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3
/ 2

探讨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护理措施

张旭

吉林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132000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9月本院50例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气管切开,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4.00%)比对照组(24.00%)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给予重症脑挫裂伤气管切开患者综合护理,有助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采纳。

【关键词】重症脑挫裂伤;气管切开;护理对策

    重症脑挫裂伤患者在住院期间通常处于昏迷状态,而呕吐物的出现可能会导致气管阻塞,使患者因呼吸道受阻而缺氧并窒息[1]。气管切开术是一种重要的救治手段,可显著提高氧合和通气水平,缓解急性呼吸道梗阻[2]。因此,这是临床护理人员应具备的重要技术。基于此,本文针对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9月本院50例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气管切开,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13例男,12例女;年龄:18-57岁,均值(36.35±4.12)岁;观察组:14例男,11例女;年龄:18-59岁,均值(36.41±3.98)岁;两组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干预:生命体征严密监测,掌握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马上采取针对性处理对策;提供干净、无菌、舒适的治疗环境等。

1.2.2 观察组

综合护理干预:(1)人工气道管理。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尽管通气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是也使得细菌入侵概率提升。空气经气管套管渗透到呼吸道,气道湿化功能及过滤功能下降,使得气道干燥,气道分泌物黏附在纤毛上,降低了纤毛运动,影响了分泌物的正常排出,增加了感染发生率。因此,需要将人工气道护理工作做好,其对于痰液稀释有利,加快痰液排出,保证呼吸道畅通,降低感染发生率。(2)气道内滴药。湿化液为0.45%生理盐水。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添加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敏感抗生素等。通过一次性注射液抽取0.5-1.0ml的湿化液,吸气时,经套管内部滴入,减小对呼吸道刺激,间隔2小时1次,药物滴注后,加强对用药反应观察,同时及早吸痰,降低血痂、痰痂等堵塞气道。(3)超声雾化吸入护理。雾化液组成包括α-糜蛋白酶、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经气管套口实施超声雾化,每两次间隔时间为6-8小时,每次维持15-20分钟。超声雾化吸入的同时给氧,雾化器喷嘴与人工气道距离大约6-10cm,防止两者过近仅有雾气,导致窒息发生。为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雾化器的应用需采取一人一次一消毒。(4)吸痰护理。吸痰在保证呼吸道畅通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吸痰操作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因此需要对吸痰方法、时间和技巧合理选择。吸痰管管径是气管内套管的1/2,若患者伴有咳嗽症状,可选择偏粗的吸痰管。吸痰强,将吸引器负压条好,在生理盐水中放置吸痰管,检查导管是否畅通等。采取无菌操作原则,吸痰时,佩戴无菌手套,采用一次性吸痰管等,吸痰时,保证动作轻柔,缓慢向内套管中插入吸痰管,由浅至深。吸痰前后,适当增加给氧流量,若痰液偏多,可采取多次抽吸方法,采取吸氧方法,在氧饱和度正常后吸痰,连续吸痰最多两次,每次维持应低于15s,反之很可能导致剧烈咳嗽、呼吸抑制及喉头痉挛等。(5)气管切开护理。气管切开后,将无菌开口纱布放置在颈前皮肤与套管柄间,防止切口受到外界刺激。并对切口情况仔细观察,是否存在皮下气肿、渗血等。保证切管切开部位干净、干燥等;定期更换敷料,每日1-2次,一旦发现纱布被分泌物浸湿,则需要立即更换。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部感染、气管切口感染、窒息。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研究数据,(±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2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分组

例数

肺部感染

气管切口感染

窒息

发生率

对照组

25

3

2

1

6(24.00)

观察组

25

1

0

0

1(4.00)

x2

4.153

P

0.042

3 讨论

重症脑挫裂伤患者经气管切开后,气道会处于开放状态,但会失去湿化和过滤等功能。当患者吸入干燥的气体时,由于缺乏水分,气道内的粘液会变浓,同时也会损伤气道上皮,导致纤毛无法正常运动。在患者昏迷时,咳嗽和吞咽反射会减弱或消失,无法自动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导致分泌物滞留在支气管中,降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而降低肺的顺应性,引发肺部感染。如果在气管切开后未对套管进行清洁、消毒和无菌处理,很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

[3]。超声雾化是一种通过超声波喷雾设备,将生理盐水和药液喷雾化的方法,形成0.5-1.0微米的喷雾,这种喷雾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在病人呼气时进行,从而实现湿润和药物治疗。呼吸道内施药的方式因单滴剂用量小,喷雾会沿气管内壁吸入,对呼吸道刺激较小,很难引起刺激性咳嗽[4]。此外,它还可以在呼吸道粘膜上发挥抗菌、祛痰和湿化的作用。在进行气体湿润时,应注意对患者呼吸道的有效消毒,因为病人的呼吸道与肺直接接触,没有经过鼻咽。为了减轻对呼吸道的损伤,保持气道通畅,必须掌握好吸痰的时机、方法和技巧。此外,加强对气管切口的保护,积极拔除气管导管,对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和溃疡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给予重症脑挫裂伤气管切开患者综合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其康复速度,值得采纳。

参考文献

[1]许莉. 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预防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2,29(04):10-13.

[2]季娟娟. 护理人文关怀应用于ICU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03):39-41.

[3]曹雪萍,萧丽,熊程成,王舒雅. 精细化护理对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恢复的影响[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11):134-135+137.

[4]吕丽娜. 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策略[J]. 黑龙江医学,2021,45(16):1783-1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