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前后肺结节三维体积测量在肺实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1
/ 2

增强前后肺结节三维体积测量在肺实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王芳敏  李玲  王鑫

资阳市雁江区人民医院   641300  四川资阳

摘要:近年来,随着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肺结节的检测与筛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为了获取更准确的肺结节信息,利用计算机分析和测量肺结节的三维体积已然成为目前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手段,可通过计算肺结节的体积和形态特征来帮助确定肺结节的良恶性,并更准确地评估肺实性结节的相关参数。

关键词:肺结节;三维体积测量;肺实性结节;鉴别诊断

引言

近年来,肺结节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在过去的研究中,肺结节的二维测量方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这种方式仅能提供较为粗略的病变信息,对于结节的形态、质地等因素无法进行有效的区分[1-2]。与此同时,肺实性结节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结节,通常表现为致密且均匀,无法看到其内部的血管或支气管,故而其鉴别诊断更具有挑战性。随着3D-CT技术的应用不断发展,增强前后肺结节三维体积测量技术不仅能够量化肺结节的形态特征和空间位置,从而明确肺结节的良恶性,而且还有助于最大程度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1.增强前后肺结节三维体积测量技术与方法

肺结节是指大小在3mm至30mm之间的圆形或椭圆形影像学表现,检测和鉴别诊断肺结节是临床医学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正确、快速地识别和评估肺结节的良恶性对于外科治疗和预后预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肺结节鉴别诊断技术包括影像学表现分析、组织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等,其中影像学表现分析最为常见[3-4]。CT影像处理技术是指通过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对CT影像进行处理并提取有用信息并实施分析和诊断;在肺结节三维体积测量期间,首先是采用高分辨率CT扫描仪获取患者胸部CT扫描数据,并对CT影像进行预处理,比如去噪、平滑、增强等;随后对预处理后的CT数据进行三维图像重建,使二维图像转化为三维图像;其次对重建的三维图像进行骨骼提取和分割,以剔除非肺组织,通常在针对肺实性结节需将肋骨、胸椎、气管、主支气管及血管等非结节区域进行分割;最后再进行自动或手动分割,提取肺结节的形态信息,从而为肺结节三维体积测量提供基础。另外,肺结节三维体积测量常见方法包含手动分割法、自动分割法及半自动分割法,手动分割精度较高,但耗时费力且易受到操作人员经验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自动分割旨在利用图像处理算法,但存在一定的分割误差。而半自动分割法往往是在自动分割基础上结合人工干预对分割结果进行修正,以提取结节的轮廓信息,在增强分割精度的同时还可有效提高操作效率。

2.增强前后肺结节三维体积测量在肺实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适逢科技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背景下,影像学分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肺结节鉴别诊断手段,增强前后肺结节三维体积测量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对肺部CT影像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对结节三维体积信息的获取和量化的方法,可以有效辅助医生进行肺结节的识别和鉴别诊断[5-6]。迄今为止,大量有关肺实性结节诊断的相关研究工作已经展开,以探索更好的肺结节鉴别诊断方法。一项评估增强前后肺结节三维体积测量技术在肺实性结节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的研究表明,一般恶性肿瘤的结节密度较高且形态往往不规则,且肺实性结节往往没有明显的空气支气管征象;而三维体积测量技术对于肺实性结节的诊断原理主要在于结节体积、密度形态等信息的获取,可通过三维体积测量得到准确的相关参数,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价结节的恶性程度和可能性。同时,也有部分研究发现,结节的生长速度与其恶性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经过定量评估结合结节其他指标的综合分析能够帮助更加准确地评估结节的恶性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7-8]

3.增强前后肺结节体积测量差异性

在进行肺结节体积测量时,通常会对患者进行一次增强扫描,以期望更好地准确测量结节的体积。但事实上,增强前后的肺结节体积测量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增强前后CT图像的对比度不同所导致的。

具体来说,增强前的CT图像对比度低,结节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区别不够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将结节的部分体积误认为是周围正常组织的一部分,从而导致结节的体积测量偏小。而在增强后的CT图像中,由于对比度提高,结节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区别更加明显,从而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因此,增强后肺结节的体积测量结果通常会比增强前的结果大。

4.增强前后肺结节三维体积测量在肺实性结节诊断中的展望

通过对临床多选研究分析发现,增强前后肺结节三维体积测量能够有效地识别恶性肺实性结节,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临床肺癌诊断中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一项研究表明:对于5mm以下以及不规则形状的结节采用常规CT扫描难以确定其性质,而使用增强前后肺结节三维体积测量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结节的诊断准确性,且对于多种肺实性结节的体积、长度、宽度等生物信息的评估也有着显著的优势。通过对不同肺实性结节的体积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有助于揭示不同结节之间的生物学差异和特点,能够为肺癌的研究和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促进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进展

[9-10]。未来,医学领域可以考虑将增强前后肺结节三维体积测量与其他医学成像技术相结合,如PET-CT、MRI等,发挥综合效应,提高肺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大量学者均一致认为需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法,提高技术操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促使在临床实践中更加便捷、快速且精准;并重点探究肺癌的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深化对肺癌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案的认识,从而为肺癌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有效的研究方向。

结语

综上所述,肺结节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是医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早期发现和定位肺结节是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的关键步骤。增强前后肺结节三维体积测量技术作为近年来新型的肺结节鉴别诊断技术,能够对肺实性结节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从而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且重要的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和探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溪,刘杰克,李勇,et al.人工,半自动及自动方法测量肺实性结节直径和体积的一致性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2, 56(1):7.

[2] 史春梦,王澍,瞿浪帆,等.一种基于三维注意力机制的肺结节检测方法及系统:CN202211705892.6[P].CN115841483A[2023-10-29].

[3] 杜国相,李伟雄,王颖.增强前后肺结节三维体积测量在肺实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21(011):037.

[4] 林芮羽,吕发金,付彬洁,等.灶周肺组织密度改变在亚厘米肺实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2(003):041.

[5] 张晶晶,张强,董旭鹏.低剂量CT扫描结合CD147,TK1水平检验在肺小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 22(12):1327-1330.

[6] 曾冬梅,李文宇,陈杰.18F-FDG PET/CT不同代谢参数在孤立性实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7] 冯会,时高峰,杜煜,等.计算机辅助诊断定量测量在鉴别纯磨玻璃结节早期肺腺癌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21.

[8] 周锦俊,伍日照,黄斌豪,等.基于大矩阵重建PET图像在孤立性实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19卷36期, 78-81页, 2022: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

[9] 黄伟康,吴水天,陈洁文,et al.CT阈值分割法在肺内亚实性结节病理学分类和浸润等级判定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31卷5期, 92-95,封3页, 2021.

[10] 周诚,刘文亚.人工智能肺结节诊断系统对亚实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预测[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2, 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