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7
/ 2

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随香灵

370827197402260083  鱼台县水利事业发展中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不断进步,我国河道数量比较多,主要起到了运输、泄洪、灌溉等效果,在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还要对沿岸生态环境科学保护与治理。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护坡建设是非常必要的,而传统护坡技术比较强调河道防洪和运输,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强。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加强,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更加强调生态护坡建设,让河道物种多样化,治理河道环境,给人们提供一个绿色、健康的生存条件。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要点

引言

河道护坡工程的根本目标是保护河流堤岸免受水流冲刷、风浪侵袭。生态护坡施工采用生态化的方法进行施工,能够有效提高河道两旁的植被覆盖率,具有较强的景观功能、防洪功能以及生态功能。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让护坡工程与四周环境充分协调,同时还要关注河道水文和水位,综合开展河道生态护坡设计,提高河道生态护坡的施工效果。

1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的主要目标

1.1保护河道生态环境

在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工程建设的目标是保护河道生态环境,恢复天然河道的形态,全面加强对河道堤防、岸线、滩地的管理,提高河道的防洪抗旱能力,预防水土流失。在以往的护坡工程建设中,常用的支护结构有重力式挡墙、扶壁式挡墙、悬臂式挡墙、锚喷支护等,这些传统的护坡工程只能提高河岸边坡的强度,不能起到维护生态环境的作用,甚至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而生态护坡能够将环境工程和岩土工程结合起来,坚固河岸防护和环境保护,是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通过运用生态护坡工程,河道周围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更加稳定。为此,施工人员需要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河道生态护坡工程的建设中遵循自然规律,维护物种平衡。

1.2增强防洪抗旱能力

增强河道的防洪抗旱能力是生态护坡工程建设的重要目标。当前,很多河道出现了岸坡水土流失问题,导致河道淤积,防洪抗旱能力下降,需要进行集中治理。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要清除河流障碍物,施工人员还需要积极实施生态护坡工程,加强河道堤防,规划河道岸线,最大程度上减少水土流失,发挥河流对洪水的调控能力。生态护坡工程可以通过种植植物的方法提高岸坡的稳定性,利用植物与岩石、土体的相互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和加固。通过加强生态护坡施工,在局部发生洪灾时,河道可以借助护坡植被,最大限度地蓄洪,延缓下游的洪水效应。此外,如果遇到干旱的年份,生态护坡植被还可以对河水进行补充,延缓河道的干涸,保障周围农田的灌溉用水。

2水利工程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2.1人工种草护坡技术

人工种草护坡技术是借助人工播撒的手段,在河道边坡坡体表面种草。选择固土性能高、根系发达的草类品种,借助其固土功效避免河道边坡发生水土流失。对于坡度相对低缓的土质路堤边坡,可平铺草皮护坡;对于行洪流速相对较快的土堤迎水坡面,人工种草护坡技术就不适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原材料配合比,将肥料、草籽、土壤改良剂、黏着剂等按标准比例拌和,并基于机械加压模式将搅拌物喷射到河道坡面上。人工种草护坡技术施工效率高,喷播的草籽发芽速度快、出苗整齐,具备较高的生态价值。

2.2土壤固化剂添加技术

土壤固化剂添加技术是将土壤作为主体,与添加剂相结合,刺激土壤性质变化,土壤内部的水分、固化剂激发物质便会因此融合,产生化学反应后即可组成新化学键,可以吸附土壤水分子一类的化学键,而且水分吸收之后也会固化土壤。河道生态治理方面,护坡表层土壤必须及时做好固化处理,使岸坡土壤、深层土质均满足疏松度要求,河流水生动植物也要有适合其生长与繁衍的环境。所以,采用土壤固化剂可以固化具备护坡的表层土壤,还不会直观影响深层土壤结构,保持水土、创建良好生存环境。

2.3生态砖护坡技术

生态砖护坡技术是将带孔生态砖铺设在所要改造的河道中,然后在生态砖的砖孔里种植适合该河道生态环境的植被,以保持河道水土。生态砖材料主要为混凝土,在其成型之前就加入了合成纤维,借助合成纤维的凝聚力可提升混凝土强度、延长生态砖的使用寿命。根据实践调研,生态砖主要有3类应用形式:一是连锁式砌块形式,将生态砖镶嵌成一个整体,可有效减少局部砖块移动导致的边坡松动问题。二是铰接式砌块形式,通过绳索固定高强度的混凝土块,使护坡结构更加稳固。三是坡改平砌块形式,使河道坡面与砌块底面形成平面,确保生态砖铺设与河道坡面严丝合缝,进而保持坡道水土。

2.4网格生态护坡技术

河道网格生态护坡施工将聚丙烯等工业材料与碎石制作为一种高分子材料网垫,形成网格生态系统,然后在网格上种植适合河道生态环境的草籽。网格生态护坡能够增强基土稳固性,同时为植被生长提供充足的发育空间,网垫、网格中的草皮生长起来后能够与之形成极为稳定的一体化结构,土层巩固效能强,能够提升土壤结构的稳定性。

3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护坡应用

3.1科学选择护坡结构

一般情况下,生态护坡结构主要划分为两种,一个是加筋结构,另一个是非加筋结构。在护坡结构选择过程中,结合河道周围情况和土质结构,选择对应的护坡。对于河道治理工程来说,因为护坡工程量大,单一护坡结构将无法满足实际要求,所以应通过加筋结构与非加筋结构结合方式。在护坡施工中,利用土工格栅、生态袋、连接扣等材料制作而成,在总体框架上,以PE材为主,快速实现循环利用的发展目标。在生态袋中,种植一些本土植物,利用植物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鑫三角结构是一种现代化的可修复生态材料,随着时代快速发展,鑫三角结构可以更好和周围环境进行结合,获取良好的河道治理效果。

3.2建立三维排水柔性生态袋护坡

对于柔性生态袋来说,展现出较强的渗透能力,但是在土壤渗透方面起到了抑制效果,袋内通过填充适当的营养土和生长剂,让坡道和生态袋充分结合,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建立成一个比较稳定的生态护坡。三维排水柔性生态袋变形性差,建立成一个三维立体的植被,巩固土壤,防止雨水冲刷。随着植物快速生长,坡面变得更加稳定,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问题发生,网格根系和土壤充分结合,形成功能强大的复合型系统。

3.3引进土壤生物工程技术

土壤生物工程技术也就是通过存活植物和辅助材料进行边坡设计与建设,展现出较强的处理能力,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土壤生物工程技术属于一种植物防护技术,主体元素主要是生命力强的植物,或者是植物根茎,根据设计要求和方法来种植,对其科学养护,通过植物群落起到河道治理的效果,让边坡更加稳定和牢固。实践得知,植物生长可以减少土壤中空隙压力,并且也能将土壤中水分快速吸收,防止水土流失。通过土壤生物工程技术,加快土壤中水循环,对修复生态环境、保证物种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结语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生态护坡施工至关重要,施工人员需要树立生态化的思想,不断改进护坡工程的施工技术,让护坡工程与周围的生态环境相协调,避免护坡工程影响区域的水文环境。在生态护坡工程的建设中,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需要将植物种植和混凝土、土工织物等材料结合起来,对植物的种植区域进行规划,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

参考文献

[1]覃仁浩.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探究[J].珠江水运,2021(23):72-73.

[2]陈新.喷混植生护坡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2021,52(S2):104-107.

[3]曹凌敏,王斌.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2,7(6):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