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地下开采生产过程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0
/ 2

金矿地下开采生产过程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于宁

山东中矿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金矿地下开采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一直是矿产行业面临的重点关注对象。本文旨在通过对金矿地下开采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金矿地下开采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金矿,地下开采,生产过程,安全,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现代矿产资源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金矿地下开采成为了矿产行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开采方法。然而,金矿地下开采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着矿产企业的重要挑战。本文将对金矿地下开采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金矿地下开采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

二、金矿地下开采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

1.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金矿地下开采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矿工的非法操作、违反操作规程、缺乏安全意识等,都会增加安全事故的风险。

2.设备因素:金矿地下开采过程中使用的设备质量和性能对安全起着重要作用。设备故障、操作不当或者缺乏维护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3.地质因素:地质条件是金矿地下开采生产过程中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地质构造复杂、地下水位波动等因素都会增加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4.管理因素:金矿地下开采生产过程中的管理体制、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的问题也会对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混乱等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三、金矿地下开采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对策

  1. 加强人员培训与教育

通过加强矿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加强操作规程的遵守,减少人为因素对安全的影响。在金矿地下开采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是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矿企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为矿工设计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培训计划应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安全意识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在金矿地下开采中,矿工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矿企应提供相关培训,包括矿井地质、设备操作、危险品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提高矿工的专业知识水平,可以降低人为因素对安全的影响。培养矿工的安全意识是关键。矿企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安全会议等形式,向矿工普及安全知识,让其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和后果。同时,组织矿工参与安全意识测试和演练,提高其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矿企应对矿工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操作规程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培训内容应包括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安全风险评估等内容。通过培训,提高矿工对操作规程的遵守意识,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矿企应定期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评估可以通过考试、实际操作等形式进行,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1. 完善设备维护与管理

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制度,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对安全的影响。矿企应制定设备维护和管理的具体制度和标准。制度应明确设备维护的周期、方法和责任人,以确保设备按时得到维护。矿企应制定定期检查和维护的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执行。检查内容包括设备的运行状态、磨损程度、润滑情况等。维护内容包括清洁设备、紧固螺栓、更换磨损部件等。通过定期检查和维护,发现并及时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矿企应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能够正确、熟练地操作设备,并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处理方法。培训过程中还应着重强调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提醒操作人员注意设备的安全使用。

设备出现故障时,需要及时进行维修,以避免故障对生产过程的影响。矿企应建立健全的维修管理制度,明确维修的流程和责任人。同时,要做好备件的管理,确保维修所需的备件可及时备齐,避免因备件不足而延误维修时间。为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矿企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例如,应用无损检测技术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设备潜在问题;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系统,减少人为操作的错误和安全隐患。通过完善设备维护与管理,能够保证金矿地下开采生产过程中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对安全的影响。同时,加强设备操作培训和维修管理,能够提高矿工的设备操作技能和维修能力,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 科学合理的地质勘探和设计

在开采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探和设计,确保对地下情况有准确的了解,减少地质因素对安全的影响。在金矿地下开采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工作,包括地质构造、岩性、脉络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通过地质勘探,可以了解矿体的分布、赋存规律以及可能的地质灾害隐患,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和安全预案。根据地质勘探的结果,进行地质预报,预测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对于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陷、岩层滑动、冲击地压等,必须进行预警和预测,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矿井内的安全。根据地质条件和开采深度,确定适用的支护方式,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可采用的支护措施包括钢支撑、锚杆支护、注浆固化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支护方式。在地质勘探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考虑到地质条件、采场布置、支护设计等因素,确定开采的方法和顺序,以确保开采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在金矿地下开采过程中,加强地质监测是必要的。通过地下水位、地应力、岩层位移等指标的监测,及时了解地下环境的变化,对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预警和控制。通过进行科学合理的地质勘探和设计,可以充分了解地质条件,预测地质灾害风险,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并加强地质监测,从而减少地质因素对金矿地下开采生产过程安全的影响。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开采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控性,保障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1. 强化安全管理措施

加强对矿井的巡查和监控,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应急预案演练,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安全管理的落实。增加巡查频次和密度,确保对矿井各个区域、设备、通道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巡查。巡查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安装并维护完善的监控设备,监控矿井内的各个区域、设备和人员活动状况。监控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录像存储和报警功能,并与相关部门进行联网,能够及时报警和处理异常情况。制定具体的安全演练计划,包括逃生、灭火、救援等方面的演练内容。定期组织矿井内部人员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危机意识。同时,还应与当地消防、医疗等单位进行合作演练,加强与外部协调与配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模拟各种可能的紧急情况,验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演练内容包括报警、疏散、救援、医疗救护等环节,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应对。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地和执行。包括完善的安全制度和规章制度,进行现场安全培训和教育,加强安全宣传和意识培养。同时,建立安全监督和考核机制,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通过以上具体措施的落实,可以全面提升矿井的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和生命财产的安全。

四、结论

金矿地下开采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与人为因素、设备因素、地质因素和管理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加强人员培训与教育、完善设备维护与管理、科学合理的地质勘探和设计、强化安全管理措施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金矿地下开采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金矿地下开采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王晓雪. 金矿地下开采生产安全管理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 2019,38(2): 18-21.

[2] 那勇. 金矿地下开采生产安全风险因素及防控研究[J].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20, 28(1):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