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知识你可能不知道——关于无偿献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6
/ 2

这些知识你可能不知道——关于无偿献血

蒋卓玲

绵阳市中心血站  四川 绵阳  621000

无偿献血,是指自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地捐给社会公益事业,以挽救他人生命的行为。这是一件伟大而崇高的行为,对社会和个人都有着重要的益处。

一、无偿献血的意义

1. 拯救生命

外伤性出血、产后大出血、严重烧伤、各种血液病以及实行外科手术的伤员,都需要靠输血来救治。血液不仅可以满足患者的需求,还可以应对突发事件或大规模灾难时的紧急需求。在灾难发生时,无偿献血者的贡献至关重要,可以及时为受伤的人们提供所需的血液。

2. 有益健康

科学研究表明,平均每个成年人有4000~5000毫升血液,其中,80%左右在血液循环系统内流动,20%左右在体内贮存用于补充,一般每次献血抽取的血液占全身血液总量的1/20以下,这不但不影响健康,还能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献血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也具有积极的作用,男子献血还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定期献血的人比不献血的人更不易衰老。

3. 社会团结

无偿献血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实行无偿献血,不仅能保障医疗临床用血的需要,保证输血安全,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它还是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共济行为,是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4.健康投资

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临床用血血费报销等政策。报销政策各地间略有不同,按照当地政策执行。

二、无偿献血的过程

1.献血前的准备

首先,应学习献血知识,了解献血常识,消除紧张心理。献血前应保证充足睡眠;献血前一天和当天应吃一些清淡食物,不饮酒;保持个人清洁卫生,特别是手臂清洁。

其次,确定献血资格和适宜性非常重要。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献血,有一些身体条件或疾病会影响献血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例如,一些慢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或药物治疗可能会使一个人暂时或永久不符合献血条件。因此,在献血前,献血者需要进行登记、接受健康征询,以确定他们是否符合献血条件。征询包括个人信息、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和医疗史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信息对于确保献血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非常重要,因为某些疾病、药物或行为可能会对献血产生不利影响。

一般检查和血液检测也是献血前的必要程序。健康检查通常包括体重、血压、脉搏等生理指标,我国要求男性献血者体重≥50kg,女性献血者体重≥45kg;血压收缩压要≥90mmhg、<140mmhg,舒张压要≥60mmhg、<90mmhg;脉搏在60次/min-100次/min,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min,节律整齐。

血液检测包括献血者的血型、血红蛋白水平等相关指标。这些检查旨在确保献血者的身体状况良好,并确认他们的血液适合用于输注给受血者。

2.献血

一旦确定献血者符合献血条件,他们就可以进入献血流程。在一个安全、卫生的环境中,医务人员会使用一次性无菌耗材,从献血者的一条手臂静脉中采集血液。采集的血液量通常是根据献血者的体重和身体条件来确定的,以确保献血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健康公民每次可献血400ml、或者300ml、或者200ml。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每次可献1个至2个治疗单位,或者1个治疗单位及不超过200ml血浆。全年血小板和血浆采集总量不超过10L。

3.献血后的注意事项

完成血液采集后,为了确保献血者的安全和舒适,医务人员会提供一些小吃和饮品,以及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献血者指压针眼处15分钟或自粘绑带绑缚10-15分钟,穿刺点敷料保留至少4小时,穿刺处1-2天内不沾水;适当补充水分,避免饮酒,适当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过度活动和剧烈运动等。

三、无偿献血的要求和限制

1. 年龄和健康状况

(1)年龄限制

无偿献血的年龄限制因国家和地区而异,但通常要求献血者在18岁到65岁之间。我国提倡献血者应该年满18-55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

(2)健康状况限制

患有某些疾病的人会被限制献血。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心脏病、高血等循环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统疾病;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等。献血者应如实填写健康状况征询表,以确保医务人员全面掌握献血者健康状况。

2. 生活习惯和行为

除了年龄和健康状况外,生活习惯和行为也会对血液产生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限制:

(1)饮食和饮酒的限制:在献血前的24小时内,献血者应避免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盐的食物和饮酒。

(2)药物使用的限制: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会对血液产生影响,如口服抑制或损害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含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类药物)停药后不满五天者,不能献单采血小板及制备血小板的成分用全血。献血者应事先告知医务人员有关药物的使用情况。

3. 其他限制因素

除了年龄、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外,还有一些其他限制因素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包括:

(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限制: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通常被认为不适合献血。这是因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需要额外的营养和血液供应来支持胎儿的生长和乳汁的产生。故妊娠期及流产后未满6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者咱不能献血。

(2)最近进行过手术或接受过治疗的限制:如果一个人最近进行过手术或接受过治疗,特别是涉及输血的手术或治疗,他们会被限制献血。这是为了确保他们的身体能够充分恢复并避免任何不必要的风险。如拔牙或其他小手术后未满半个月;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扁桃体手术及眼科手术痊愈后未满三个月;较大手术痊愈后未满半年;良性肿瘤、施行纹身术及一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暂不能献血。

(3)免疫接种或接受生物制品治疗后的献血限制:无暴露史接受灭活疫苗、重组DNA疫苗、类毒素注射者,无病症或不良反应出现者,暂缓至接受疫苗24小时后献血。接受减毒活疫苗接种,根据疫苗不同暂缓时间在两周、四周不等。有暴露史的预防接种如被动物咬伤接受狂犬病疫苗注射者,最后一次免疫接种一年后方可献血。接受生物制品治疗者,根据生物制品不同暂缓时间在四周、一年不等。

无偿献血是一项伟大而有意义的行为,可以帮助那些需要输血的患者。然而,为了确保献血的安全和有效性,有一些要求和限制需要被遵守。这些要求和限制包括年龄和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和行为,以及其他限制因素。献血者应了解这些要求和限制,并遵循专业医务人员的建议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