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运用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运用价值研究

冉鸿艳

(重庆黔江民族医院  重庆黔江  409000)

【摘要】目的:探析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梗患者的作用价值。方法: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分为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均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生活质量;预见性护理;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1-3]。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除了给予及时的临床处理外,有效及时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介于此,本研究即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运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对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0~80岁,平均(58.49±6.59)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42~81岁,平均(58.40±7.61)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加强生命体征以及病情监测,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则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1)成立预见性护理小组:选择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对患者实际状况进行分析,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观察患者康复情况,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及时处理。(2)完善基础护理: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提前准备好抢救措施、药物,出现异常后及时告知主管医生,并第一时间配合完成护理工作。(3)提前做好并发症预防: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降低应激反应对疾病治疗及恢复的消极影响。由于心律失常发病时间多为上午,对患者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后,护理人员需加强巡视工作,进行心电监测,若发现患者存在过于烦躁、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发绀等状况,护理人员需积极配合医生完成相关处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从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四个维度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反之越差[4];记录两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的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6.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生活质量比较情况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x±S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角色功能

社会功能

情绪功能

观察组

30

96.33±1.45

97.43±1.15

97.27±1.14

98.70±1.25

对照组

30

84.23±1.40

83.37±1.14

84.58±1.33

83.33±1.45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发生率

观察组

30

1(3.33)

0(0.00)

0(0.00)

1(3.33)

对照组

30

3(10.00)

2(6.67)

2(6.67)

7(23.33)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心肌梗死发生的原因相对较复杂,与长期吸烟、饮酒、过度劳动力、情绪波动较大、生活环境恶劣等因素具有较大关系[5]。有效的护理工作不但可以促进患者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还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感等。预见性护理是临床护理中常用且有效的护理方法,在实际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患者病情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后给予其针对性护理指导,并通过成立预见性护理小组,对相关护理措施进行完善与改进,实现护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时也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6-8]

在本研究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通过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其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具体的护理实施过程中,预见性护理重视将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通过全面分析和监测患者病情发展,完善基础护理,加强并发症预防,进而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不仅可以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提升患者依从性、配合度,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彭海英.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联合网络延续指导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运动耐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2023,24(2):75-77.

[2] 沈丽,苏严琳,吴晨. 用户决策行为分析模型的护理管理模式用于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后的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4):150-152.

[3] 张丽娜. 康复护理结合体位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T-proBNP浓度及心功能分级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3(8):183-185.

[4] 赵倩囡,申倩倩,朱美红,等.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相关理论研究进展[J]. 中国乡村医药,2023,30(10):71-73.

[5] 叶诚栋,张伟彬,林朝霞.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J]. 中外医疗,2023,42(14):162-165.

[6] 朱红英,黄金艳,陈芳. 基于运动耐力下细节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功能、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3,29(6):86-89.

[7] 蒋科善. 基于LACE风险模型下的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5):80-83.

[8] 曾娟,邓健伟,蔡伟,等. 基于追踪方法学的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健康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23,36(7):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