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治未病”思想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6
/ 2

蒙医“治未病”思想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的应用

王泉

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医医院  内蒙古  兴安盟  029400

摘要:目的:探究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的蒙医健康管理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45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住院治疗和与健康管理,B组患者在A组常规治疗的基础,再蒙医“治未病”为思想指导进行健康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QLS-DSD评分、疾病复发率及再住院率。结果:经随访,B组患者疾病复发率、再住院率以及QLS-DSD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的蒙医健康管理的应用有助于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反复发作,避免患者的反复住院,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治未病;蒙医;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发病率逐年上升。病程长、迁延不愈、复发率高,严重的会导致残疾,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负担。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LDH的发病并降低LDH的复发率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蒙医治未病思想是经典的理论之一,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核心思想。本院对LDH患者应用治未病思想指导的中医健康管理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A组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龄在27-44岁;病程在5-35个月,平均(24.33±5.93)个月,B组患者给予蒙医“治未病”指导健康管理。上述所有患者均以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患者,患者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精神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者,患有脊柱结核、压缩性骨折、脊柱肿瘤以及腰椎滑脱者。经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方面均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可实施对比。

1.2方法

A组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常规健康管理,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存的危险因素,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B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蒙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进行中医健康管理,具体如下:①定期检查:指导定期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是否存在脊柱先天畸形或者特发型,对于常进行腰部运动工作都,检查是否存在椎弓骨折,且加强防护措施,以避反复损伤。②改正不良姿势:对于长时间处于弯腰用力或坐位者,指导其放松心态,不宜过度紧张,生活尽量规律,不宜久坐的,且经常改变工作姿势,多做体育锻炼,以便肌肉得到良好松弛,减轻其腰椎间盘压力,且注意调节日常的饮食起居。③既病防变,主要是指及时接受治疗防止疾病持续发展和传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蒙医的下肢“胡央”病的范畴,治愈难度较大,因此,既病防变至关重要,首先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初期,患者自己感觉到症状会非常严重,应适当卧床休息。其次,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当前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包括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微创治疗,治疗应用日益增多,治疗的方法也越来越多,而不同的治疗方式其适应症与禁忌证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医院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以免盲目手术或者费用过高导致者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或者拒绝手术等问题。④愈后防复:“愈后防复”主要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存在功能障碍或者其他并发症,有针对性的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确保患者取得最好的康复效果,以免疾病复发。⑤健康教育:安排医护人员给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让患者了解疾病发生的规律以及反复发作可能会带来的危害,以患者产生悲观情绪,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⑥运动指导。由康复治疗师给患者开展一对一的运动指导,以拱桥运动、五点支撑、拉筋、腹肌肌力训练、飞燕运动为主。拱桥运动:患者平卧于硬板床,头部为支撑,双上下肢逐步弯曲支撑,以五点支撑将腰部向上拱起到最高点,保持15s,然后缓慢放下平卧,连续20次,每日2—3组。飞燕运动:俯卧于床上,双上肢缓慢抬起后伸,双下肢抬起后踏,头部抬起,连续20次,每日2—3组。初期时康复治疗师一步步指导并全程监督患者的运动锻炼,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对运动锻炼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患者完全掌握运动锻炼方法后,由责任护士监督指导,待出院后,通过定期的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运动锻炼情况,叮嘱患者认真每日锻炼。⑦生活指导。主要从患者的双下肢保暖、腰背部保暖、睡硬板床、控制体重、合理的坐姿与站姿、正确劳动姿势等方面开展日常生活的健康管理,结合患者的年龄、职业背景等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日常生活健康管理手册,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健管理措施、方法等。⑧医疗管理。根据患者的体质辨识报告以及体质调养报告制定健康跟踪计划,主要为服药提醒、门诊复诊提醒、电话随访、效果评估与反馈等。在患者出院后,由健康管理师定期通过电话联系患者坚持运动锻炼、正确的饮食起居、遵医嘱服药等,鼓励患者在有任何异常时通过电话咨询。定期通过门诊复诊或是上门随访等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进而对健康管理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⑨定期复查:提醒患者治疗后定期到医院复查,特别是脊柱不稳定的患者,需及时对其腰椎情况进行了解,以造成反复损伤或者过度劳损。⑩注意生活细节:尽量减轻腰部负重,防止过度劳累,用重力时,确保姿势端正,切不可用力过猛。长时间弯腰后,避免突然直腰。在健康管理的基础同时配合蒙医传统的推拿手法、针刺以及温针等治疗手法,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QLS-DSD评分、疾病复发率及再住院率。手术6个月后,以QLS-DSD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内容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计数/计量数据的对比采用χ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QLS-DSD评分比较

术后6个月,B组患者的QLS-DSD评分(92.54±1.38)分;A组患者为(76.91±3.28)分,B组患者的QLS-DSD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差异显著。

2.2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疾病复发率与再住院率

治疗后,B组患者均无复发与再住院者,A组患者8例患者因疾病复发再入院,疾病复发率为17.77%,5例患者再次住院,再住院率为11.11%,B组患者的复发率及住院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差异显著。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引发因素与椎间盘退化存在相关性,从中医范畴来看,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和“痹证”范畴,因此,治疗原则以祛风除湿和疏经通络为主。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压力的不断提升,使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患病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而本病的主要患病人群为教师、司机以及长时间面对电脑的工作者。虽然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较多,如患者治疗后无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或者相应的锻炼,极易出现复发现象。

蒙医“治未病”思想是一种结合了传统知识与现代新思维的疾病防治理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给予全面的预防施治措施。蒙医“治未病”的基础原则是治未病,从功能及整体改变中把握生命,做到未病先防、病早治、已病防变以及病后防复,与现代医学中的“三级防护”理念相同,均是以“预防为主”,其目的都是为腰椎疾病护理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与技术支撑,通过系统有效的治疗与预防管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B组患者在QLS-DSD评分、疾病复发率以及再住院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A组P<0.05,表明将蒙医“治未病”思想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健康管理中,的确可以降低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及再住院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意义深远。

综上所述,将蒙医“治未病”思想作为健康管理的主要指导思想和理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护理,可有效防治疾病二次复发,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贾龙.“治未病”思想指导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防治[J].中医正骨,2017(1):36-38.

[2]陈媛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辨证施护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7(5):604-607.

[3]钟超雄.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干预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情况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