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石油精神石化传统,有效增强员工凝聚力和精气神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7
/ 2

弘扬石油精神石化传统,有效增强员工凝聚力和精气神的实践与思考

汪斌  

中石化江汉油建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4

摘要:过去,石油企业在思政工作方法方面过多以来理论灌输,宣传的英雄模范缺乏时代感,对职工物质激励不足。在新时期,为了弘扬石油精神石化传统,有效增强员工凝聚力和精气神,企业应当创新思政工作方法,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重视对员工的心理疏导。

关键词:石油企业;员工凝聚力;思想政治

一、引言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增长期,新的环境对石油企业在思政工作方面提出了挑战,企业要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凝聚人心,激励员工在岗位上建功立业。长期以来,石油企业已经构建了以“铁人精神”“大庆精神”为代表的特有精神传统。然而,面对新时期石油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石油企业要有效增强员工凝聚力和精气神,创新思政工作方法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二、新时期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局限性

石油企业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曾经产生了重要作用,起到了增强凝聚力和激励人心的效果。但在新时期,石油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固有的思政工作方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一)过多依赖理论灌输

过去,石油企业的思政工作方法侧重于理论灌输,但不注重员工个人思想的掌握和了解。例如,发放政治理论读物,要求员工写读书笔记,定期组织集中学习等,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劳动者的理论水平。但是,理论灌输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容易引发劳动者的抵触情绪,使他们的学习热情下降。在思政工作中,劳动者的文化程度、心理特征和家庭生活并没有被考虑在内,也没有考虑劳动者对思政理论的接受能力。这种理论灌输使企业思政工作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劳动者往往是被动地接受企业灌输给他们的理论知识,而没有深入地进行思考。单一的思政工作方式难以走入劳动者的内心,最终只能导致服从和顺从,难以让劳动者对企业弘扬的价值观和精神传统形成高度认同,导致企业思政工作与劳动者精神世界产生疏离。

(二)英雄模范缺乏时代感

一直以来,石油企业在思政工作中高度重视英雄模范的作用,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例如,各个时代涌现出的“铁人”王进喜、“新铁人”王启民、马德仁等都曾经被企业塑造为英雄人物,成为劳动者学习的榜样。例如,王进喜用身体堵住喷油口而不顾及个人的安全,这种做法在今天的劳动过程中不具有现实意义,有的劳动者甚至认为这样的榜样不是可以效仿的,已经过时。由此可以看出,过去的英雄模范和现在的员工之间已经存在代沟。当下企业在模范宣传中自然还需要弘扬“铁人”精神,但这并不是要求劳动者把自己的安全放在企业经济利益之后。此外,过去在英雄模范宣传的过程中,他们的优点被夸大了,而忽略了他们的缺点,存在过度报道的现象,在员工看来缺乏可信度。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对这些英雄模范人物的学习热情就出现下降的态势。

(三)职工物质激励不足

过去,石油企业在思政工作方面注重对员工给予精神激励,如宣传铁人精神、授予荣誉称号等。在当时的时代,物质匮乏,这对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目前来看,由于缺乏必要的物质激励,思政工作对劳动者的吸引力下降,一些劳动者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这大大影响了企业生产管理目标的实现。从企业员工的构成来看,大多数员工属于青年一代,他们不仅面临着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带来的压力,而且还面临着生活各方面的压力。面对职场和家庭的压力,过度依赖精神激励的做法已经难以满足劳动者的需求。企业的思政工作应与时俱进,努力满足员工在物质层面的需求。例如,在绩效评估、年终奖和晋职晋级方面,要做到公平公正,为劳动者提供足够的物质激励,以促使他们在岗位上争取更高的绩效。当劳动者在物质层面的需求得到有效实现,他们的不安全感就会逐渐减少,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自然会得到增强。

三、新时期创新思政工作增强员工凝聚力和精气神的对策

(一)创新思政工作方法

对石油企业而言,思政工作的方法创新应当注重以问题为导向,有效解决劳动者群体普遍关注的问题,推动思政工作创新发展,使思政工作真正产生实效。企业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劳动者关心的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开展思政工作,赢得劳动者的信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而且,企业思政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建立内部共识,引导劳动者认同和接受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因而,在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时,石油企业要按照不同群体劳动者的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方式,使企业的主流价值观深入人心,有效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精气神。

(二)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

加强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应涉及他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内。只有当劳动者的物质需求获得满足,企业思政工作才能得到顺利开展。为此,石油企业应当帮助劳动者解决生活上存在的困难,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激发劳动者对企业的归属感,使他们感到企业思政工作是实实在在的,不是 “假大空”的。就员工的精神需求而言,他们在社会中生存,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要,还有一定的精神需求。企业应当考虑到各个层次劳动者的多样化需求,关注他们的个体特征,并了解其心理状态。要通过人文关怀,使劳动者认识到个人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从精神层面引导劳动者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契合,自觉提升个人能力,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重视对职工的心理疏导

首先,石油企业应持续关注劳动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这不仅是一项思政工作,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例如,企业可以在内部开设心理咨询师培训,要求思政工作者参与,员工的心理健康辅导和思政工作应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出现心理障碍的劳动者,企业应当安排专人给予有效的心理治疗,对于只有轻微心理障碍的工人,可以采用一些转移注意力和劝说的方法。其次,企业可以邀请心理专家与劳动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提供建议和帮助,引导劳动者树立积极健康的态度。企业对劳动者给予心理支持,并不局限于解决劳动者已经产生的心理问题,还要防患于未然,例如调整劳动者的休假制度,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

四、结语

长期以来,思政工作是石油企业的重要优势和传统。在新时期,石油企业的思政工作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对思政工作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石油企业要通过不断创新思政活动方式,弘扬石油石化行业的传统精神,有效提升员工的凝聚力,鼓励员工为企业建功立业。企业应当创新思政工作方法,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重视对员工的心理疏导,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激励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李宏勋.信息时代下如何有效提高石油企业思政工作成效[J].现代国企研究,2018(06):245-246.

[2]陆秋野.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石油企业职工思政工作创新[J].经贸实践,2018(17):267-269.

[3]石宏博.企业文化视角下的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途径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8(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