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提质增效栽培集成新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水稻高产提质增效栽培集成新技术研究  

汪国红俞汇利

1.萧山区人民政府靖江街道办事处    311223   2.杭州萧山汇利蔬菜食品厂    311226

摘要:水稻又被称大米,是每个家庭必备的粮食作物,在市场的需求量向来也是非常大的,如何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提升是当下迫在眉睫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优质高产,应重点通过结合种植的实际情况,进行集成新技术的研究,只有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保障,才能保证粮食作物的储备和消费者的食用安全。

关键词:水稻高产;提质增效;集成新技术

引言:水稻种植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进行创新,但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种植户并没有科学的进行施肥,只是一味的对水稻进行催长,这就会造成水稻因为贪青后期的产量和质量也会有明显的下降,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收益,不利于水稻高产栽培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 选择优质的品种

选择优质的水稻品种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前提条件,但仅是选择优质的品种水稻的产量很难得到保障,还需要结合种植区域的气候环境、土壤的质量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选择,进而选出最适合在种植区域种植的品种,实现水稻增产增收的目标。例如在气候环境差、土壤肥力小的区域,比较适合种植黄华占,其品种米质优异、适应能力强、抗性能力强;如果种植区域水稻条纹病比较高发,可以选择种植连粳11号,该品种具有产量高、适应能力强和抵抗条纹病的优点[1]

      2 稻田整地

在种植水稻之前需要进行整地,其目的是改善土壤的质量和将隐藏在土壤中的疾病细菌进行清理。在整地之后可进行底肥的施加,肥料的种类要依据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比如土壤的活性差,就要增加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如果土壤中缺少微生物不仅会增加有害微生物的数量,还会影响土壤的肥力,不利于水稻的生长;有机肥不仅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还能将各种营养物质进行分解从而更好的供给给水稻;最后再搭配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为水稻打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 育苗壮秧

利用大棚种植进行水稻的育苗,尽量将种植的距离拉大,有利于培育出壮苗。在水稻种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预处理,首先把水稻种子进行晾晒,大概1天左右,再将种子放置在风口处,利用风的力量将干瘪质量不佳的种子剔除,提高水稻的出苗率;其次在种子播种时,播种的数量要准确掌握,净秧板的播种保持在每平方米28-30克,确保每株水稻秧苗的营养空间在13平方厘米以上,在幼苗长出一片叶子时不要进行浇水和将薄膜撕开;生长到两片叶子时,如果床面没有出现干裂,叶子保持新鲜的状态也不要进行浇水,在出苗之前,要进行密封处理,有利于保温保湿,加快幼苗的生长[2]。在幼苗1叶1心至2叶期间,棚内的温度要保持在26-28摄氏度最为适宜;在幼苗2叶期间,棚内的温度维持在20-25摄氏度即可,在白天阳光照射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可进行放风炼苗;在幼苗生长到3叶时,就可将膜撕开进行炼苗;在生长到6、7片叶子时,就能进行壮秧;插秧的时间要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环境结合种植经验选出适宜的时间即可。

4 加强田间管理

4.1合理灌溉

在将水稻进行移栽时,要将水层控制在1-3厘米的范围内,移栽和返青之后进行深水护苗,水的深度保持在6厘米上下;之后进入返青和分蘖期,这个阶段就要进行浅水灌溉,水的深度控制在4厘米左右;水稻分蘖后期到幼穗开始分化期间,就可进行深水灌溉,也可以通过间断的灌溉方式,对无效分蘖的状况进行控制。对水稻进行灌溉的水源要确保是没有受到污染的水,更加有利于水稻的绿色原生态种植,提高稻米的品质[3]

4.2除草施肥

在插秧结束一周左右就可进行追肥,对于情况比较好的水田、黄泥田施加少量的氮肥;一些温水效果不好的水田如沙田,应在水稻开始长穗期间,依据每667平方米施加2-3千克的尿素进行追肥,促进稻穗的长势。在对水稻秧苗进行施肥时,可搭配一些除草剂和杀虫剂,有效减少杂草的数量,以免杂草吸收水稻的营养成分,耽误水稻的长势;杀虫剂有利于减少害虫对水稻造成的危害。

5 病虫害防治

5.1病害预防

水稻的叶枯病属于比较常见的病害,一旦水稻患上枯叶病,在水稻的稻叶顶端和边缘出现黄色的斑点,病情加重的情况下,水稻的叶片会逐渐发白,并伴随着黄褐色的长斑条出现,导致水稻枯萎死亡。水稻叶枯病在夏季潮湿多雨的环境下容易爆发,针对叶枯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两点:一是预防,可通过选择抗性能力好的品种、施足底肥、增加有机肥中的磷肥和钾肥,促进稻秧的茁壮成长,提高其免疫能力;二是药物防治,在发现叶枯病后,及时使用多菌灵湿粉剂45克兑入45千克的水,以喷雾的方式进行喷洒[4]

5.2虫害防治

稻飞虱主要是在稻丛的基部生存,以吸食植株的汁液为食,直接导致水稻发黄枯萎,对水稻的生长危害极大,在水稻抽穗期,会造成空、瘪粒的情况出现,影响水稻后期收获的产量和质量。针对稻飞虱的防治方法可通过物理防治,利用粘虫板对稻飞虱进行诱杀,这种方式对自然环境和土壤没有什么危害,但治疗效果不太显著,想要迅速高效的消灭稻飞虱,建议使用吡蚜酮、呋虫胺、三氟苯嘧啶等药剂进行防治,一亩地按照25%吡蚜酮30克,10%三氟苯嘧啶10毫升进行治疗,减少稻飞虱对水稻造成的危害,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

结束语

水稻种植技术的创新是实现水稻增产增收的重要条件,通过选择优质的水稻品种,对土壤进行整理、育苗壮秧、科学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加强田间的管理和完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对水稻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进行优化,进一步的实现水稻增产增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忠诚,周文富,吴琛等.水稻提质增效栽培集成新技术[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7(06):22-23.

[2]徐摇.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8,12(27):7-8.

[3]邱发英.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的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