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范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风险防范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李华聪

邓州市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  474150

摘要: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临床医疗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维权意识不断强化、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标准。对于儿科患儿护理来说,面临着年龄比较小,缺乏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缺乏较高的临床治疗依从性,致使患儿临床护理工作的难度加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护理差错等不良事件,为此分析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制定并且实施科学化、个性化的临床护理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风险防范护理模式;儿科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引言

儿科患儿年龄都比较小,患儿自我意识与社会经验不够完整,思想不够健全,在表达病情以及自我感受时通常比较模糊,会产生一定的护理难度与护理风险。针对病情危急患儿,如果无法给予有效护理措施,预防护理风险发生,则容易产生风险事件,影响患儿的健康生长发育,同时会导致护患纠纷的产生,不利于医院良好形象的塑造。儿科护理方式有很多,其中风险防范护理模式能够有效规避风险,不仅能够科学管理多种风险事件,还能够极大地确保患儿安全。

1讨论

儿科护理过程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对患儿展开管理的整个过程,在该过程中需要使用设备、环境、人员以及社会活动,能够提高患儿的健康与安全性。儿科患者年龄均比较小,而且认知程度比较低,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容易产生琐碎事件和风险事件,在护理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护理风险主要是指患儿在医院内接受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的不安全事件,包括人身风险、法律风险以及经济风险等。而儿科的护理风险较为复杂,主要包括:患儿思想尚未完善,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哭闹、坠床、意外刺伤等风险;护理人员如果没有加强用药指导,患儿则容易出现用药差错风险;将一般干预应用于儿科护理中,其护理效果较差,容易出现医疗事故,并引起护患纠纷风险。这些护理风险均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进行防范,而风险防范式护理是通过分析护理过程中的风险来制定可行性的应对方案,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风险防范式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风险判断、成立风险防范管理小组、针对性护理、健康教育等,在儿科中应用确保患儿安全性,并提高护理管理效果。根据以往的风险案例以及医院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识别,能够提前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有助于减少风险发生率。在制定风险防范方案时,需要结合风险成因与影响因素等,然后根据儿科护理实践确保儿科护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避免风险防范流于表面,以此来突出“以患儿为主体”的护理目的,有助于提高护理安全性、可靠性。给予家属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家属对风险事件的认知度与重视度,使得护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与患儿拉近关系,减轻患儿的焦虑感、恐惧感,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提高家属满意度。

2风险防范护理手段干预

2.1沟通交流

在风险防范管理中除了需要护理人员做好专业的工作,还需要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在给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恐惧和紧张的情绪容易哭闹、多动,导致穿刺时出现移位、出血等症状,护理人员要多和患儿讲话,告诉他们不要害怕,实在不好哄的患儿可以给予一些糖果或其他小东西转移其注意力,要做到穿刺快准稳;同时要多和家属进行沟通,比如患儿的病情状况、需要多长时间能够恢复、治疗后是否会复发、以往治疗的成功案例等,让家属安心并愿意信任医护人员,提高配合度;多站在家属的角度去思考。

2.2加强风险分析,优化护理内容

搜集近3年护理风险事件,针对风险事件发生原因进行鱼骨图分析,并紧密集合儿科护理实际需求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内容及管理标准的制定。风险管理内容: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从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及病历书写几个维度对患儿提供全方位、优质化护理服务。在病房管理中,每日安排专人进行打扫,定时通风,维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做好消毒工作,提供患儿感兴趣的动漫书籍和玩具,打造出一个卫生、舒适的童趣化医疗环境;基础护理方面,护理人员要做好患儿的病情监测,谨遵医嘱用药,预防院内感染,同时结合患儿营养状况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病历书写方面,要严格保证患儿信息的准确性,包括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床号等;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方面,以患儿及其家属为护理对象,依据患儿及家属的认知水平采取多元化宣教手段(如床旁一对一宣教、宣传资料派发、微视频展示等)围绕疾病、治疗及护理相关知识进行宣教,同步做好住院期间安全管理的宣传,提高幼儿及家属安全防范意识,规避碰撞、跌倒、摔伤等风险事件发生。对部分家长因担心患儿病情存在焦虑、紧张等负性心理的,护理人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以积极沟通让家属实时掌握患儿病情,同时通过对家属的情绪疏导和心理干预缓解不良情绪。

2.3强化药品管理

对于儿科患者而言,用药剂量会不同于老年人和成年人,患儿的实际用药剂量通常情况下偏低,再加上患儿年龄、自身情况等因素影响,患儿对药物产生的敏感性通常情况下会高于成年人,因此医院需加强对儿科药品管理的关注程度,在对患儿展开用药之前,需要详细且认真询问患儿家属患儿是否存在有药物过敏史,并为患儿家属讲解各项药物的具体应用效果和用法用量,从源头上减少对患儿可能在用药以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降低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各项急救药品进行妥善保管,专门派遣专业人员对儿科急救药品进行保管,做好交班的清点工作,以为儿科患儿能够顺利展开急救工作打下良好保障。

2.4重视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之所以出现护理纠纷,是由于护理人员本身的技能问题。护理风险的普遍性取决于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面对问题是采取的分析及解决措施的能力、智力等多种因素。护理人员采取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将提高儿童安全,并大大降低护理风险。由于不同护理人员本身的工作职能及学历不尽相同,因此,护理人员参与到职业技能培训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本身的工作能力及职业水平,这也是其中一种有效途径。应用多种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然而,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儿童护理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和专业技能各不相同。因此,医院各科室应定期对他们进行岗位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专业技能,防止被护理的风险。

结语

近年来,在社会不断进步、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等因素影响下,人们对于儿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儿科患儿尚未发育成熟,其临床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低,非常容易出现护理风险事件,进一步提升儿科患儿临床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为了降低各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分析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制定并且落实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文清.风险防范式护理联合家属认知行为干预对感染性发热患儿心境状态及家属照护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2):253-257.

[2]郑良芬,高娟,何晓秋,等.基于“1+X”证书制度的儿科护理学课程改革对高职护生职业能力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81-84.

[3]马双儿,杨婷胤,郑儿.以问题为导向的目标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习生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10):131-132.

[4]张晓丹.儿科护理管理应用团队协作+风险防控模式干预的效果及对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21,41(5):109-110.

[5]林琳,黄梅.风险护理对行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黄疸的黄疸指数、胆红素、安全性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10):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