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德育教学的基本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德育教学的基本策略

龙乙凡

湖南省石门县蒙泉镇磐石中学  415206

摘  要: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初中音乐教育在塑造学生品格方面的作用越发显著,因此,音乐课堂的德育教学已经变成了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从音乐课堂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出发,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德育教学的基本策略进行深入探讨,目的是为提升音乐课堂德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德育教学;初中音乐课堂;策略

引  言: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在众多学科中,音乐课在德育教育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音乐课堂的德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优化音乐课堂的德育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议题。

一、初中音乐课堂新课程背景下进行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德育教育在音乐课堂中占据重要地位。初中音乐课程不仅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更致力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首先,音乐课堂为教师提供了传递德育教育理念的平台,使学生在愉快的音乐体验中接受德育教育的影响。其次,音乐作品本身富含德育元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作品背后的德育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此外,新课程要求初中音乐课堂德育教学更注重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例如合唱比赛、器乐比赛等,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关心集体,培养优秀的团队精神。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德育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利用音乐故事进行德育教育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变得尤为突出。音乐,作为一种富含情感和审美意义的学科,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品味,更可以借助多种途径实施德育教学。其中,通过音乐故事开展德育教育被视为一种切实可行的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德育意义的故事,如音乐家的生平、作品的创作背景等,通过这些故事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在教授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教师可以讲述贝多芬如何在失聪的情况下坚持创作,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就音乐伟业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还能引导学生学习贝多芬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其次,教师在讲述音乐故事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故事中所蕴含的德育要素进行深入思考【1】。例如,在讲述音乐家克服困难的故事时,教师可以提问:“这位音乐家为什么能够成功?他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德育养分,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了解的音乐故事,或者谈谈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这样的讨论能够让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故事所蕴含德育要素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内化于心。同时,教师可以尝试将音乐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将音乐故事中的德育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讲述音乐家关爱他人、热心公益的故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快乐。最后,教师在组织音乐故事教学时,要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不同的学生对音乐故事的喜好和感悟能力有所差异,教师要充分尊重这一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故事中受益。

(二)结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德育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是结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是音乐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将其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德育教育,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活动,通过创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在音乐创作活动中,学生需要共同讨论创作主题,分工合作完成旋律、歌词等创作任务,并在最后进行整合和排练。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更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集体付出,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音乐表演活动,通过表演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表现力和责任感。音乐表演活动是一种直观、生动的教育方式,学生在表演中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力量。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克服紧张、自信地站在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在表演活动中,学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如负责自己的乐器、服装等,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再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音乐欣赏活动,通过欣赏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和人文素养【2】。音乐欣赏活动是一种愉悦的教育方式,学生在欣赏优美的音乐作品时,可以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进而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能力。最后,教师要对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教师要对学生在活动中的道德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给予指正,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使家长了解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志清.初中音乐课堂德育教学策略探究[J].世纪之星—初中版, 2022(6):0151-0153.

[2]李佳蔚.初中音乐德育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1, 000(003):P.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