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 2

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王海宁1崔林2

1.王海宁110108198612062738  2.崔林130182198410150032

我们这班人正逢人生最美好的青年时期,应当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搞好业务知识学习,为提升本行业本领域服务保障能力而努力奋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学习之需――必要性

一是时代需要。我们已经处在信息时代,社会改革、变革和变化正呈现出加速趋势。信息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大数据时代”。大家所熟悉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名词都与大数据有关。大数据带来的是什么?就是数据分析、综合、挖掘和处理,进而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来优化决策,指导实践。

伴随知识价值的日益凸显,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够用一辈子;工业经济时代,读十几年书也够用一辈子;信息时代,只有终身学习才不会被日趋激烈的竞争所淘汰。美国当代管理学家彼德·圣吉警示我们:“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的话,就无法适应知识社会的变化。”

结论: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学习、不充电就一定落后时代,作为一名后勤人员,如果业务知识不更新,就无法跟上保障工作的节奏。为此,要及时充电,平时要蓄电,关键时刻要放电。

二是岗位需要。学习,既是生存生活需要,也是工作职责所系。后勤保障部门岗位众多,人员构成复杂,其工作特点可以用“点多、线长、面广”来总结。

点多:例如院校的服务保障中心多个业务室、党支部,值班点。涉及工作大区域有工作区家属区、副食品基地等,具体涵盖办公楼、教学楼生活服务中心招待所、物业招标大厅、各食堂几十个点。

线长:办文到办会,从上传到下达,从办理到交办任务到服务保障一线,保障人员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身份转换必须衔接好,只有在经常性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才能确保不断供、不漏供、不误供的现实问题。

面广:服务保障中心的工作渗透到后勤工作的方方面面,仅仅业务分类看,就有大院秩序、安全保卫、物业管理、绿化保洁等多个类型,涉及面宽,内容繁杂,协调难度大。

中心成员构成复杂,管理难度大。既有技术军官、文职人员(转改、社招)、职工、聘人员,还管理中标公司的服务人员,人员成份多样,工作任务多样,要求标准多样,给中心管理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些同志说,这么多的工作岗位,我怎么学也学不过来。的确是繁杂一些,但是当具体到每个人的时候,就具体化了。比如,食堂管理,职责很清晰,就是搞好就餐保障。又有人说了,这些岗位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没有什么学的。这是不对的,我们需要自觉学习现代化、智能化管理经验,不断提高服务保障效率。

结论:岗位不分高低贵贱,但岗位工作态度有高低之分,工作中更需要学习思考。结合工作岗位搞好业务学习,就是要把调报告、总结报告形成一种习惯,让学习习惯塑造我们的性格,进而完善我们的人生。

三是成就事业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有成材立业成就一番事业的美好愿望,那么,用什么来成材成事,用什么来创造事业,我个人体会,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但凡有点成就的人,没有不喜欢读书学习的。知识或者引领他们走上革命道路,或者引导他们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个坐标。苏东坡年轻时饱读书,很是自负孤傲,在门上写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一个老者拿出一本书让他看,他却有不少字不认识,窘的他满脸通红,忙把对联改成“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最后终成开创一代词风的大诗人。马克思也是一个酷爱学习读书的人,他读书时常常情不自禁地在座位下来回擦地,经年累月的磨擦,竟然将地面磨一层。被人们称为“马克思的脚印”。

结论:毛主席曾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打胜仗的。文化知识与政治、经济、军事是什么关系呢?毛主席讲:“它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又指导政治、经济;他反映军事,又指导军事。”对于我们中心工作来说,如果没有知识、文化、政治水平的提高,那么后勤建设质量也不可能提高。

、学习之――关节点

一是态度。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100%地影响我们的生活,积极的人生态度能够使我们的生活达到100%的圆满!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人生,就会得到什么样的人生!人生而言,甚至可以说态度决定一切。

从创建新东方学校的俞敏洪身上就体现出“态度”对事业、人生的重要性。他是农家子弟出身,身体也不好,连续高考三次,差点上不了学。考上北大后,他曾是班上最后一名,学习读书,长相样样都落后,怎么办?他从读书做起,从每天替别人打水的简单事做起,把事情做到极致。多年以后他的同学从美国让他给吸引回来了,他们说:是他打开水的结果。

我说对待学习,就要有远大志向的态度,长期磨砺的态度,忍耐寂寞的态度,自我施压的态度,形成习惯的态度。有人说,鸡蛋从外面打破,形成的是食物,从内部打破,创造的是生命;人从外部压力打破的,是压力,人从内心自我施压打破的,是成长。

二是综合。就是对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是当今时代一个成熟的人搞好学习

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

今天的知识,不再是单一领域的知识,而是多个领域、多个业务学科的综合知识,我们既要有掌握单个领域知识的能力,还要有超出这个领域研究的能力,更要有综合业务的研究能力,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因此,综合,可以说是整合,是融会贯通,触类旁通,这也是这个时代的要求。

三是实践。学习来自于实践,反过来,实践出真知。这里说的实践,就是要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检验我们的学习效果和知识水平。国防大学第一任校长,张震将军就是向实践学习的好榜样。推荐大家可以读一读《张震回忆录》。我的感受是:必须注重学习和调查研究。张震将军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无论在部队,还是在院校,非常重视学习调研,以自己的亲历亲为了解第一手资料,为指挥作战、重大问题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这是作为领导的基本功,也是张震将军一贯作风,可以说是他自己特有的、长年累月坚持的品格。

三、学习之法――方法得当

善动脑筋诀窍。学习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其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方法。借鉴一些名人名家的读书学习方法,我感到,主要有这么几种方法值得学习。一是马克思读书的“博、记、读”三字秘诀:博,就是博览群书;记,就是折书角、画线、做记号以加强记忆;读,就是朗读熟读,读出声来。二是茅盾采用的“三式”读书法:第一遍,鸟瞰式,形成初步印象;第二遍,精读式,品味作品妙处;第三遍,消化式,吸取种种精华。由此可见,学习也要动脑,更要掌握技巧,只要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积累方法技巧,做一个读书学习的有心人,学习才会卓有成效。

勤学苦练是捷径。学习没有捷径,唯有勤学苦练。至少做到四到,即:“脑到、眼到、口到、手到”。

脑到:就是勤于思考,多想事,善于预测和判断,做到思维敏捷,实践中注意思考和想办法对重要任务,想办法用最佳方案去完成好。

眼到:处处留心皆学问。就是要目光敏锐,善于审时度势,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善于观察问题,分析情况,日积月累就会积累大量知识。

口到:就是要不耻下问,甘当小学生,多到一线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和信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手到:就是到哪里,都要带着问题思考,同时带着本子和笔记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业余时间是关键。俗话说“成功的关键在学习,学习的关键在业余”有人曾算过一笔帐:一个人从20岁到60岁这40年中,如果每天挤出2个小时来学习,就抓住了整整10年的时间。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还有的”。若论忙,有谁能与日理万机的毛泽东相比呢?战争年代他在长征途中、在延安窑洞、在南北转战的马背上,手不释卷,博览群书,写下了《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等大量不朽著作和诗词。解放后,在毛主席的日程表上是很难有八小时内外之分的,但他仍坚持利用挤出来的点滴时间读书学习,直至晚年重病在床还仍在研读《容斋随笔》,其学习精神着实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