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在后循环缺血头晕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6
/ 3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在后循环缺血头晕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王卫胜 王伟 孙文晓 姜雪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252000

[摘要]目的 研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在后循环缺血头晕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接诊的80例后循环缺血头晕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把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治疗前后的头晕和神经功能评分、后循环血流速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头晕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后循环缺血头晕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后循环血流速度,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头晕;丁苯酞软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神经功能;不良反应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神经内科十分常见,临床发病率高[1]。患者椎基底血流速度减慢,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平衡障碍和视旋转等,且症状常持续性、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2]。如果诊断和治疗不及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急性脑梗死,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快速控制眩晕症状和纠正椎基底动脉功能不全是循环后缺血性眩晕的主要治疗目标,临床上以抗血小板聚集、卧床休息、抗凝、改善微循环为主[3]。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部分患者对阿司匹林过敏可能导致哮喘、全身皮疹、喉水肿等情况,部分患者出现耳鸣、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4]。丁基酞软胶囊主要成分为正丁基苯酚,可通过增加脑血管内皮细胞NO水平、释放谷氨酸、降低体内钙离子浓度、抑制自由基生成、增加毛细血管数量、改善缺血来改善缺血[5]。本研究对我院接诊的后循环缺血头晕患者应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分析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接诊的80例后循环缺血头晕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把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眩晕症状,影像学确诊后循环缺血头晕[6];②患者发病48h内确诊;③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存在恶性肿瘤;②意识障碍者;③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观察组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50~62岁,平均(60.04±3.92)岁;病程8个月~4年,平均(2.14±0.58)年。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51~63岁,平均(60.06±3.85)岁;病程9个月~5年,平均(2.16±0.6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晚间口服1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长春新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3445,规格:0.3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0.2g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0.1g),3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后,比较疗效。

1.3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定标准[7]:显效:患者治疗后,头晕状况消失,生活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治疗后,头晕状况缓解,生活情况好转;无效:患者治疗后,头晕状况没有改变,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②分别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头晕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总分均为10分, 分数越高,患者的头晕越严重,神经功能越差。③后循环血流速度:分别在治疗前后,选择经颅多普勒超声(KJ-2V2M型)检测患者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④观察并记录患者是否发生皮疹、面部潮红、头痛、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0

25(62.50)

14(35.00)

1(2.50)

39(97.50)

对照组

40

19(47.50)

15(37.50)

6(15.00)

34(85.00)

3.914

P值

0.048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晕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头晕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晕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头晕评分

神经功能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0

6.47±1.27

3.12±1.04#

8.17±1.14

4.22±1.13#

对照组

40

6.54±1.35

4.58±1.13#

8.25±1.03

6.46±1.24#

t值

0.238

6.012

0.329

8.444

P值

0.811

<0.001

0.742

<0.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后循环血流速度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后循环血流速度(±s,分)

组别

例数

左椎动脉

右椎动脉

基底动脉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0

32.67±4.82

39.57±5.21*

32.03±3.25

39.72±5.82*

35.71±7.24

44.93±4.56*

对照组

40

32.75±4.23

36.85±5.42*

32.37±3.63

36.14±5.53*

35.74±6.47

40.65±3.43*

t值

0.078

2.288

0.441

2.820

0.019

4.743

P值

0.937

0.024

0.660

0.006

0.984

<0.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n(%)]

组别

例数

皮疹

面部潮红

头痛

胃肠道反应

总发生率

观察组

40

0(0.00)

1(2.50)

0(0.00)

0(0.00)

1(2.50)

对照组

40

1(2.50)

3(7.50)

2(5.00)

2(5.00)

8(20.00)

6.135

P值

0.013

3讨论

后循环是基底动脉系统,由基底动脉、椎动脉和脑后动脉组成,后循环有广泛的血液供应,一旦发生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8]。后循环缺血头晕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眩晕类型,多由后循环系统缺血、血液黏度增高等原因引起椎基底动脉痉挛发作或狭窄,导致血流速度减慢,临床症状的发生以眩晕为主,反复、延长且难以治愈,如不及时有效治疗,严重者可发展为后循环脑梗死死亡,危及病人的生命[9]。因此,应及时采取有效的临床措施,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阿司匹林原是一种解热、镇痛、消炎药,对治疗发热、疼痛有显著疗效。在患者实施小剂量阿司匹林后,对抑制血小板聚集有积极作用[10]。该药的药理作用和用途如下: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血栓素A2和环加氧酶的产生来释放抗血小板作用。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理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脑梗死死亡、房颤、肺栓塞等疾病[11]。此外,该药对缺血性脑卒中有疗效。虽然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患者实际使用阿司匹林仍需进行临床观察,如果发现患者有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痰中带血、咯血、黑便等,应及时停药,及时实施针对性措施,防止体内出血加重。此外,一些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还会出现哮喘、体疹和喉水肿,部分患者有耳鸣、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因此,在临床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过程中,有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丁基酞软胶囊是一种新型的抗脑缺血药物,具有独特的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通过多种途径阻断脑缺陷引起的微血管痉挛、血小板聚集等病理生理过程,提高脑血管内皮细胞中一氧化氮、前列腺素I2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调节JNK通路和抑制氧自由基生成等机制,改善脑缺血组织灌注,调节缺氧状态下的脑能量代谢,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损伤,改善侧支循环,恢复血脑屏障等[12~13]

本研究对我院接诊的后循环缺血头晕患者应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结果显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患者(85.00%),头晕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0%)显著低于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患者(20.00%)。以上结果的原因是: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可以改善脑梗死区微血管增殖,增加脑缺血区血流量,保护线粒体,改善脑缺血患者能量代谢,缓解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改善微循环数量,抑制血小板聚集。

综上所述,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后循环缺血头晕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后循环血流速度,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秀鑫.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后循环缺血头晕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20):59-61.

[2]李佳佳,韩慧儒,王玉琳,等.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效果及对后循环血流速度影响[J]. 临床误诊误治,2022,35(10):38-41,91.

[3]曾敏,刘洋,龚细礼. 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发生机制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0):184-187.

[4]段新辉.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14):43-45.

[5]李东旭,李凤陈. 丁苯酞软胶囊配合针刺星状神经节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氧化应激机制的干预作用[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1,31(23):89-95.

[6]陈桃花,张钰华,彭海峰. 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研究进展[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2):4-5.

[7]孙宝红. 丁苯酞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0):138.

[8]陈佳鑫,席强,李岩琪. 针灸干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研究进展[J]. 光明中医,2023,38(2):387-391.

[9]孟健荣. 依诺肝素钠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 家有孕宝,2021,3(8):185.

[10]梁慧丽,王涛,王梦涵. 尼麦角林联合阿司匹林、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患者的疗效评价[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9):1489-1492.

[11]舒忻,秦绍林,张允岭.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早期识别的研究进展[J]. 北京医学,2021,43(6):546-548,551.

[12]张晓萌. 在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症状患者治疗中应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的临床价值[J]. 养生保健指南,2021,4(16):41.

[13]李国瑞,刘东波. 银杏酮酯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对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