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2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漆峻宏

身份证号:510403199101020716

摘要:目前,我国的医学信息技术人才还不能满足目前的医疗健康发展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还需要提高。作为医疗情报类专业的主要培训对象,高等院校要进行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满足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人才培养需要;国家应该对医疗信息工程的专业给予高度的关注和充分的强化,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为促进国家的医疗情报事业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战略支持作用。

关键词: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面对资讯科技革命的大潮,更多的传统产业期待透过跨领域的跨界融合,为产业带来新的生机与创意。医学与工业的交叉体现了工程与信息技术与医学的深度结合,工程与信息技术对基础医学的研究与诊疗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近年来,国际上多所知名高校纷纷在高等生物医学领域进行跨界教学。新工科的建立是中国高等教育为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提出的一种积极回应,也是适应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1新形势下加强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1.1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推动力”: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人员匮乏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阻碍国家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突发事件,建立以信息为基础的突发事件的突发事件,这就给我国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但是,当前国内医疗信息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而且相应的在职员工的业务能力也受到了限制,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人才团队,从而影响到一个科学、先进、高效、稳定的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开展医疗信息技术人才队伍的培训,将为我国应急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提供有力支撑,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1.2社会信息化发展

“支持力”作为现代社会信息化的主要支持力量,但是,随着各大医院的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硬件设施、资金支持和人力资源的制约,当前我国的信息科技还没有完全融入到医疗行业之中。在新冠肺炎的防治期间,我国对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因此,如何提高我国的医疗情报工作水平,提高我国医疗情报工作的质量,是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1.3医学教育发展“维护力”

目前,国内高校的医学情报类学科的建设起步晚,数量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使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它是以现代卫生事业管理学、医学理论和信息技术等理论为前提的,经过专门的教育,将人才的医学信息处理和运用能力进行训练,同时还能够为医疗卫生事业输送既懂信息技术又具备医学基本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对我国医学教育体系的健全和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水平有着重要的战略作用。

2存在问题

2.1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医学信息工程是医学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一个边缘学科,高层次院校对这一领域的关注不够,从而限制了其专业的发展。大部分的医科大学都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因此,在资金投入、师资队伍建设和硬件设备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就要求对教学资源进行更好的整合。医学资讯工程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大部分学校都还在摸索之中,再加上它本身的特殊性,使得它不能和医学教学相融合,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还需要改进。

2.2人才培养侧重点与方向存在差异

目前,我国的医疗情报类专业设置有两类:一类是医科大学,另一类是理工类。其中,信息技术类的学科建设以医疗类为主,而对信息技术、信息管理和设备科学的研究相对薄弱;在我国的理工类高校中,这一类的专业主要是以现代资讯科技和电脑科技为主,而缺少对医学方面的系统性教学。目前,医科大学的医学资讯类专业毕业生多为卫生单位从事资讯管理工作,而理工类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多为制药公司的科技人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医学资讯工程的新思路,提出了构建医学资讯工程学的新思路。

2.3传统教育方式无法适应

当前,医学资讯工程学的人才培养需求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必须在具备基本的医学基本知识的情况下,强化资讯科技的运用与管理实务。普通高校的教学方式侧重于传授知识和传授知识,缺少实践性的训练,这已不能满足医疗信息技术专业的需求。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模式能够为学生的实际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应该包括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但是由于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师资队伍不够完善,所以很难做到两者之间的平衡,从而不能使医学信息工程的人才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协作主要集中在企业的IT建设和管理上,而在实际工作中比较薄弱;校企协作的重点放在了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上,而忽略了企业实习的部分。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3对策

3.1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促进学校教育与教学制度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还处在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师团队,严重制约了学校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大学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主动强化自己的教师队伍,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地完善自己的师资队伍,根据医学信息工程的各个研究方向,主动引入高层次的人才,并在此过程中,加大对年轻的教师的持续培训,让他们在自己的医学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学习。在此基础上,他还将“特聘”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将学科研究和专业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凸显了自己的专业特点,并对其进行了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针对医疗信息工程专业的社会需要,不断地改进有关的课程和教材,并根据各大学的医疗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设计出一套科学、科学的人才培训计划,提升了教育的质量。

3.2切实推进实践教学

临床实习是医学资讯技术领域的重要内容。加强政府和大学之间的协调合作,在财政上给予一定的资助和协调保证,使一套完整的实践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大学应该在对传统的课程教学系统进行优化的同时,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训练基地的建设上,并和医疗机构和企业建立了战略关系,给医疗信息工程师的学生们创造了实习的条件,并建立了完善的实习培训体制。

3.3着力深化教育教学发展改革

为了更好地达到培养医学资讯工程的目的,必须对其进行改革。要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发展的变革,始终把学校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让老师来做最后的支持,把探究、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方法结合起来,把他们的主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各种的创新创业活动之中,让他们的思维和动手的技能得到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即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大学也要跟上教育发展变革的脚步,评估自己的专业能力,并制定一个评估系统,让同学们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在专业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安排上的意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总之,作为医学人才的一个主要成分,医学资讯科技人才对我国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危机预警与监控、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全具有重大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推进我国的健康事业发展和健康事业的发展,必须加大对我国的医学信息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

参考文献:

[1]张兰华,韩忠东,马华等.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5):209-210.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8.25.209.

[2]马凯,刘伟,张红伟等.医学信息实践创新平台研究与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04):535-538.DOI:10.13555/j.cnki.c.m.e.2016.04.012.

[3]马凯,刘伟,张红伟等.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福建电脑,2016,32(07):59-60+139.DOI:10.16707/j.cnki.fjpc.2016.07.027.

[4]王能河,阮若林,彭微.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教育发展战略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07):11-13.

[5]夏峰,向函,赵云等.应用型医学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02):204-207.DOI: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50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