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高血压脑梗塞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优质护理对高血压脑梗塞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杜彩玲

黑龙江省嫩江市中医医院 161499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梗塞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本院接诊康复期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3月~2023年02月期间开展对比性护理研究,研究前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分别实施一般护理、优质护理干预。分析患者护理期间肢体功能、中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遵医行为差异。结果:研究前患者肢体功能、中枢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测评结果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2月后,观察组FMA评分(上肢:51.56±3.58分;下肢:23.05±3.19分)较对照组提高,观察组MESSS评分(10.41±2.76)分,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规律锻炼、健康饮食、自主服药遵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实施对于高血压脑梗塞患者遵医行为具有显著积极影响,可为患者预后康复期间神经功能损伤恢复及肢体功能恢复奠定护理基础,提升脑梗塞预后恢复质量。

关键词:优质护理;高血压脑梗塞;遵医行为;效果

脑梗塞是一类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的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所致脑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为基础发病机制,可在血管内皮损伤进展基础上受血小板异常沉降、高血脂等因素综合作用后于血管内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进而在部分或完全阻塞后,诱发脑梗塞病变,且当患者合并高血压时,则易在病程期间诱发继发性脑出血,加剧疾病危害,故应在对症治疗同时,开展对应护理,提升临床康复质量[1]。因此,为对比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梗塞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及护理效果,特设本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本院接诊康复期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3月~2023年02月期间开展对比性护理研究,研究前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分别实施一般护理、优质护理干预。

对照组,男/女,21/19例,年龄区间43~82岁,平均年龄(62.54±4.15)岁,病程4~8个月,平均(6.02±1.54)个月;观察组,男/女,20/20例,年龄区间44~82岁,平均年龄(63.08±4.22)岁,病程4~7个月,平均(5.64±1.45)个月。患者基线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指标:患者均为脑梗塞康复期者,自愿参与研究;研究由医院伦理会批准实施。排除标准:合并脑出血病史者;护理配合度极差者。

1.2方法

一般护理:即在患者康复治疗期间,积极引导其定期锻炼,并告知家属患者康复期间高血压治疗饮食、健康注意事项,以促进患者康复。

优质护理干预:(1)健康评估:护理实施前需先就患者高血压进展、脑梗塞康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以科学分析患者高血压、预后影响性,制定护理方案。(2)护理引导:脑梗塞患者原有脑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或可导致脑血管局部血管壁脆性增加,故高血压发病期间,血压波动,可在直接损伤血管后,引发脑出血,应积极引导患者及家属就高血压预后危险性进行详细了解,提升疾病重视性,积极接受预后治疗,维持高血压病情稳定。(3)健康干预:健康干预实施应针对患者脑梗塞预后恢复情况、基础健康状况及高血压情况制定个体化饮食、运动干预计划,改善患者健康质量[2-3]

1.3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护理期间肢体功能、中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遵医行为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中数据资料差异性分析由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如统计结果为P<0.05,则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肢体功能、中枢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对比

研究前患者肢体功能、中枢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测评结果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2月后,观察组FMA评分(上肢:51.56±3.58分;下肢:23.05±3.19分)较对照组提高,观察组MESSS评分(10.41±2.76)分,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肢体功能、中枢神经功能损伤评分(±s)

组别

时间

FMA(分)

MESSS(分)

上肢

下肢

对照组

护理前

42.36±3.57

15.03±2.94

16.35±2.19

护理后

48.55±4.05

20.25±3.05

13.15±2.58

观察组

护理前

42.34±3.62

15.12±2.85

16.38±2.25

护理后

51.56±3.58

23.05±3.19

10.41±2.76

t(护理后)

3.5218

4.0124

4.5868

P(护理后)

0.0007

0.0001

0.0000

2.2遵医行为对比

观察组护理期间规律锻炼、健康饮食、自主服药遵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遵医行为对比(n,%)

组别

n

规律锻炼

健康饮食

自主服药

对照组

40

77.50(31/40)

82.50(33/40)

72.50(29/40)

观察组

40

95.00(38/40)

97.50(39/40)

90.00(36/40)

5.1647

5.0000

4.0205

P

0.0231

0.0253

0.0449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前患者肢体功能、中枢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测评结果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2月后,观察组FMA评分(上肢:51.56±3.58分;下肢:23.05±3.19分)较对照组提高,观察组MESSS评分(10.41±2.76)分,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规律锻炼、健康饮食、自主服药遵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优质护理干预实施可在科学评估患者高血压、脑梗塞相互影响性及预后风险性后,针对性制定护理引导、健康干预计划,以维持患者预后期间高血压病情稳定,改善健康质量,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实施对于高血压脑梗塞患者遵医行为具有显著积极影响,可为患者预后康复期间神经功能损伤恢复及肢体功能恢复奠定护理基础,提升脑梗塞预后恢复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梅,刘爱琴.脑梗塞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分析[J].智慧健康,2020,6(20):173-174+176.

[2]姚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1):150+152.

[3]王爱林,赵丽华.人性化护理对老年科病房高血压伴脑梗塞患者的实际应用效果[J].名医,2022(09):22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