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家庭教育的价值意蕴与质量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0
/ 2

社区家庭教育的价值意蕴与质量提升

张惠平

衢州开放大学    浙江衢州   324000

摘要:随着素质理念的推出,逐渐意识到 社区家庭教育的重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同时同向发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社区家庭教育链接社区与家庭、家长与学生、社会与政府,在校家社协同育人中发挥着特殊作用。教育部等十三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应“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重要内容,积极构建普惠性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深入探讨社区家庭教育的特殊价值、面临问题及其优化途径,对于促进社区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校家社协同育人;社区家庭教育;价值;质量

引言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我国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持续深化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家庭教育逐渐从私人领域”扩展到“公共领域”,国家、社会和学校参与家庭教育通过法律形式得以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但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职责不清晰、指导内容不系统、教师指导能力较低等问题,不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因此,以育人为核心,从学校和家庭的关系出发,完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体系,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刻不容缓。

1社区家庭教育的价值

家庭教育以家庭为范围,教育主体包括除学生外的所有家庭成员,其中学生的父母发挥着最关键作用。按照场域,可将家庭教育划分为学校家庭教育和社区家庭教育。社区家庭教育则以社区为范围,教育主体是指社区负责家庭教育的专门机构和相关人员。社区家庭教育的直接对象是家长,以提升家长素质为目标,最终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一方面,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专业服务机构、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邻里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运用自身资源开展家庭教育,实现一个场所、多种功能,促进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通过与各级各类学校、各种文化体育设施、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场所的资源共享,拓宽社区家庭教育资源供给渠道,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多元资源共享模式.

2社区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2.1家庭教育去功利化,使其回归育人本位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家庭教育观念正确,教育行为才不会出现偏差。家庭教育要去功利化,使其回归育人本位,重要的是必须将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理念深深植根于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进而拓展到全社会,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深入人心并身体力行、孜孜以践。首先,树立并践行正确的儿童观。儿童观会影响家长对儿童的态度和教育行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将儿童当做独立个体,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关心儿童,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方式,为儿童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避免跌入溺爱型、粗暴型、控制型的家庭教育误区;家长要坚决摈弃过度功利化的儿童教育观,在家庭教育中,特别是儿童早期的家庭教育,要更加重视儿童的情感教育、注重儿童意志品质的磨练和个性品质的培养,而非仅仅片面强调早期智力开发,迫使儿童识字、算数、背诗、记单词,全然不顾其它;家长还要了解和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家庭教育中做到“不陵节而施”。其次,树立并践行全面发展观。要始终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破除“唯分数论”的教育误区,注重孩子全面发展,对孩子实施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的培养,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其中,首要的是促进儿童道德发展,注重培养儿童的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再次,树立并践行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和评价观。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促进人的社会化和全面发展,使其成人成才。要坚决破除“分数至上”的价值导向和评价标准,引导家庭、学校、社会不用学习成绩单一标准评价儿童、评价学生、评价教师,把品德、行为习惯、身体健康、审美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表现情况都纳入到评价指标体系中,全面呈现学生成长的整体面貌。

2.2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明晰学校家庭权责边界

家庭和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明确主体权责范畴。一方面,从当前的社会现实出发,学校在完成校内育人任务的同时,要承担起家庭教育指导的责任;同时,学校也要明确自身能为、可为的部分,不向家庭教育越界并尝试与妇联、社区协同开展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家长应树立主体意识,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活动并形成自己的育人理念,参与多方协同培养学生。家校双方建立起互利共生、双向互补的共同愿景,形成同心、同行的家校共同体。

2.3提高专业水平、提升教育质量

经过近些年的努力,社区家庭教育基本解决了“有没有”问题,今后应着力解决“好不好”问题。社区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体现专业性。在机构准确定位前提下,专业化水平是赢得教育对象肯定的关键。目前,《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基本要求》《社区教育服务规范》等文件和标准,都对社区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资格作出规定,这意味着社区家庭教育正成为专门职业,社区家庭教育师资正成为一个专门群体。各地开放大学、家长学校等机构,也在面向社区家庭教育工作者开展培训,以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能力素养。除了培训,一些社区也联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机构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研讨、专家论证、指导服务。除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外,社区家庭教育还必须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构建系统完备、科学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该体系应涵盖组织设置、人员配备、专业资格、项目构成、课程体系、教育效果及相应的评价办法。在对社区家庭教育质量进行评价时,最重要的是应该把高质量评价的权利交给社区家长,突出家长和学生需求满足度和素质增值度,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2.4落实多种创新举措,完善学校家庭教育服务体系

在措施层面。第一,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以家长为服务群体,通过个别指导与集体传授等多种方式向家长传授有关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不断更新家长教育理念,提升家长家庭养育能力。第二,学校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围绕儿童养育、安全防护、社会交往等主题开发了系列家长课程,各学校可在区域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提升教师家庭教育课程实施能力,服务本校家长群体。第三,学校应以多样化方式强化家校联系和针对性指导。学校可通过问卷、访谈等多渠道了解家庭状况,开展分层分类指导,灵活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设备、学校开放日、体验式工作坊等媒介和方式促进家校互动、家长参与。

结语

推动家庭教育有效开展,需要不断深化家庭、学校、社区合作水平,构建家庭、学校与社会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协同育人、创新发展新格局,锻铸协同育人共同体,共同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关颖.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独具优势[J].中国妇女报,2019(01):17.

[3]李晓巍、刘倩倩、郭媛芳.改革开放40年我国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共育的发展与展望[J].学前教育研究,2019(02).

[3]程香晖.我国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研究述评[J].江苏教育研究,2020(04)25。

[4]霍雨佳、柳铭心.社区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机制运行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我国八省(自治区)的调研结果[J].中华家教,2022(06).

[5]窦媛、乔东平.“家校社协同”视域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顶层设计与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