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双培养”机制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7
/ 2
新时代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双培养机制实践研究

张小芳

甘肃省广河县第三幼儿园

摘要:新时代下的民族地区和农村学校教育事业面临挑战,推行“双培养”机制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该机制将使民族地区学校教师得到资源共享、专业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然而,实施过程中需关注文化差异、资源不足等问题,并加强对当地民族文化和乡土教育的研究。同时,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支持,引导党员教师融入其中。此外,应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如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培训和激励机制等,全面提升教育质量。通过不断探索和努力,为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注入更多活力和希望。

关键词:新时代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双培养”机制;实践研究

一、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地区和农村学校的教育事业面临着重大挑战。为了提升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党建工作水平,许多地方开始探索“双培养”机制(把党员培养成业务技术骨干和技术能手,把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培养成党员),教师间进行交流、合作和互相学习。这种机制旨在通过资源共享和交流互鉴,促进学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针对老师的“双培养”机制实践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优秀老师的作用,提高当地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同时,也需要重视和关注优秀老师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双培养”机制为民族地区农村学校的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能够促进学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资源共享,为教育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新时代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双培养机制实践

加强培训和学习

加强培训和学习是将学校的优秀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针对优秀党员骨干的专业培训计划。该计划应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为优秀党员骨干配备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较高的导师,由导师提供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其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优秀党员骨干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籍、学术期刊、在线教育平台等。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和教学案例分享。给予优秀党员骨干更多的实践教学机会,例如组织校内外教育实习、授课和评课,让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加强培训和学习,可以提升学校的优秀党员骨干的教育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使他们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二)定向选拔和任用

定向选拔和任用是将学校优秀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的重要措施之一。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以发现和选拔优秀党员骨干。该标准应包括教育教学能力、业务技能、思想品德、工作激情等方面的考核指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来全面了解优秀党员骨干的水平和能力,例如教学观摩、教学评估、业绩考核、学科比赛等。根据审查和评估结果,适当分配优秀党员骨干的工作职责,并给予其相应的权利和嘉奖。对于在工作中表现优异的优秀党员骨干,可以设立相应的岗位晋升机制,包括晋升为年级组长、学科骨干、副科主任等职务,以提高其在学校工作中的权威和影响力。通过定向选拔和任用,可以发掘和培养学校的优秀党员骨干,带动学校整体业绩提升,并为学生提供更富有质量的教育服务。

(三)邀请党员教师示范

邀请党员教师示范是将学校优秀老师培养成党员的一项重要措施。建立党员教师经验交流平台,例如定期组织党员教师座谈会或研讨会,让党员教师有机会分享自己在教育教学、党建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安排时间,邀请已经取得显著成绩的党员教师向全体教师发表演讲,分享他们在教学、科研、党建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和经验,以激发其他教师的学习热情。组织全校师生观摩优秀党员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其他老师能够亲眼见到党员教师的教学风采和成果,从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建立党员教师师德楷模库,收集和展示那些在教师职业道德、师德表现上具有典型意义的党员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其他老师学习到先进的师德榜样,引导他们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组织培训班、讲座、讨论会等形式的活动,邀请党员教师担任主讲人或座谈嘉宾,与其他老师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党建工作心得等。通过培训交流,促进老师之间的互动和学习。从而激发和引导学校优秀老师参与党建工作,向他们学习,从而推动他们逐步成为党员,并在教育事业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同时,这也能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师德风尚和教师队伍的凝聚力。

(四)密切关注和指导

在将学校优秀老师培养成党员的过程中,密切关注和指导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学校党组织与优秀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建立定期沟通的机制。可以安排党支部书记或其他党组织成员定期与优秀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工作和党建情况。针对每位优秀老师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别的发展计划。通过党组织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为其提供适合的培训、学习和成长机会,引导他们在教育教学和党建工作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党组织要密切关注优秀老师在教育教学和党建工作中的进展和成果。及时对其工作进行评价和表彰,为他们树立榜样,同时也激励其他老师积极参与党建工作。定期向优秀老师提供反馈意见,并提供改进的机会。通过评估和总结,发现优秀老师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因此,可以实现对学校优秀老师的密切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成长为优秀的党员教师。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党性修养,还能够为整个学校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行老师的“双培养”机制对于民族地区和农村学校的教育事业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这一机制通过优秀的城市或城镇老师与当地老师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教育资源共享、专业素养提升和教育均衡发展。通过不断探索和努力,相信在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双培养”机制,为新时代民族地区和农村学校的教育事业注入更多活力和希望。

参考文献

[1]贺晓霞. 新时代农村学校“双培养”机制实践研究[J]. 实验教学科研, 2020, 42(12): 41-43.

[2]曹丽华, 肖莉. 新时代农村学校“双培养”机制实践研究[J]. 中国学前教育, 2020(06): 74-76.

本文系2024年甘肃省教育领域党的建设研究课题《新时代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双培养”机制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