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化地形对作战环境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1
/ 2

浅析城市化地形对作战环境的影响

李兆旺 叶志祥

武警指挥学院 天津市 300250

【摘要】作战环境一切军事行动的基本条件,包括地形、水文、天候等自然环境要素,还包括人口、民族、宗教社会人文因素,以及各类电磁环境、网络环境等。本文主要从作战环境趋于多维一体,作战空间不断拓展延伸,战略地位日益凸显重要三个方面论述了城市化地形环境的影响

作战环境一切军事行动的基本条件,包括地形、水文、天候等自然环境要素,还包括人口、民族、宗教社会人文因素,以及各类电磁环境、网络环境等。城市化地形作战环境与传统的陆、海、空战场有所不同,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多维,电磁网络错综复杂动态多变,这些城市化地形的全新特点,对未来作战行动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作战环境趋于多维一体

城市化地形是承载城市各要素的基本空间,城市群的迅速发展使得城市各要素的基本空间得以拓展,各城市相互之间通达的交通信息网络、活跃的人文氛围,再加上早已形成或存在的民族、宗教等因素,使得城市的作战环境较之其他地方更加复杂,作战环境呈现多维一体化的新特点一是交通道路类型众多城市化地形在建设发展中,通常会有方格式、放射环形式、自由式和混合式等多种道路,以及连接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公路、铁路、水路、地铁等等,这些交通方式作战力量的机动和投送提供了便利,但是便利的道路行军也容易暴露行踪容易遭到作战对设伏造成伤亡。二是城市街区错综复杂。城市化地形工业区、商业区、文化区、行政区、居民区和郊区构成了规模大小、形状、坚固程度不同的各类街区特别是高矮交错、密集程度不一的高层建筑街区、大院式建筑街区、工厂仓库建筑街区、广场公园建筑街区等对部队的作战行动有着较大的影响。三是建筑物高低错落。城市化地形中各类地上建筑物、地下建筑物、特大型建筑物、大型建筑物、中型建筑物、小型建筑物基本形状建筑物、组合形状建筑物以及特种形状建筑物等类型、规模、结构、坚固程度的建筑物错综复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城市地形,对作战指挥控制以及部队行动具有很大的影响,使力量部署、行动调控更加复杂。四是社情民情异常复杂。在城市化地形中各类人员成分复杂,宗教信仰多元,除了新兴建筑外,还存在一定的文化古迹,在作战中需要重点关注媒体网络、舆论宣传妥善处理治安维稳、人员控制、市政管理、伤员救治等各类社会问题,积极好重要目标防护、基础生活设施维护以及宗教场所的保护工作,有效管控舆情,有效维护正常秩序,而且城市化地形中不同的城市的社情民情也各不相同,需要区分不同的情况来处置。否则,就有可能因为处置不妥,引起民众的反对情绪,被敌对份子煽动利用,使整个城市化地形作战局势处于被动

、作战空间不断拓展延伸

现代城市化地形不仅仅在作战地形的空间表现出极大的的开放性,还在经济、网络、交通等方面凸显出巨大的开放性这种空间上的开放性使得城市作战活动更加缜密复杂。

未来城市化地形封锁作战中,首要的是实现对地和对空的封锁,建立陆空封锁体系,充分分割孤立城市化地形中联系紧密的各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坚守之敌,使各城市之间无法进行沟通联系,使其孤立无援;其次实现对电磁频谱、通信网络的全方位封锁,采取电磁干扰、物理打击相结合的方式和手段对作战对手的电磁网络实体设施设备进行攻击,彻底瘫痪城市之间的信息通讯,封闭各类信息传输渠道,还要充分利用好作战对手的网络通讯系统进行渗透宣传,瓦解敌军;此外还要对作战对手的反封锁体系进行打击摧毁,集中火力、兵力等多种手段打击瘫痪敌封锁体系,对主要道路、要点部位进行控制挫败作战对手的反封锁体系最大限度的瘫痪整个城市化地形的防御体系,使其失去整体联动性

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攻打格罗兹尼,就是以先期火力打击摧毁市内重要目标,并以火力严密封锁通往格罗兹尼的主要道路;同时以外围作战夺占乌鲁斯一马尔坦、解放沙利市以及97个居民地,达成对格罗兹尼的合围,切断了与南部山区的联系,为市区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针对城市化地形的开放性,城市化地形作战必须立足于封锁、瘫痪和控制一体化,注重体系破击和整体作战,才能取得较好的作战效果。

战略地位日益凸显重要

一是战争实践发展过程突显城市。回顾历史,城市作战历来位于战争舞台的中心。原始社会时期,种族部落间抢占领地、争夺资源成为城市战争的雏形;冷兵器时代,挖河筑城、攻城略地也以城市为中心展开;近代战争,都以夺取敌方重要城市作为达成战争目标的重要标志;现代战争,对抗双方争夺焦点仍集中在城市。比如,1980年两伊战争中的霍拉姆沙赫尔,1997年科索沃战争中的贝尔格莱德,1998年阿富汗战争中的喀布尔、坎大哈、马扎里沙里夫、昆都士,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的巴格达,2011年利比亚战争中的班加西、卜雷加,2020年纳卡冲突中的舒沙等城市都成为当时的核心战场。据相关数据统计,二战中,欧洲战场有

40%的战斗发生在城市和大的居民区;二战后,美军94%以上的海外军事行动涉及城市。车臣战争,俄军90%的伤亡发生在格罗兹尼城市之战中。历史昭示未来,城市作战越来越活跃于战争实践,必将是未来战争的重要作战样式,需要给予更多关注和研究。二是作战目标大多数存在于城市。现代城市,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行政、经贸和文化中心,是社会运行的关键节点和枢纽,存在着大量多类别、高价值的作战目标。城市中的政府及军事部门的指挥机构,一旦遭到打击,将会严重影响政令和军令畅通;城市中的石油、电力、化工等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中型企业,一旦遭到破坏,必然影响战争补给;城市中的铁路、公路、机场、通信系统等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一旦遭到毁坏,部队极有可能失去行动自主权。因此,美国原空军军官沃登提出的“五环目标理论”,将作战目标按重要性依次排序为指挥控制环、生产设施环、基础设施环、民众心理环、野战部队环,其中前四环主要存在于城市之中。可见,要摧毁或控制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战争体系,必须夺占和控制主要城市。以科索沃战争为例,南联盟在顽强抵御北约长达78天的高强度空袭后,因大、中城市破坏严重,失去长期作战能力,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前。三是现代战争行动方式直指城市。技术决定战术。古时城市作战,攻城手段落后,城防相对坚固,攻城往往是最艰苦之役,由此出现了“攻城则力屈”“其下攻城”等观点。直至近现代战争,城市作战还一度被各国军队视为险恶之战,稍有不慎便会付出巨大伤亡。1993年摩加迪沙战斗,美军海豹突击队装备先进,同样损失惨重,致使兵败。但是,现代城市由于比以往具有更强的政治和胜败内涵,所以世界各国愈加重视对其进行争夺。特别是随着“精确打击”“定点清除”“斩首行动”等作战方式以及智能化无人化作战装备的出现,围绕城市空袭与反空袭、夺占与反夺占、控制与反控制实施的作战行动,能借助先进武器装备和作战手段,既可使人员的附带损害大为降低,又可快速实现决定性作战效果。正因为此,一些军事专家认为:“明天的作战目标不在山头上,而在城市中间。”直指城市的现代作战,已经变成快速实现作战目的、加速终结战争的军事行动。

参考资料:1.孙大淮.《城市群作战研究》[M] 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2.刘晓静.《城市群作战研究》[M]解放军出版社,1998

邮寄地址:天津市河东区真理道大众家园对过学院新公寓

收件人:李兆旺

电话:1351284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