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儿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 2

现阶段儿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赵世礼 王丽王琳

单位:泸州市人民医院 邮编:646000

儿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医疗质量、医患关系以及医务人员自身福祉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心理健康状况好的医务人员更能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更有效地处理患者问题,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其次,他们在与患儿及家属的交流中更能保持耐心和理解,有助于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最后,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对医务人员自身的生活质量和职业满足感也至关重要。

一、儿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方法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当前儿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选择了全国范围内的3000名儿科医务人员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这些医务人员来自各级别的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县级医院、市级医院以及省级医院,从而保证了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此外,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不仅收集了他们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等),还详细记录了他们的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等情况。

在调查工具的选择上,我们采用了心理健康评估量表、压力源问卷和应对策略问卷等多种工具,这些工具已经在心理健康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验证。心理健康评估量表能够帮助我们评估医务人员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和职业倦怠等;压力源问卷则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压力源,这些压力源可能来自工作、家庭或其他方面;应对策略问卷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医务人员在面对压力时通常会采取何种应对策略。

所有的调查数据在收集完毕后,都会被输入到SPSS22.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将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来描述样本的基本情况,以及儿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然后使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等方法,探讨工作压力、应对策略等可能的影响因素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此外,我们还会利用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索这些影响因素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内在机制。所有的分析结果都将以P<0.05为统计学显著性水平。

二、儿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的3000名儿科医务人员进行详细的心理健康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平均工作年限为15.6年,这代表着我们的样本中的医务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在性别分布上,男性医务人员占比40%,女性医务人员占比60%,这反映出在儿科医疗行业中,女性占有一定的优势地位。

(二)儿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健康问题的总体发生率为35%。具体而言,有23%的医务人员显示出抑郁症状,有20%的医务人员显示出焦虑症状,而有18%的医务人员有职业倦怠的表现。这些数据揭示了儿科医务人员面临的心理健康压力,并呼唤相关机构和个体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应对。

(三)影响儿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

根据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影响儿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工作压力、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冲突以及长时间工作等。在接受调查的医务人员中,有75%的人表示他们的工作压力大,有68%的人表示他们在与患儿家长沟通时存在冲突,另有63%的人表示他们的工作时间过长。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医务人员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三、调查结果的讨论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影响儿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工作压力、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冲突以及长时间工作等。这些因素对儿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可能是多层面的,而且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互动关系。工作压力是导致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过大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医务人员感到心力交瘁、无法有效放松和恢复,甚至可能导致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此外,过大的工作压力还可能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冲突是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往往需要面对家长的各种疑问、担忧和不满,这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医务人员无法有效地处理这些冲突,他们可能会感到心理压力,甚至可能出现职业倦怠。长时间工作也是影响儿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长时间工作可能会使医务人员感到疲劳,影响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四、建议与应对策略

(一)促进儿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机构和政策建议

基于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建议相关机构和政府部门采取以下措施,以促进儿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1.对儿科医务人员提供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培训,以增强他们应对工作压力和沟通冲突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2.建立健全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支持系统,如设立心理咨询热线,提供定期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以及开展集体心理辅导等。3.提高儿科医务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包括适当调整工作时间,降低工作压力,提高收入待遇等,以增强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4.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以保障儿科医务人员的权益,如保障他们的休息时间,保障他们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权利等。

(二)儿科医务人员个体心理健康的维护策略

对于儿科医务人员个体而言,他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以维护和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1.增强自我关照,注重休息和放松,采取适当的运动和娱乐活动,以缓解工作压力。2.学习和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以更好地处理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冲突。3.利用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4.建立和保持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如同事、朋友和家人等,以获得情感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梁业,许景灿,任小红.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职业紧张的调查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8).

[2]潘培涛,杨业兵,武剑.年轻医务人员生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2022(3).

[3]蓝妍玲,乡汝浩,冯宗选,等.广州市儿科医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23,44(1):138-144.

[4]钱伟华,周城义,吴叶青.儿科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职业压力与负性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2,29(2):3.

[5]李小敏,赵岫,周甄会,等.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2,42(6):5.

[6]范美英,周明英.儿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水平与心理问题相关性及影响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24):5.

[7]赵磊,张耀东,将名丽.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护士心理状况调查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14):6.

[8]刘春婷,李晴晴,张平,等.护理实习生在儿科急诊的心理适应现状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4):3.

[9]赵磊,张耀东,将名丽.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护士心理状况调查研究[J],2021.

[10]花迎雪.社区医务人员儿科诊疗相关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医药,2021,2(1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