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胸痛患者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6
/ 2

急诊胸痛患者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作用分析

苏晓华

邯郸邯钢医院 河北 邯郸 056001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胸痛患者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作用。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2年12月,入组观察对象急诊胸痛患者50例,进入研究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观察组(n=25)实行优化急诊护理,一组对照组(n=25)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急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急诊期间心力衰竭、休克、中风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00%(1/25)低于对照组24.00%(1/25),(p<0.05)。结论:急诊胸痛患者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有效提升急诊效果,降低患者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关键词:急诊;胸痛;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医院中急诊科是接收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地点,由于急诊科的工作质量要求较高,治疗与护理质量直接影响了医院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在急诊科门诊中,医护人员每日接诊的患者疾病种类各异,胸痛患者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病证之一,其发病原因较多,病证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处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急救护理[1]。研究设计对照试验,引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就其实践效果与常规护理的差异展开对比,过程、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期2021年1月-2022年12月,入组观察对象急诊胸痛患者50例,进入研究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观察组(n=25)实行优化急诊护理,一组对照组(n=25)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5名,女性10名,年龄区间24-78岁,平均(40.15±5.9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0min-36h,平均(10.88±1.92)h,心源性胸痛患者10例,非心源性胸痛患者1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4名,女性11名,年龄区间22-75岁,平均(40.22±5.8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0min-32h,平均(10.57±1.95)h,心源性胸痛患者15例,非心源性胸痛患者10例;整理前述各项资料,将其统一输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输出结果(p>0.05),反映可比较。

1.2方法

观察组应用优化急诊护理:(1)院前急救:做好出车前的准备工作,预备好医疗器械与药品,急救护理人员通过电话对现场人员进行指导,叮嘱其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为伤员实施科学、合理的救治措施,在转运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送至急诊后,需全面描述患者的实际情况;(2)接诊护理:接诊后,为患者开展输液、吸氧等护理措施,帮助患者调整体位,建立静脉通道,实施心电监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应用除颤仪处理,结合患者的胸痛发作时间、致病因素、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患者优先诊治,开通绿色通道。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急诊科分诊挂号、简单分诊、安排抢救室、生命体征监测、急救处理等。

1.3观察指标

(1)急诊效果评估[2]:以显效、有效、无效对患者急诊有效性进行评价,患者胸痛等相关症状消除、极大缓解,以上为显效,患者胸痛等相关症状有效缓解,以上为有效,未达到前述标准即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患者的急诊期间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计数资料: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计量资料“”,检验方式“t”,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2结果

2.1急诊效果评估

观察组中患者急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1:

表1急诊效果评估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n=25)

15(60.00%)

9(36.00%)

1(4.00%)

96.00%(24/25)

对照组(n=25)

14(44.00%)

8(32.00%)

6(24.00%)

76.00%(19/25)

x2

-

-

-

4.1528

p值

-

-

-

0.0415

2.2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中患者急诊期间心力衰竭、休克、中风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00%(1/25)低于对照组24.00%(1/25),(p<0.05)。

3讨论

急性胸痛是一种放射性疼痛疾病,胸廓各部位,胸腔/胸腔脏器,纵膈以及纵膈内脏病变都可导致胸痛发生[3]。由于胸痛多为突然性发作,时间较短,疼痛度较高,在胸痛发作的同时有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等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病理症状,实施急诊优化护理[4]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更重视对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通过建立、完善急救护理制度与风险制度,组织急救模拟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落实胸痛评估、诊断流程,有效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快速明确患者的生命威胁,对患者进行急诊分诊,借助血液化验、心电图监测等技术快速诊断患者,明确患者疾病情况,进而实施对症处理,有效保证患者的急救效果,体现快速诊治的优势

[5]。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中患者急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急诊期间心力衰竭、休克、中风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急诊胸痛患者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有效提升急诊效果,降低患者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可行性价值。

参考文献

[1]缪志寿,林惠玉,李欣. 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24):4535-4538.

[2]杨李霞,翁鑫聪,王珺珺. 智能护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3):126-129.

[3]刘淋. 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3):99-101,135.

[4]孟楠楠,李艳荣,刘丽娟. 阶梯性思维联合流程优化护理用于老年急诊胸痛患者的价值[J]. 哈尔滨医药,2022,42(6):110-112.

[5]任淑芳,张磊,史晓琳. 基于评估-沟通-监测-患者-环境模式的护理管理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7):3243-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