关管理人员要精细划分监理工作的内容,然后结合每个工作环节,确定相应的工作开展流程,确保监理人员能够有序开展工作,从而保证工程监理的规范性和质量。比如,针对工程验收工作,监理单位管理人员应明确需要验收的内容以及验收标准,为监理人员开展验收工作提供指导。同时,管理人员还要明确验收过程中监理人员需要进行现场考察的具体内容,以保证监理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全面开展验收工作。另一方面,监理单位要制定奖惩制度,激发监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升其责任意识,保证其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管理人员要结合实际的监理工作内容制定奖惩制度,以确保奖惩制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同时定期对监理人员进行考核,及时了解其实际工作成果,严格按照奖惩制度,给予监理人员相应奖励或者惩罚。在奖惩制度制定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邀请监理人员参与,充分听取监理人员的建议,以提升奖惩制度的合理性。

3.8加强与不同主体之间的协调沟通

监理单位是众多参建主体之间的桥梁,能够帮助其他主体进行有效沟通,为此监理单位要践行自身责任,增强与不同部门和不同主体之间的沟通。首先,监理单位应当结合作业现场的实际情况,与作业现场的质检单位、安全主管单位、消防单位构建密切联系,以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其次,监理单位应通过加强沟通,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如与采购部门、施工作业部门以及材料器械管理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时刻掌握材料、器械的使用情况,保证材料器械供应及时、合理,不会出现短缺或浪费的情况,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最后,监理单位应积极协调分包单位和总包单位之间的关系,尽量使各主体的利益处于平衡状态。在必要情况下,监理单位可以依托网络技术建立信息共享系统,利用该系统实现监理单位、业主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建筑工程参建主体之间的即时交流,及时解决监理期间发现的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并提高监理工作公开化水平。

3.9组织协调

组织协调是监理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可以通过采用相应的形式和方法,对监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进行疏导,对产生的干扰和障碍予以排除,以便理顺各种关系,使监理在全过程施工中处于良好、顺畅的运行状态,其目的是排除障碍,解决矛盾,处理争端,实现所监理的项目质量好、投资省、工期短,确保监理总目标的实现。在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中,组织协调的方法种类繁多:1)会议协调法。其属于常用方法,主要的会议形式有专题会、监理例会等;2)访问协调法。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分别是走访与邀访;3)交谈协调法。实践中无需会议解决的事情可以使用该方法,其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分别是电话交谈以及面对面交谈,在日常的监理工作中该方法的使用频率较高;4)书面协调法。会议及交谈方式不适宜时,可以选择书面协调法,该方法具有合同效力;5)情况介绍法。该方法经常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形式主要以口头为主,必要情况下可增加书面介绍。除此之外,监理人员要想在工程建设中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不仅要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还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工程经验,可以针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等问题,预先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在落实整改中遇到困难时,联系相关人员到现场协调解决,提高监理工作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监理涉及环节多、内容广,既存在于工程全过程,更和工程安全、质量息息相关。因此,需要正确认识监理工作的必要性,明确监理工作的要点、监理人员的责任范围,贯彻落实监理工作法规,保证监理工作有序进行;完善监理工作框架体系,采用各种手段把控施工过程、进度、质量等,确保建筑工程保质保量的施工,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及监理水准。

参考文献

[1]杨文涛.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中建筑工程监理的作用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7(40):167.

[2]周丹.建筑工程监理的难点及有效应对策略分析[J].智能城市,2016,2(11):14,16.

[3]林传德.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现场质量管理对策探索[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20):139-140.

[4]杨洋.论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管理的问题及创新[J].低碳世界,2021,11(9):116-117.

[5]林木法.关于加强建筑工程监理体系建设对施工质量影响的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22,49(24):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