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质量管理工具在静脉治疗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7
/ 2

精细化质量管理工具在静脉治疗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孙冉冉

沧州市人民医院 河北 沧州 061000

摘要:目的:分析精细化质量管理工具在静脉治疗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在2021年至2022年收治的100例静脉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输液风险事件率。结果:根据数据分析对比显示,观察组输液风险事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在本次研究中,将精细化质量管理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在静脉治疗中,能够更好地降低风险事件率,给予患者更加安全且良好的治疗环境与治疗体验,从而促进疾病康复,因此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精细化质量管理工具;静脉治疗;护理风险管理

静脉治疗是通过静脉途径将药物或液体输送到患者的体内,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或提供支持性治疗的一种方法。静脉治疗常见的形式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滴注等。静脉输液多用于补充体液、电解质和营养物质,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静脉注射则以液体形式将药物注射到静脉血管中,使药物迅速进入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目的。静脉注射常用于急救、治疗感染、止痛等情况[1]。静脉滴注通过输液泵等设备,将药物或液体以缓慢稳定的速率滴注到静脉血管中,以实现持续的治疗效果。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需要将人体提取的免疫球蛋白通过静脉输注给患者,用于治疗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静脉化疗主要是将抗癌药物通过静脉输注给癌症患者,用于治疗癌症。静脉治疗具有迅速、准确、有效的优势,能够快速将药物或液体送达到需要治疗的部位,且可调节治疗速度和剂量,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然而,静脉治疗也需谨慎,因为错误地操作或不当地用药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因此,在静脉治疗过程中,就需要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其中精细化质量管理工具主要是一系列用于监测、评估和提升医院服务质量的方法和工具[2]。这些工具旨在帮助医院实现更加精确、高效和持续地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满意度,从而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和患者体验。而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旨在识别、评估、控制和减少患者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潜在危害和风险。在本次研究中,抽选2021年至2022年收治的100例静脉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现将研究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在2021年至2022年收治的100例静脉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25-62岁之间,平均年龄(43.5±6.34)岁。观察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26-63岁之间,平均年龄(44.5±6.52)岁。两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士需要仔细核对医嘱,确保给药剂量、药品和输液速度等信息正确无误,并按照医嘱进行操作。在进行静脉治疗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病情情况。护士需要确保患者的静脉通路通畅,检查插管部位是否有渗血或感染,并定期更换穿刺针头和输液管路。护士需要掌握良好的注射和输液技巧,确保药物或液体顺利注入患者的静脉通路等。

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

1.2.1 制定规范和流程:医院或医疗机构需要制定详细的静脉治疗护理规范和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和标准,确保护理过程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在进行静脉治疗之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疾病状况、过敏史、血管通路情况等,以确定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

1.2.2引入精细化质量管理工具:医院可以引入一些精细化质量管理工具,如PDCA循环、FMEA(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5W1H(问题分析法)等,用于分析和解决静脉治疗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在静脉治疗的各个环节设立检查点,护士需要按照规范和流程进行操作,并在每个检查点进行自我评估和核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2.3强化培训和教育:医院可以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风险和处理突发情况。护士需要及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药物剂量、输液速度、患者反应等,并进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1.2.4定期评估和审查:医院可以定期对静脉治疗护理进行评估和审查,了解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发现问题并进行持续改进。医院可以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包括设立突发事件处理流程、建立医疗巡查制度等,以应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医院可以鼓励护士之间进行经验分享和学习,借鉴和吸收其他单位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静脉治疗护理的水平和质量。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在临床护理效果方面的差异,以风险事件发生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其中包含多次穿刺,出血红肿,输液外渗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风险事件率

通过两组数据对比,观察组风险事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围手术期指标(±s)

组别

多次穿刺

出血红肿

输液外渗

发生率

观察组(50)

0

0

0

0.00%

对照组(50)

3

2

0

0.1%

χ2

--

--

--

5.2632

P

--

--

--

0.0217

3.讨论

精细化质量管理工具在静脉治疗护理风险管理中具有较高的护理优势,可以制定详细的静脉治疗护理规范和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和标准,确保护理过程的规范性和一致性。精细化质量管理工具注重细节和准确性,可以帮助护士更加准确地分析和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作为系统性的方法,涵盖了整个静脉治疗护理过程,从风险评估到风险控制都得到全面考虑。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风险和问题进一步扩大和恶化。精细化质量管理工具强调持续改进,通过PDCA循环等方法,不断优化和提升护理质量和安全性。通过采用风险评估工具如FMEA,可以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有利于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风险管理[3]。部分精细化质量管理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智能化的风险分析和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精细化质量管理工具鼓励护士之间进行经验分享和学习,促进了团队合作和经验积累。精细化质量管理工具强调责任分工和流程规范,使每个环节的责任和义务清晰明确。通过优化流程和规范操作,精细化质量管理工具可以提高护理效率,节省时间和资源[4]。根据数据分析对比显示,观察组输液风险事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值<0.05。

总体来说,精细化质量管理工具在静脉治疗护理风险管理中能够帮助护士更加科学地进行风险评估、问题解决和质量改进,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安全性,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周娟娟刘晓.精细化质量管理工具在静脉治疗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3(5):0156-0159.

[2]王玉林,徐英切,张元萍,邱青群.精细化质量管理工具在静脉治疗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A01):0671-0672.

[3]赵慧.精细化质量管理工具在静脉治疗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4):0101-0104.

[4]郭卫群,孙芳.质量管理工具在静脉治疗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3):012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