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1
/ 2

分析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钟琦

身份证号:510213198208066527

摘要: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建设不断增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利用植物营造空间氛围,既要充分运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造景艺术手法,将植物与景观中的其他元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还要遵循统一与变化的设计原则,发挥植物本身的色彩、形态优势,实现整体景观效果的层次感、多样性。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生态适应等设计原则。比如园林景观中必不可少的彩色植物,必须结合当地的气候及土壌条件,避免植物因难以适应生长环境导致长势不良,甚至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造景设计

引言

园林设计以其优美的景观和舒适的环境为人们提供休闲、放松好去处,有利于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同时,绿色植物在园林中大量配置有益于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调节城市气候,减轻空气污染,为人类构建和谐的生态家园。此外,园林设计还具有强烈的文化内涵,通过传统与现代元素的融合,赋予城市独特的文化韵味和地域特色。

1植物造景的特点

1)艺术价值:植物造景和常规绿化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它存在显著的艺术性。园林植物通过人工的方式给植物注入文化的意蕴,从而获得其生活中所没有的艺术生命,以实现其价值的延伸。植物造景是一种以植物为背景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了设计者对艺术的追求,体现了一方或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艺术价值是最关键的要素。2)人文体验:在园林营造上,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思想,既要符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又要满足广大市民的审美需求,使以植物为主体的园林富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3)生态效益:以乔、灌、藤为基础的绿化景观,需以草本植物为载体,营造出一种富有艺术价值的生态景观,实现艺术与生态效益的完美融合。植物造景能有效实现基本的生态属性,在艺术上得到进一步的升华。4)完善配置:完善配置主要指实现城市景观对城市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且有效完成植物景观对城市景观的合理化配置。植物造景是将植物的栽植与造景技术结合起来,它不仅是城市园林的组成载体,而且为城市的功能分区提供了有效的资源配置途径。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特征,而且要使植物的品种、高度和色彩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植物的生长周期中,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具有丰富的内涵,实现配置完备、具备视觉冲击的园林景观。

2造景设计的目标与功能

造景设计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对植物、景观元素和空间结构的有机组合,创造出美观、实用和富有意义的园林景观。造景设计的目标与功能包括美化环境、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升空间品质、强化生态效益等多个方面。首先,美化环境是造景设计的基本目标。通过巧妙地运用植物、水体、岩石等自然景观元素,以及亭台楼阁、雕塑、石桥等人工景观元素,设计师可以为园林空间营造出充满韵律和变化的美景。同时,通过对色彩、纹理、形态等视觉元素的控制和搭配,可以实现景观的和谐统一和层次丰富。其次,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是造景设计的重要功能。园林景观不仅仅是生活空间的美化,更是人们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的载体。通过创造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和艺术价值的景观,设计师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回忆和情感共鸣,提升园林空间的精神价值。再者,提升空间品质是造景设计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对空间结构的合理组织、界面处理和视线引导等手法,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富有层次感、动态感和空间张力的园林景观。这有助于提高园林空间的使用舒适度、功能性和可持续性,满足人们对休闲、游憩、社交等多种活动场景的需求。最后,强化生态效益是造景设计的重要功能。通过对植物群落的恢复、生态廊道的构建以及水体、土壤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设计师可以提升园林空间的生态功能,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强化生态效益也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减缓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

3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途径

3.1合理划分空间

设计人员不仅需要对植物造景予以重视,也需要对建筑主体、山体等设计要点进行关注,合理划分风景园林空间,为园林适当增添多样化的观赏因素,对不同植物对园林造景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明确植物生长特点,根据各个空间环境的造景设计标准来开展植物造景,让园林与建筑物能够形成完整的审美空间,彼此协调,以此来确保风景园林的整体视觉效果。此外,设计人员也需要将各个区域的功能性发挥出来,在保证良好环境的前提下,满足观赏者的各方面需求,因此设计人员也需要对园林内的道路进行合理设计,完善相关基础设施,让观赏者能够跟随路标快速抵达目的地,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2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将形状、线条、色彩不同的植物进行搭配,使彼此不同的特色更加明显,呈现一种令人新鲜的视觉感受,从而吸引观赏者;调和是找出植物的近视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起的协调能让人产生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每个景观都是独立的个体,但它们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共存因素,从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比的手法通常用来突出主题,但是调和手法运用到位的话,也能展现一番别样的景致。

3.3造景风格与主题

造景风格与主题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方面,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对景观元素、空间结构和色彩等方面进行有机组合,表达出设计者的创意和主题,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特色的园林空间。传统风格是造景设计中常见的一种风格类型,它通常借鉴古代文化和历史传统,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中式和日式园林是传统风格的代表作品,它们在空间布局、景观元素、色彩搭配等方面体现出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审美价值。现代风格则强调创新和个性化,它通常以简洁、现代和实用为主要特点,追求简约、自然、科技和环保等多重价值。极简主义和自然主义是现代风格的代表作品,它们在景观元素的选择、材质的使用、形态的表达等方面体现出了现代人对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关注和追求。主题性风格则更加关注园林设计的主题和特色,通过强调特定的文化、历史、生态等主题,营造出具有个性化和丰富性的园林空间。例如,以中国四大名园为代表的文化主题园林,以自然保护和生态恢复为重点的生态主题园林等,都是主题性风格的代表作品。

3.4地域特色

地域特色是指在城市公园中应考虑到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的发展等因素设计城市公园,使其能与当地的环境相融合。例如在永安市抗战文化主题公园设计中,考虑抗战时期永安市作为福建省临时政府时期以及结合当年国立音专在吉山办学等历史;考虑在植物配置中添加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元素和城市发展元素的植物品种,尽可能还原当时的风貌,让游客重温历史,留住乡愁。

结语

我国植物的资源十分丰富,为园林景观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优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园林景观设计人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不仅要熟悉植物的基本配置方式,还要对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了然于心,让城市生态环境更加五彩斑斓,让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刘亦涵,武小钢,杨秀云,等.植物造景手法与理念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22,47(4):175-177,186.

[2]王永志.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吉林农业,2019,31(12):96-97.

[3]李冬琪.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4(2):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