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G引导下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1
/ 2

SEEG引导下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罗德芳

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目的:研究SEEG引导下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DRE)的作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之间接收的DRE患者中随机抽选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2例患者应用SEEG引导下行致痫区切除术,56例患者应用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损毁术(RF-TC)进行治疗,但是其中有22例治疗无效转用致痫区切除术。治疗后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结果:56例采用RF-TC治疗的患者并未在手术过程中产生任何不适,术后有8例出现功能障碍;仅应用RF-TC治疗的34例患者中,疗效达到完全缓解、有效的患者分别为22例以及6例。22例转用致痫区切除术的患者中,手术后出现功能障碍、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分别为6例以及2例;手术后16例患者并未发作癫痫,4例在辅助药物的干预下未发作癫痫,2例术后癫痫发作频次降低60%~70%。12例单用致痫区切除术的患者术后有4例出现功能障碍,10例没有发作癫痫,2例在辅助药物的干预下未发作。结论:在SEEG的引导下治疗DRE患者时,RTFC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稳健且高效的手段;如果这类患者的致痫区域过大,或者RF-TC的治疗并未见效,那么就可以选择在SEEG的引导下进行致痫区切除手术。

关键词:药物难治性癫痫;SEEG;安全性;有效性

药物难治性癫痫(DRE)指的是基于正确性原则单用或者联用两种抗癫痫药物,但是最终依然无法保障癫痫不发作的患者。尽管大约70%的DRE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致痫区来达到缓解的效果,然而还是有大约30%患者的手术效果不理想。主要影响手术结果的因素是手术前的致痫区域的确定。SEEG的目的在于为“解剖-电-临床分析”以及精确的手术切除提供实质性支持。然而,对于脑功能区和深层的致痫区域,进行开颅手术切除的风险和伤害相对较高,并且可能导致神经功能受损。若是DRE患者采用手术方式切除病灶不彻底、创伤较大、手术危险性较高且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问题发生,则可以在SEEG的引导下,采用RF-TC,它有助于降低癫痫的发作率,甚至帮助患者达到无发作的目的。接下来将主要研究在SEEG引导下为DRE患者进行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之间接收的DRE患者中随机抽选68例进行探究,其中男性与女性患者例数之比为35:33;患者的年龄介于12岁至47岁之间,平均(31.42±9.32)岁;患病时间在2年至37年之间,平均(16.23±8.47)年;术前使用的抗癫痫药物最少为2种,最多为6种,平均(3.58±1.14)种。

1.2方法

1.2.1SEEG引导下RF-TC

依照SEEG的观察数据,开始对放电起始区域以及迅速传播的脑区实施RF-TC。根据患者的配合情况酌情选择是否进行麻醉。相关参数设定如下:功率设定为6.5W,热凝时间控制在30秒,若是阻抗偏大,则可以适当调整功率,使其降至6.0W,热凝时间增加至40秒。在RF-TC之后,将继续执行SEEG监测,以检查原始放电位置的电极是否仍存在间歇性放电。如果还存在放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再次热凝处理。在次日移除电极后,再次进行头部MRI和CT的检查,持续观察1~2天。

1.2.2SEEG引导下RF-TC+致痫区切除术

如果RF-TC治疗无效,或者对于癫痫的缓解效果并不满意,并且放电的初始区域和快速扩散的脑部区域在非功能区,那么可以考虑进行致痫区的切除手术。

1.2.3SEEG引导下致痫区切除术

SEEG的监测结果显示,放电的初始区域以及放电快速扩散的大脑区域并未达到RF-TC的适应性要求,同时,致痫区域也在非功能性区域。

1.3术后随访

对68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平均随访(22.17±7.56)个月。随访期间,主要观察患者的癫痫发作情况,如果术后发生功能障碍,还需要询问恢复情况。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判定:癫痫发作完全缓解意味着患者在手术后一年内均未发作;有效则表示术后一年内患者的发作频次降幅超过50%;无效表示术后一年内发作频次降幅不超过50%。在RF-TC治疗后的一个月内,如果发作频次的降幅不超过50%,那么RF-TC就是无效的。

2结果

2.1各种手术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表1各种手术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组别

例数

完全缓解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单用SEEG引导下RF-TC

34

22(64.71%)

6(17.65%)

6(17.65%)

28(82.35%)

SEEG引导下RF-TC后致痫区切除术

22

20(90.91%)

2(9.09%)

0(0.00%)

22(100.00%)

SEEG引导下直接行致痫区切除术

12

6(0.00%)

0(0.00%)

0(0.00%)

6(100.00%)

3讨论

针对本次研究中的68例DRE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进行复查,并无颅内出血症状产生,然而,在进行手术之前的计划阶段,还是应该精确地避免触碰到脑膜和脑内的血管,这样能够减少手术的危险性。同时,也必须在手术过程中保持警惕,不能随意地放入探针和电极。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单用SEEG引导下RF-TC、SEEG引导下RF-TC后致痫区切除术、SEEG引导下直接行致痫区切除术各自的有效率分别为82.35%、100.00%、100.00%。整体来看,SEEG引导治疗的有效性较高。

综上所述,SEEG引导下RF-TC用于治疗DRE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若是采用该疗法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或者致痫区偏大,则可以在SEEG引导下应用致痫区切除术。

参考文献:

[1]贾建华,陈思,吴倩倩,等.立体定向脑电图引导下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性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9(10):80-86.

[2]张华强,李沐阳,杜佳琳,等.立体脑电图引导多电极立体交叉射频热凝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8,34(12):1197-1201.

[3]陈芳卿,徐宏浩,朱海涛,等.SEEG引导下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安全性及有效性[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1,26(10):751-75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区域医疗中心模式下癫  痫外科治疗方案的构建与实践”(编号:20231187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