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道德素质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6
/ 2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道德素质建设研究

祝同

临沂广播电视台

摘要: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新闻媒体面临着诸多压力,需要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广大新闻工作者要积极营造良好新闻环境,主动适应数字时代要求,深入挖掘新闻价值,为后续新闻传播工作打好基础。与此同时,媒体融合时代的媒体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广播电视记者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积极提高新闻工作质量,探索及时掌握新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有效措施。为了传播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更好地满足受众对新闻质量的要求,使新闻传播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道德素质;建设

1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记者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僵化的工作观念

广播电视记者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滞后等问题信息技术和创新理念不足。受传统媒体行业工作理念的制约,一些广播电视记者仍然沿用传统的工作观念和思路,沿用相对落后的工作方法,使得新闻节目的内容吸引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观众的收看兴趣。面对信息时代带来的机遇,广播电视记者要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注重自身观念的创新和发展,注重运用有效的方法,综合提升新闻价值。要想吸引大众,还需要在新闻内容上有足够的创新。

1.2工作主次不分明

传统广电记者在采访中比较注重一些细节,导致采访内容相对复杂,结构主次不分明,影响收视体验观众。新时代背景下,公众通过新媒体获取更多的新闻信息。但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基于新媒体平台的新闻还停留在事件的表面,没有深入挖掘新闻要素,新闻的广度存在不足。

2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道德素质的提升路径

2.1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撑

首先,政府部门要在新闻秩序建设中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在构建新闻秩序的实践中,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需要认识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在工作实践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为达到这一效果,政府部门有必要从新闻政策层面入手,提高“为人民服务”理念的实效性。在工作实践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体现社会关注和尊重公众的信息需求,在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闻职业精神,开展新闻采访、新闻采编和新闻传播。同时,政府部门要引导新闻行业和新闻从业人员明确社会责任,督促新闻行业和新闻从业人员做好舆论引导,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此外,政府部门要规范记者行为,促进新闻行业健康发展。

其次,健全的法律法规有利于规范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道德失范行为也呈现出多样化和隐蔽性的特点。例如,假新闻、媚俗新闻的出现,将严重损害新闻行业和新闻从业者的形象。令人担忧的是,极少数广播电视记者在工作中滥用新闻采访报道权,从事新闻敲诈等违法犯罪活动。针对这些现象,我国立法部门需要通过立法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从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质、规范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思想道德行为入手,旨在针对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道德失范行为、违法违规行为等,应出台更加明确、细化的法律法规,凭借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异质环境为建设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质作出贡献。同时,立法部门要推动新闻行业法律法规的修订,调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法律法规内容,与时俱进增加内容适合当前信息传播环境,确保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

2.2以完善的行业体系为保障

首先,新闻行业机构要提高新闻工作者的准入门槛,严格执行新闻工作者的准入标准。提高新闻工作者的准入门槛,不仅对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整体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从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第一阶段把控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质。在准入门槛调整过程中,新闻行业组织需要根据新闻传播环境的变化和新闻工作者道德素质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合理设定和优化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任职资格标准和岗位胜任能力。标准。同时,为切实落实记者准入标准,新闻行业组织还应要求和引导新闻媒体完善人员准入考核制度,确保准入考核工作的公平、公正。此外,无论是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准入标准还是考核方式,都需要呈现出动态的特点,即根据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及时调整人才道德素质要求的变化,促进相关工作与时俱进发展。

其次,新闻行业组织要建立健全新闻工作者道德素质培训机制。无论是时代的发展,还是广播电视台的转型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质要求都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当然,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内在道德素质标准的进一步提高,还体现在道德素质指标上。不断充实。在此背景下,不少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广播电视记者,对自身应具备的道德品质的认知出现了滞后。更新这一认知,促进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道德素质的有效提高,已成为新闻。行业和新闻媒体在记者人才队伍建设中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从道德素质培训的实践来看,新闻行业组织需要引导广播电视媒体定期对记者道德素质进行评估,确定新闻工作者是否有必要接受培训,并明确方向。在此基础上,广播电视台需要根据考核结果对培训对象进行细化分类,确保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科学性,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质。在此基础上,广播电视台还需要在培训的最后阶段对学员的道德素质进行考察,通过了解培训工作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促进广电道德素质培训的不断优化。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子信息技术对传媒业的冲击,传统媒体在“流量”因素的影响下需要调整栏目创作方式,广电记者必须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媒体载体的发展。本文结合新时期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分析广播电视记者面临的困难,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帮助广播电视记者全面了解新时代时代发展要求和担当担当,促使其更好把握时代脉搏,为数字时代广播电视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电视新闻记者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感探析[J].张艺也.记者摇篮,2020(11)

[2]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如何坚守职业道德[J].高灵.新闻传播,2020(13)

[3]新闻记者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与培养研究[J].康颖春.传播力研究,2019(36)

[4]新时代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与文化素养[J].李云.新闻采编,2019(05)

[5]新时期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与修养分析[J].樊国平.新闻研究导刊,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