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如米,开似“红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话剧”如米,开似“红楼”

周收

怀集中学    526400

摘要:《红楼梦》作为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思想内容丰富,涉及的内容极广,值得学生深究。但是在教学中高中生普遍反映出《红楼梦》整本书内容多,不愿读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而将话剧创作引入课堂,不失为一种新颖的情景化教学模式。本文拟从了解话剧特征、区分文体特征、明确创作要求、改编文学剧本等方面引导学生创作《红楼梦》剧本,以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整本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

关键词:红楼梦 话剧 剧本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三个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明确要求:“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话剧表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创造更多展示交流学生作品的机会或平台,激发学生文学创作的成就感.”[1]此次课标将开展话剧教学提到了重要地位。可见,在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活动中,以话剧创作的方式将经典转化成剧本,是一种有意义的情景化教学模式。

品鉴话剧,了解话剧特点

将《红楼梦》文学作品改编成话剧剧本,并不是简单的截取其中的章节片段,组合成对话而已,而是要了解话剧的创作特点、要求以及创作技巧;明确话剧与小说文本特征的不同。教师可指导学生先观看曹禺经典话剧《雷雨》。品鉴经典话剧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从中概括出话剧的概念,明确话剧创作的基本要素,掌握话剧创作的基本技巧,为《红楼梦》改编剧本做好铺垫。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经典话剧的特点后,要让学生明晰:话剧是一种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尽管它可以使用少量的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技巧以演员在舞台上的台词对话或独白为主。话剧表演特点包括有鲜明的人物对话,适合舞台表演,具有戏剧冲突三个方面。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就是话剧的对话性特点:话剧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塑造具体的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要求在很短时空中完成戏剧内容,而这也是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主要特点,所以创作剧本的台词至关重要。除此之外,话剧表演要有冲突性,一般要选取小说中矛盾冲突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的情节来作为剧本创作的原始材料。

区分文本,分析文体特征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塑造,情节、环境描述与心理刻画等来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小说无论采取何种叙述视角,其语言都是叙述性的。而话剧主要通过剧本中的人物对话、表情、动作等将故事直观的展现在舞台上,所以,将小说改编成话剧,除了要明晰话剧的特点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忠于原著的前提下,对文本的结构、故事情节进行较大的改动,其中,剧本的台词编写最为重要。台词的编写要能够把矛盾冲突,人物的喜怒哀乐展现出来,从而散发出话剧舞台的艺术魅力。

如何让学生明确小说与话剧文体特征的差别,我们以学生创作的剧本片段为例:

刘姥姥;巧哥呢?

丫头:被她舅舅卖了

刘姥姥怒:卖哪去了?

丫头:南省 瓜州

刘姥姥:知道地就行了,我找她去,拼了我这把老骨头,也得把她找回来。当初还是我给她起的名字呢,就寻思着以后她要是有不顺心的事,必然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王熙凤(跪):姥姥,以前我争强好胜,欺弱凌孤,图财害命,如今,想要积德行善,不曾想竟落得这般下场,姥姥要是能救出巧儿,我就是下十八层地狱,也心甘情愿了。

当得知巧姐被黑心的舅舅卖到瓜州去,刘姥姥气愤的说:“知道地就行,我找她去。”短短的台词把刘姥姥知恩图报的侠义心理发挥的淋漓尽致。“姥姥要是能救出巧儿,我就是下十八层地狱,也心甘情愿了。”从台词中我们也看到曾经在贾府中呼风唤雨、威风凛凛的王熙凤已后悔莫及:王熙凤没有想到当初的无心善举,给巧姐留下了福报。可见,话剧是通过台词的演绎推动故事情节,塑造形象和揭示矛盾冲突的。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红楼梦》台词设计的重要性。

改编剧本,明确创作要求

在明确了台词的重要性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改编剧本的要求。剧本规定了话剧的题材、人物、情节、语言、结构、主题。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剧中人物台词(对话、独白、旁白),叙述人的语言(舞台指示)、人物形象特征、心理活动、情感变化和舞台场景、舞台气氛的描写,时间、地点、人物上下场合、动作的说明以及场景布置等。剧本创作的行文要求包括四点。一、要确定能突出剧本主旨、意义、价值的标题。二、确定时间要在一天之内或者一昼夜之内完成。三、确定地点,故事发生的地点集中在一个或者两个地方。四、人物对话要根据矛盾冲突来编写人物对话。五、舞台说明根据时间、地点、环境、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安排。需要注意的创作剧本时要求剧情发展、台词大体上能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话剧的台词要通俗易懂。

编排剧目,激活语文课堂

在明晰了剧本的创作要求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编排《红楼梦》经典剧目。那么针对现有高中学生的创作水平,在改写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求学生遵守剧本创作要求。话剧讲究矛盾冲突和个性化语言,那么我们要求学生在选择原材料的时候,要选择具有故事性且矛盾激烈的情节,能够做到不扭曲故事情节,忠于原著,改写出时要让人物性格与原作保持一致。《红楼梦》里的名面场较多,比如宝玉挨打,刘姥姥进大观园,晴雯撕扇等等。我们学生可以多种选择情节,进行改编。

比如以学生创作的《共读西厢》情节为例,改编话剧

林黛玉: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锣)

贾宝玉:你不要这东西,我可要你的香袋。

林黛玉:你要一个香袋那很容易,横竖今后有人会替你做了,人家比我又会念又会做,又有什么金的玉的。

贾宝玉:啊呀!你又来了!你这个人啊,难道连亲疏远近都分不清楚吗?第一件,我们两个是姑舅姐妹,宝姐姐她是两姨姐妹,在亲戚关系上亲戚也比你远;第二件,你先来的,我们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同吃同睡,她是才来的啊?岂可为了她而疏远你呢?

林黛玉:呸!我让你疏远她了吗?那我成了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

贾宝玉:我也为我的心,难道你只知道你的心而不知道我的心吗?(音乐起)

通过改编,我们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作戏剧的快乐。用话剧来编排小说,能够让学生熟悉戏剧的基本知识,了解到戏剧的文本特征,提高学生与文本的交流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正如庄良全所言:“课本剧的编排过程充满了新奇和挑战,学生需要积极主动的创作创造,展开想象和联想,对课文内容进行加工和再现。”[2]改编话本剧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在认识、在创作、再表现的能力。

以话剧创作作为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兴趣,推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任务,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话剧剧本创作的过程中,明确了话剧与小说的区别,了解了话剧的特点以及创作话剧的剧本要求,又能在深入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戏剧体验,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8.

[2]庄良全.浅谈课本剧表演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9(3):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18.

[2] 庄良全.浅谈课本剧表演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