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药的应用及绿色植保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6
/ 3

新型农药的应用及绿色植保技术分析

刘辉

浙江宜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14100

摘要: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满足全球对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需求,农药的应用和绿色植保技术成为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新型农药的应用和绿色植保技术的发展,既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简单讨论新型农药的应用及绿色植保技术优势,深入探讨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农药植保技术生物防治

前言:在新型农药的应用及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研究和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同时,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加大对新型农药和绿色植保技术的支持和投入,鼓励农民采用这些新技术,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此外,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农民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理念也是至关重要的。

1.新型农药的应用及绿色植保技术优势

新型农药的应用和绿色植保技术具有以下优势:第一,高效性。新型农药经过研发和改进,具有更好的防治效果,能够有效地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第二,安全性。新型农药在设计和使用上更加注重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它们具有低残留、低毒性的特点,对人畜和环境的安全性更高,减少了对非目标生物的危害。第三,靶向性。新型农药能够更精确地选择性地对待病虫害,减少了对有益生物的影响。通过靶向性的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第四,持久性。新型农药具有较长的残效期,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发挥防治作用,减少频繁的施药次数,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频率。第五,可持续性。绿色植保技术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它通过合理选择农药、合理施药和科学管理等方法,实现对农药的最大限度利用和减量化使用,从而降低了对环境的冲击和污染。

2.新型农药的应用要点

2.1农药管理与选择

新型农药的管理与选择是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农业生产中,合理选择和使用新型农药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以下是关于新型农药管理与选择的要点:第一,了解新型农药种类。随着科技的进步,市场上不断涌现出新型农药,包括生物农药、天然提取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等。农民应及时了解新型农药的种类和特点,包括它们的作用机理、目标病虫害种类和适用范围,以便针对具体病虫害选择合适的农药。第二,依据病虫害防治需求选择农药。农田病虫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不同,因此在选择新型农药时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选择。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和调查,了解病虫害发生规律,以便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和选择合适的农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第三,关注农药的环境友好性。在选择新型农药时应优先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选择具有低毒性、低残留和低抗药性的新型农药,减少对土壤、水源和非靶标生物的损害,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小。第四,合理使用农药。农药使用需要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农民应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说明进行使用,掌握正确的施药时间、剂量和频次。避免滥用和过量施用,以免造成农药残留,同时也要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第五,学习并遵守农药安全规定。农药的使用需要注意农药安全性。农民应定期接受农药安全培训,了解农药的安全使用方法,并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防护服等。农药的存储也需要妥善管理,将其放置在干燥、通风和远离食品的地方。第六,推广综合防治与生态健康农业技术。在选择农药时,应积极推广综合防治和生态健康农业技术。这包括合理轮作、间作、植物间作和生物防治等措施,以减少对农药的依赖,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2.2 确定新型农药的应用时间和剂量

确定新型农药的应用时间和剂量是农药应用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农药的防治效果和农业生产的质量。以下是关于确定新型农药应用时间和剂量的要点:第一,了解目标病虫害的生物特性。在确定农药的应用时间和剂量之前,首先需要深入了解目标病虫害的生命周期、发生规律和生物特性。了解病虫害的孳生和传播规律,以及不同发育阶段对农药的敏感性,有助于确定最佳的农药应用时间。第二,基于监测数据进行决策。通过定期的病虫害监测和调查,收集并分析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程度,可以为农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监测数据可以指导决策,如确定最佳的施药时间和剂量,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第三,关注气象条件和作物生长期。气象条件和作物生长期对农药应用时间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往往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如温度、湿度和降雨。根据目标病虫害对气象条件的喜好和适应性,选择最适合的天气条件进行农药应用。此外,应考虑作物生长期的影响,确定在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农药施用,以提高防治效果并减少对作物的负面影响。第四,依赖专业农药技术服务进行指导。为了正确确定新型农药的应用时间和剂量,农户可以依赖专业农药技术服务进行指导。农药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和作物种植特点,提供针对性的农药应用建议。第五,参考农药标签和相关研究结果。农药的标签上通常会提供建议的施用时间和剂量范围。农户可以参考农药标签上的说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决策。此外,还可以参考农业科研机构、大学和农药生产企业发布的相关研究结果,了解新型农药在不同环境和作物上的最佳应用时间和剂量。第六,实地试验和经验总结。在确定新型农药的应用时间和剂量时,进行实地试验并实时记录观察结果是十分重要的。农户可以选择部分农田进行试验,探索最佳的应用时间和剂量,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实地试验和经验积累,逐渐形成符合本地环境和作物生产要求的新型农药应用方法。

3.绿色植保技术要点

3.1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绿色植保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可持续的农业防治方式,其中生物防治技术是绿色植保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的风险,并保护生物多样性。以下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的要点:第一,了解生物防治基本原理。在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之前,农民应了解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菌和昆虫等自然的生物因素,对农田害虫和病害进行防治。通过引入有益生物或利用其营养、生态、生殖等特性进行控制,以实现害虫和病害的防治目的。第二,了解目标害虫和有益生物。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需要针对目标害虫和有益生物进行了解。农民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服务机构、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了解当地主要害虫和对其有防治潜力的有益生物。了解害虫和有益生物的生活史、生态特征和发生规律,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生物防治措施和制定具体的技术方案。第三,选择适用的有益生物。根据目标害虫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有益生物进行生物防治。有益生物包括天敌、寄生虫、昆虫病原体和微生物等。农民可以购买和培育适合当地环境和作物种类的有益生物,如主要天敌或寄生虫,并注意安排适当的引种和释放时间,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第四,优化生物防治技术方法。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需要不断优化防治技术方法。农民可以尝试并积极推广多种生物防治技术手段,如引种放虫、幼虫/卵的释放、诱杀和诱导等。结合当地的农作物种植特点和病虫害的生活史,选择最合适的技术手段进行施用,以提高生物防治技术的效果。第五,管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在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时,保护和管理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是关键。农民应加强生态环境管理,提高农田的生境质量,为有益生物提供合适的栖息和繁殖条件。避免滥用农药和化学肥料,减少对有益生物的伤害,同时留出非作物区域或建立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廊道,增加天敌和有益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

3.2加强绿色农药研发和应用

加强绿色植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绿色农药的研发和应用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农产品农药残留,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以下是加强绿色农药研发和应用的要点:第一,加强绿色农药研发机构的建设。为了提升绿色农药研发水平,需要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和支持。投入更多资源,建立专门的研究团队,采用前沿的技术手段,进行绿色农药的开发和创新。加强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推进绿色农药研发的共享和合作,提高研发效率。第二, 鼓励农药企业加大绿色农药研发投入。政府可以提供税收减免、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持等激励措施,鼓励农药企业加大绿色农药研发投入。农药企业应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绿色农药的研发和生产,为农民提供更多绿色、安全、高效的替代方案。第三,提高绿色农药研发的技术水平。绿色农药的研发需要具备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农药研发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方法,运用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生物工程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绿色农药的效果和安全性。同时,加强对农药残留和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评估和监管,确保绿色农药的可持续应用。第四,加强绿色农药的示范和推广。政府、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和农药企业可以共同开展绿色农药的示范和推广。通过建设示范农田、组织培训和交流活动,向农民宣传介绍绿色农药的效果和应用方法。同时,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民正确使用绿色农药,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改进技术。第五,制定完善的政策和标准。政府应制定完善的绿色农药管理政策和标准,强化对绿色农药的审批、注册和监管。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测和检查,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提高绿色农药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制定绿色农药的应用标准,规范农药的使用方式和限制,引导农民合理使用绿色农药,降低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3.3 提高施药技术和设备精准度

提高施药技术和设备精准度是推动绿色植保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精准的施药可以有效减少农药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对作物和生态环境的风险。以下是提高施药技术和设备精准度的要点:第一,选用合适的施药设备。选择合适的施药设备是提高施药精准度的基础[1]。根据不同农药的特性和目标作物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喷雾器、喷风器、施肥机等设备。要注意设备的喷雾范围、喷雾粒度、液滴均匀性等参数,确保农药可以均匀、精细地附着在作物叶面上,提高防治效果。第二,控制施药压力和速度。施药时要控制好施药压力和速度,以确保农药的喷雾或喷雾风力能够覆盖作物的叶面。合理控制施药压力和速度可以避免农药过多或过少的施用,提高施药的精准度和效果。第三,使用精准喷药技术[2]。精准喷药技术可以提高施药的精准度和均匀度。例如,采用压力控制技术、旋转喷头技术或电子喷雾技术等,控制喷药的流量和均匀度,以确保每片叶子都能均匀覆盖农药,提高防治效果。第四,采用GPS和遥感技术进行定位和监测。采用GPS和遥感技术(图1)可以实现田间作业的定位和监测,提高施药的精准度。使用GPS定位系统可以确定作业区域和路径,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的分布。通过精确定位和监测,可以精确施药,避免重复或漏施,提高施药的精准度

[3]。第五,采用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可以通过整合多种数据和模型,提供科学准确的施药建议。利用农田的环境参数、天气数据、病虫害监测结果等,智能系统可以精确预测害虫和病害的发生风险,并给出合理的施药建议。农民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指导,进行精确施药,提高防治效果。第六,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施药技术和设备精准度需要农民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政府、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和农药企业可以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提供施药技术、设备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培训,帮助农民掌握科学的施药方法,提高施药精准度[4]

图 1 遥感技术示意图

结束语:新型农药的应用及绿色植保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在未来,我们期待通过创新和合作,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和环保,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绿色农业的目标,为人类的福祉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香萍.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运用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8):194-195.

[2]孟凡华,宋健,曹帅.小麦绿色植保种植模式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27):55-56.

[3]周云帆.试析绿色植保技术在设施栽培中的集成应用[J].农业灾害研究,2022,12(09):43-45.

[4]董建恩,赵恒杰,田岩.现代农业生产中绿色植保技术应用分析[J].新农业,2022(1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