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汉语中的拟声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3

趣谈汉语中的拟声词

王子钰

衡阳师范学院

摘要,从修辞角度来说。拟声词是利用音响来加强语音的表达效果。文章从什么是拟声词,拟声词和形容词、叠词、以及叹词的异同,以及拟声词的分类和运用,这五个方面对汉语拟声词进行了阐述,感受拟声词的有趣。

关键字:拟声词,作用,表达效果

拟声词,英文:onomatopoeia,意思是模拟声音的词。又称为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状声词。它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一种词汇。通常是把汉字当成“音标”符号,来构成拟声词。它和音译词、联绵词在性质上是同类的,汉字只是用来表音,而不关乎字义,所以,它们都是“衍声词”,和“合义词”为相对的概念。拟声词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能重叠,2.修饰限制名词和动词,3.可以单独成句。

一、拟声词和形容词的不同

因为拟声词多半用来描绘、形容,因而有人把它归属形容词。也有人把主观的感情、情绪所兴发的声音(例如啊!唉呀!乌乎!)归入拟声词。都是不妥当的。 因为形容词和拟声词仍有界限存在,前者的重叠形式有强调意味和感情色彩,拟声词的重叠形式是纯表音的,不产生任何附加意义。拟声词在语法上不像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的修饰,例如我们不会说“北风十分呼呼地吹着”,也不会说“树叶不哗啦哗啦地响着”。拟声词也不能用“A不A”的方式表示疑问。拟声词可以和数量词结合,比如:汪,汪”,远处隐约传来几声狗叫,这夜显得更加静谧和幽深。而形容词不能。拟声词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有较大的独立性,形容词则不具备这样的特性。

二、拟声词和叠词的异同

拟声词虽然能重叠表示,但是,它和叠词又有不同的地方。

拟声词和叠词都是汉语中非常常见的语法现象,它们在汉语语言中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事物的描述和表达能力。拟声词,我们开头已经阐述过了,而叠词则是通过重复同一个词语来表达强烈的感情或者意思,例如“绿油油”、“干巴巴”、“花花绿绿”等等。

通过使用拟声词和叠词,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首先,这些语法结构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对干拟声词来说,我们可以通过通过模拟声音来描述动物、机器和地理环境等等的声音。例如,哭泣时“呜呜”声,砸墙的“哐哐”声,雨声“哗哗哗”的声音等等。这些声音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叠词则可以将感情和意义强化到极致,例如用“一点点”来描述某个人的努力程度。用“乱七八糟”来形容一个混乱的场景。

其次,拟声词和叠词也在增强文学作品的吸引力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在一个简短的语句中传达更多的情感和细节,同时也可以通过语篇中的重复建立起一种独特的韵律美感。例如,诗歌中常常使用叠词和拟声词来表达情感和意境,例如“归来的路上,夜风呼啸,心事重重”“滴答滴答,雨水敲打着窗户,寂静无声”。

三、拟声词和叹词的不同

叹词,前人早有研究,汉代的《诗毛传》和《说文解字》等书对叹词都进行了解释,如《诗毛传・周颂・清庙》:“于,叹辞也。而拟声词更是渊源流传,从《诗经》中“鸿雁于飞,肃肃其羽”的“肃肃”,楚辞中“风飒飒兮木萧萧”的“飒飒”、“萧萧”,到唐诗中“嘈嘈切切错杂弹”的“嘈嘈”、“切切”,再至明清以来的口语文学,乃至“五四”以来的白话作品,数千年都在沿用,一脉相承,可以说生命力非常持久。那么,这两类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一是名称不一,叹词和拟声词的名称有多种,到现在为止,叹词也被称作感叹词、单呼词、象声词等;而拟声词各家说法有:像声词、拟音词、表音词等多种。二是归属难以确定,有把叹词和拟声词归为实词,也有归为虚词,还有把拟声词归为类虚词的,归类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掰扯不清。三是两类词界限不清,早期的语法书基本上都没有明确区分拟声词和叹词。有的即使区分了,界限和范围也不一致。有一少部分人还提出把拟声词和叹词合并。但是经过数位学者多年的研究发现,叹词和拟声词是不能合并的观点还是被大多数人接受,名称也逐渐统一,但是归类还存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很多高校的现代汉语课本,黄伯荣将拟声词和叹词归为虚词,胡裕树则将其归为虚词,张斌把这两类词单独归为一类取名拟音词。

拟声词和叹词到底属于哪一类,这还是要根据划分词类的标准是什么?以前人们曾提到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词的形态,二是词的意义,三是词的语法功能。在《现代汉语词类研究》中,郭锐对这三个划分标准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郭锐首先指出,只有当词的词形本身有成系统的差异时,才能足以用来划分词类,如英语、意大利语。但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只能根据语法功能来划分;其次,过去马建忠、王力都以词的意义作为划分的标准。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由于语法位置对词语有选择限制,因而可以根据这种选择限制来划分词类。这就是郭锐提出的划分词类的看法:“词类从本质上说不是分布类,因而试图通过寻找对内有普遍性,对外有排他性的分布特征来划分汉语词类的做法难以成功。词类从本质上说是词的语法意义的类型,我们把这种语法意义叫做表述功能,即词在组合中的意义类型”。因此“词类实际就是以词的词汇层面的表述功能为内在依据进行的分类”。

叹词是一种通常独立于句法结构之外,以模拟人类自己的声音、表示人类自身情感为主的特殊的词类。②叹词的数量不多,只有三十多个,大多数是单音节的,如:“啊”、“哦”、“哼”、“呸”、“唉”、“哇”、“哈”等,也有一些双音节的,如:“哎呀”、“噢哟”、“哎哟”等。它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词。

叹词是语言特殊的一类词。就语音形式而言,一个叹词可以有不同的读音,如“唉”(ei,ai,ê),“嗯”(n,ng)等,而且有些叹词的调值与四个声调的调值类似,但实际上仍不相同,或者是长短不同,或者是起伏不同。就语义形式而言,叹词本身不表示实际的意义,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 属于虚词。就功能而言,叹词总是独立实用,既能充当句子成分也能充当句法成分。所以,在汉语中,拟声词和叹词有着截然不同的用途。

我们都知道,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声响而造的词汇,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备的成分。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英语,它的语言中也有很多的拟声词,可以分为基本声音、动物声音和自然界的声音。汉语中的拟声词就更加丰富了。

四、拟声词的分类

可以说,拟声词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即使是刚刚降生的婴儿,随着一声声啼哭,也会发出最原始的拟声词。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拟声词,拟声词运用的也会更加的频繁了。孩童看到小鸡会模仿小鸡的叫声:叽叽叽,看到小狗会模仿小狗的 叫声:汪汪汪。看到下雨,也会模仿下雨哗哗哗的声音。孩子就是在自然界中感受到语言的神奇。孩童从记事起,父母教给孩子的古诗《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就让学生感受到到拟声词的有趣。可以说,拟声词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它的出现,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乐趣,让人们在描述的时候,语言更加的生动与活泼。

1、拟声词的音节分类

汉语里的拟声词是一种很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词。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有千千万万种进入人们听觉的不同的声音。它的数量是相当丰富的。如果从结构来看,它既有像单音节,如“乒、 乓、 嗤、 砰、 啪”这样的拟声词,也有像“啦啦 、 哗哗、  咕咕 、 呜呜”这样双音节的拟声词。还有三音节的“呼噜噜、咕嘟嘟、冬冬嚓”等,四音节的拟声词数量不是很多,如“霹雳乓啷,噼里啪啦”。另外,它还有AB型的拟声词,如乒乓、 扑通、 滴答、 呼噜等,也有AAA型的拟声词,如“呜呜呜、 嘻嘻嘻、 呵呵呵 、 哈哈哈”,还有AAB 叮叮当、 滴滴答、 咚咚锵、     ABB 扑通通、 哗啦啦 、   AAAA 当当当当、 嘻嘻嘻嘻、 哈哈哈哈、    AABB 叽叽喳喳、 叽叽呱呱、 哗哗啦啦     ABAB淅沥淅沥、咕噜咕噜 、叮咚叮咚      ABCC 叽里咕噜 、叮零咚隆    ABCD 呜哩哇啦、 叽里咕噜 、丁零当啷  ABCA  锵不隆锵 、咚得隆咚   ABBB淅沥沥沥、 哗啦啦

2、拟声词的声音分类

拟声词里既有模仿人类和动物最常用的声音,如:呜呜 嘻嘻汪汪  喵喵,通过这些声音,让人能迅速联想到它们。还有一些声音模仿了自然界的声响,如呼呼的风声,哗哗的雨声,唰唰的落叶声。

但是,由于方块汉字的限制,能写到书面上的拟声词是有限的,口语里还有还有量的拟声词是无法用汉字来表示的。拟声词通过对涉及的声音情态进行模仿,从而达到声音的实感性和增强语言的生动性的效果。

五、拟声词的语法特征

拟声词大量地出现在口语之中,它的生命力和表现力都是非常强的,在表达中适当并且恰当地使用拟声词,就能收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如果从语法分析的角度来看,拟声词也具有功能全面的语法特点,它几乎可以充当各种句法成分,甚至还能独立成句,这正是它的主要语法特征。拟声词的语法特征体现在如下三点:

其一,拟声词可以充当单句的各种句法成分。例如:

① “啊”什么啊? (拟声词“啊””作主语)

② 屋檐下的雨滴,滴答滴答。 (拟声词“滴答滴答”作谓语)

③ 他打着呼噜。 (拟声词“呼噜”作宾语)

④ 我听着叽叽喳喳的叫声。 (拟声词“叽叽喳喳”作定语)

⑤ 老鼠吱吱地叫着。 (拟声词“吱吱”作状语)

⑥ 这孩子笑得哈哈的。 (拟声词“哈哈”作补语)

⑦ “啪”,他被打了一巴掌。 (拟声词“啪”作独立语)

其二,拟声词可以独立构成单句或分句。例如:

⑧“哗啦,哗啦。”窗外响起了一阵阵雨声。(拟声词“哗啦哗啦”独立构成单句)

⑨ 到半夜,起风了,呼呼呼!(拟声词“呼呼呼”独立成为分句)

六、拟声词的踪迹

拟声词除了出现在我们的口语中,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拟声词也是胜不胜数。拟声词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不仅能形象生动地表现事物的特点,人物的心情,动作的状态,使读者产生联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汉语拟声词还有同音双关的作用,使语言显得风趣活泼。比如:

她见江华噗哧笑了,自己也忍不住地笑起来。

----杨沫《青春之歌》

屋内悄无一人,只听见靠右墙长条案上一座古老的苏钟迟缓地迈着“滴滴答答”的步子。----曹禺《北京人》

管黔敖点点头,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会,便推着小车,吱吱嘎嘎的进城去了。

----鲁迅《故事新编·非攻》

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

----《红楼梦》第四五回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拟声词渊源流传,光《诗经》里使用拟声词的地方就有一百二十多处,三百零五篇中,有拟声词的诗篇有五十三篇之多,将近六分之一的比例。《诗 经》中拟声词的运用,给我们在朗读诗歌时带来了全方位的感官享受,仔细听来有水声、虫声、风声、玉声、金铁之音、钟鼓之音等等,悦人耳目,畅人心意,怡人 神智。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周南·关雎》)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小雅·鸿雁》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召南·草虫》)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

古诗中的拟声词也有很多,如以下几首:

《闻蛩》

---唐·白居易

闻蛩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犹恐愁人暂

得睡,声声来向卧床前。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

野田,夜明荞麦花如雪。

此时群虫叫声,如若人之窃窃私语。

《送友人》

---唐·李白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

马鸣。

诗人与友人挥手告别,两匹马仿佛理解主人的感情,禁不住萧萧长鸣,使人不禁联想到,马尚且如此人的感情自然不言而喻。

在歌曲、戏曲中,也会用到拟声词,拟声词的加入,让曲子更加易于传唱,引起共鸣。比如刘欢老师的《好汉歌》,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一些拟声词元素的加入,增加了歌曲的传唱性,而且朗朗上口。

可以说,汉语中的拟声词非常有趣,细细研究,会发现拟声词的妙用。但是,拟声词不能滥用,要准确恰当的运用才会做到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