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无线电技术下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认知无线电技术下的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研究

王志麟

身份证号:652301197703270355  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和频谱资源的有限性,广播电视监测变得至关重要。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研究目的是确保广播电视信号的正常传输和运营,并维护国家广播电视行业的良好秩序。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技术;广播电视;监测系统

引言

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研究是为了解决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有频谱带宽的管理、电视频率干扰、非法广播电视设备和内容违规等。研究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旨在提高监测手段和技术,保障广播电视行业的正常运营,并提供优质的广播电视服务给用户。

1无线电技术分析

无线电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和接收信息的技术。它是现代通信领域的核心,在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无线电技术利用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的原理传输信息。通过调制(即改变载波的某些特性)来携带和传递声音、图像和数据。这种调制可以是调频(FM)、调幅(AM)或其他形式,以便在不同频段传递不同类型的信息。无线电技术依靠天线的发送和接收,将电磁波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经过信号处理,使信息能够被准确地接收和解码。现代无线电技术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处理,提高了传输效率和容量。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也涉及到频谱管理和调度。由于频谱资源有限,需要通过国家和国际的管理机构进行合理分配和监控,以保证各种无线设备之间的互不干扰和有效利用频段。需要注意的是,无线电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频谱拥塞、多径效应以及安全性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需要继续研究和发展新的调制、编码和解调技术,加强频谱管理和无线电监测。

2广播电视监测系统中的无线电技术

2.1时空无线电

时空无线电技术是广播电视监测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它通过利用多个无线电站点和接收器的时/空分布,来提高无线信号接收的覆盖范围和质量。时空无线电技术可以减少信号的衰减和干扰,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可以增强监测系统对于无线信号的敏感度和准确性。

2.2认知无线电

2.2.1频谱认知

认知无线电技术是一种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并根据实时的频谱使用情况自主调整无线电通信参数的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系统中,频谱认知技术可以帮助监测系统感知当前的频谱环境,识别并避免与其他无线设备发生频谱冲突,提高频谱的利用效率。

2.2.2频谱利用

频谱利用是指通过有效的频谱管理和调度,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可以合理、高效地利用可用的频谱资源。动态频道选择、频谱共享和频谱分配等技术手段,以确保广播电视信号的正常传输和运营,并最大程度地减少频谱浪费。

2.3IPCN技术

IPCN技术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协议的连接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系统中,IPCN技术可以实现无线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和处理,提高信号的处理效率和质量,还能够提供更加灵活、可靠的数据传输和管理方式。

2.4无线资源治理技术

无线资源治理技术是指通过有效的管理和调度无线资源,以确保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频谱资源的分配、干扰管理、信号监测和检测等技术手段,以维护无线电通信的秩序和平衡,提高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效能和精度。

3广播电视的干扰与监测业务

3.1广播电视的干扰

广播电视的干扰是指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信号质量下降或接收受到干扰的现象。干扰可能来自于其他无线设备的频谱冲突、电磁波的多径效应、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非法操作等。这些干扰会导致信号质量恶化,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的正常接收和观看。为了解决广播电视的干扰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频谱管理和调度,确保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与其他无线设备之间不发生干扰。采用合适的天线设计和安装,减少多径效应的影响。强化维护和巡检工作,快速处理故障,并加强对非法广播电视设备的查处和打击,以维护广播电视行业的良好秩序。

3.2广播电视的监测业务

广播电视的监测业务是为了确保广播电视信号的正常传输和运营,以维护广播电视行业的良好秩序和服务质量。

3.2.1监测无线信号强度和质量:通过使用专业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对广播电视信号的强度、噪声和干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确保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

3.2.2频谱监测和管理:对广播电视信号所使用的频谱进行监测和管理,频谱的分配、共享和调度,以保证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频谱冲突和浪费。

3.2.3广播电视设备的合规检测:对广播电视设备进行合规性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并能够正常地进行信号传输和操作。

3.2.4非法广播电视设备的查处和打击:积极开展对非法广播电视设备的巡查和打击,加强执法力度,保障广播电视行业的合法权益和健康发展。

4 认知无线电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4.1无线电感知技术

4.1.1单点监测

认知无线电技术中的无线电感知技术可以通过在广播电视监测系统中使用单点监测,对周围的无线电环境进行实时感知和监测。通过采集数据并分析信号强度、频谱利用情况等参数,可以评估无线信号的质量和覆盖范围,及时发现和定位干扰源。

4.1.2多点协同频谱监听方式

多点协同频谱监听方式是指利用多个监测站点,通过协作感知和数据传输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无线电环境信息。不同监测站点之间可以共享数据并进行联动分析,以提高监测系统对于无线信号的感知和识别能力,准确评估信号的质量和影响。

4.2 匹配滤波器

匹配滤波器在广播电视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相当重要。通过设计和部署合适的匹配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提取和分离特定的广播电视信号,识别和定位干扰源,从而保证广播电视信号的正常传输和观看质量。

4.3定期检查

广播电视监测系统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以及网络连接的稳定性等。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保证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4.4信号搜索与识别

认知无线电技术中的信号搜索与识别是指利用无线电感知技术对广播电视信号进行搜索和识别,识别出合法的广播电视信号和非法的干扰信号。通过精确的信号识别,监测系统可以对不符合规定的信号源进行追踪和处理。

4.5播出效果监测

广播电视监测系统还可以应用于播出效果的监测。通过无线电感知技术收集观众区域的信号强度和质量数据,可以评估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效果和接收情况,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服务的质量。

结束语

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研究对于确保广播电视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相关研究不仅可以保障广播电视行业的正常运营和服务水平,还能够有效应对新技术的出现、电磁干扰的挑战和非法行为的威胁。应该加强研究和应用广播电视监测系统,以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广播电视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秋.广播电视监测中信息化应用及安全防护[J].电视技术,2020,44(03):77-80.

[2]陆伊倩.浅析大数据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中的应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0,40(01):99-102.

[3]韩计海.广播电视监测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视技术,2020,44(01):7-13.

[4]李晨曦.浅谈广播电视智能化监测及安全防御[J].数码世界,2020(01):54-55.

[5]杨超.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数据安全应用研究[C]//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9:1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