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1
/ 2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

丁涛

身份证号:372525198305083318

摘要;建设项目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我国经济建设有了重大突破,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混凝土浇筑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原材料品质,温度控制,以及操作方法都会对混凝土浇筑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1混凝土浇筑潜在的问题

1.1露筋问题

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柱、剪力墙等出现局部疏松的现象,这与砂浆少,碎石多有很大的关系。在实际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蜂窝状空穴及局部漏筋现象,导致漏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没有充分的搅动;其次,在搅拌和振捣时,混凝土没有得到充分的搅拌;水泥的和易性较低;最后,在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单次的下料过大或没有分段进行灌注,这是由于振捣不实造成的。

1.2麻面问题

麻面问题的典型特征是混凝土的外表有一个质地疏松的凹点,它的面积很小,通常不超过0.5m2,深度不深,多数不超过5mm,没有钢筋的裸露。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最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第一,施工过程中,工人没有对模板表面进行彻底的清扫,有隔离剂没有及时涂抹;第二,在水泥搅拌过程中,由于水泥砂浆的密实度不高,使水泥砂浆中含有大量的气泡,也就是形成马蜂窝的主要因素。第三,在短时间内,没有控制好湿气,会影响到砂砾和砂砾的分配,最终导致离析。

1.3裂缝问题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提供可靠的支撑力,造成了模板的局部变形,引起了沉降,最终引起了裂缝的产生。其次,未按规定拆除模板,将对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引发开裂问题;对于尺寸过大的混凝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水热化作用不足,造成了内外温差,从而产生了裂缝;最后,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如果没有及时养护,也会产生裂缝。另外,荷载开裂是当前建筑结构中比较普遍的一种开裂,而次应力开裂是最典型的一种。次应力裂纹是由于荷载作用而产生的,通常具有张拉,劈裂,剪切等特性。

2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

2.1前期准备工作

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特点,做好相应的前期准备工作,才能正式进行混凝土浇筑。首先,在浇筑之前,技术员要做好充足的技术指导,将所有的技术要求都写在纸上,技术员与施工员要紧密的沟通,及时的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所有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才能确定最后的施工步骤,执行标准的施工操作,为混凝土的浇筑提供技术上的支撑。其次,在准备工作中,建筑公司要提前考虑到梁板、剪力墙、振动周期等因素的控制,并与材料的准备、设备的选择相结合,对每一道工序进行细致的检查和管理,避免出现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2.2搅拌与运输

在混凝土浇注项目中,原材料的混合状况将直接影响到项目最后的施工效果。混凝土的搅拌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混凝土的配比管理,控制好石子、水泥和砂的比例,研究原材料的搭配,结合具体的工程需要,适当地加水,提高搅拌环节的质量;其次,在搅拌的过程中,还要控制添加剂的性质和质量,保证添加剂的使用符合规定;最后,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混凝土原材料搅拌的均匀、色泽一致等特点,现场作业单位应该根据搅拌的流程特点,通过科学的搅拌,提高混凝土的实用性,保证混凝土原材料达到使用要求。对于已经搅拌好的混凝土,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采用胶轮车将其运到施工现场,在运输环节要落实三随管理,也就是随拌、随运和随浇,从而有效避免出现石子沉降以及水泥浆下沉、渗漏等各种问题。此外,在运输阶段还应尽量减少转运、震荡等情况,使运输时间最小化。一般情况下,运送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如果出现以上要求,必须再次拌和,然后才能将混凝土送入料仓。

2.3混凝土的浇筑

(1)地基注浆。混凝土的浇筑形式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阶梯形、大面积形以及条形。阶梯形强调按照台阶的形状依次进行浇筑,浇筑过程中不能有裂缝,假如要对杯口柱形基础进行施工,那么现场作业人员应该在混凝土施工正式开始之前,对杯口底端的混凝土予以密实处理,在全部处理工作结束之后,需要稍作休息,然后再进行后续的浇筑管理。如果没有对前期工作进行完善,将会造成混凝土的重量不断增加,从而引起芯模上升,这不仅不利于控制整体工程的质量,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在进行大面积浇筑时,通常采用分层分段浇筑的形式,在浇筑时要注意浇筑的连续性,防止出现离析。条形浇筑一般是没有施工缝的,每一段之间都需要相互连接,每一段的施工长度都要控制在2-3m之间,并且是一层一层地进行。(2)浇注梁板.在工程实践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梁、板,通常采用不同的浇注方法。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进行梁板的浇筑时,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选择,然后根据梁板的设计来确定最后的混凝土浇筑方案。对于肋型的楼板,可以采用赶浆法,结合阶梯的形式,进行分层浇筑管理,刚刚浇筑至楼板下,对楼板再继续进行下面的浇筑。在振捣过程中,操作人员要注意相关标记物,将混凝土板的实际厚度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有效地保证和提高整体的工程质量。在进行压实处理的时候,要与对振动强度的控制和对频率的控制相结合,来实现对压实工艺的控制,从而保证最后的压实质量。在压实处理完成之后,还要进行尺刮处理,对表面进行处理,保证浇筑之后的平面比较光滑,提高整体工程的质量和工艺水平。(3)浇注墙体墙体。在建设项目中,剪力墙的施工往往采用一种较长的流水形式。在开始浇筑之前,预先搭建稳定的混凝土模板,保证其厚度大于5cm,然后进行剪力墙的浇筑。在剪力墙的浇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浇筑的连续性,避免出现间断,提前保留施工缝,一定要保证对施工缝的精准控制。在对剪力墙接口部位进行浇筑时,应采用主动压实处理,控制振动强度,保证浇筑质量和端口位置的有效衔接。

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浇筑作为一项重要的施工工序,其质量的优劣对整体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相关单位必须要对施工质量的控制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不同的工程项目,提前制定出一套周密的施工方案,对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确的控制,及时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纠正,从而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建筑的使用寿命。因此,在建设行业运行并稳步推进的大环境中,为了真正提高混凝土的质量,管理岗位必须提前对混凝土的浇筑计划进行优化,使混凝土的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达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禄禄.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居业,2022(11):16-18.

[2]蔡林和.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08):56-58.

[3]胡展孝,耿建均.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06):11-13.

[4]罗金杰.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设科技,2022(Z1):125-127.

[5]毛长寿.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居舍,2022(06):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