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裂缝灌缝施工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2

沥青路面裂缝灌缝施工技术探讨

宁青春

兴安盟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阿尔山分中心 内蒙古 137408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沥青公路工程项目日渐增多,而路面裂缝已经成为影响沥青公路整体质量及使用性能的因素之。加强对沥青路面裂缝的灌缝补修,提高公路养护质量,可以更好解决沥青路面裂缝问题。本文以灌缝施工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沥青路面裂缝的类型及成因,阐述灌缝施工技术的特点优势及具体应用。

    关键词:沥青路面;裂缝;灌缝施工技术

引言:

我国沥青公路路面的铺设多采用半刚性基层,该基层自成板体性,刚度较大,但在使用中易发生干缩开裂的情况,因此需要对沥青公路路面实施早期的养护措施。灌缝施工技术通过将加热后的密封材料通过灌缝机注入裂缝中,以实现填充裂缝的效果,有助于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1沥青路面裂缝的类型及成因

沥青路面在使用工程中,会随着外界环境和使用年限的增加,逐渐产生裂缝。现根据裂缝类型及成因进行分类。

1.1反射裂缝

该类型裂缝多源于沥青路面的基层作用力传递,使得路面层出现裂缝。基层为半刚性的沥青路面铺设中,基层在成型过程中材料会受失水收缩规律影响,产生横向裂缝,或由于基层材料在成型过程中温度骤降而引发低温收缩开裂。此两种源自基层的收缩变形均会对沥青路面形成拉力,当拉力超出沥青的抗拉强度时,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路面基层裂缝沿竖向向上扩展到路面的情况,造成沥青路面的横向裂缝。

1.2荷载裂缝

该类型的裂缝主要是由于路面在使用中受到外部行车荷载的作用力,而对公路路基层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此种拉应力超过基层的抗拉强度,则会从路面基层底部出现开裂现象,并在路面持续使用中,随着行车荷载的持续作用在沥青路面上呈现出“自下而上”的贯穿型裂缝。

1.3温缩裂缝

温缩类型的裂缝主要源于温度疲劳拉应力或路面低温收缩。其中疲劳拉应力是指路面在温度反复升降作用中形成温度疲劳应力,此种应力大于路面的抗拉强度时,则会形成路面开裂的问题。而低温收缩则多发于高寒地区,因沥青材料的温感变化属性,其粘弹性材料会随着温度下降而逐渐变硬变脆,引发收缩变形。若收缩拉应力超出沥青路面的抗拉强度后,则会呈现“自上而下”的裂缝走向,我国高寒地区冬季较为漫长,且呈现昼夜温差大的分布,沥青路面冻裂的现象时有发生。

2灌缝施工技术的优点

沥青路面的裂缝问题作为沥青公路中较为常见的问题,采用科学、适宜的灌缝施工技术,可决定着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关系着沥青公路交通的安全性。

2.1成本低

灌缝施工技术作为与常规的裂缝处理技术相比,具有应用成本低的特性。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对灌缝材料及灌缝设备进行严格把控,使其质量与性能达标,确保灌缝施工技术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沥青路面的裂缝进行处理。

2.2施工迅捷

沥青公路的维修和养护工程,多存在工程量大的特性,利用灌缝施工技术可保证公路项目在规定的期限内完工,对路面裂缝进行及时地处理,大幅度降低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还可更快捷地得到施工效果,有效避免沥青路面裂缝的再次出现,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3效果明显

应用灌缝施工技术对沥青路面的裂缝进行封堵和养护,可彻底解决沥青路面的受损情况,避免对路面进行反复地修补,可增强路面使用的耐久性,且此种灌缝施工技术可一定程度上增强沥青路面的美观效果,确保灌缝到位,灌缝粗细均匀,保证沥青路面的整体性,可有效增强路面使用的安全性能。

3沥青路面裂缝灌缝施工技术的应用

沥青路面养护中应用裂缝灌缝施工技术,一般分为预防性和非预防性两大类,且常通过裂缝宽度指标确定养护类型,将超过0.6cm以上的裂缝灌缝,作为非预防性养护,而将0.6cm以下的裂缝灌缝施工作为预防性养护。并根据具体的施工现场情况及实施灌缝技术的条件,进行科学的方案设计,以增强灌缝施工技术的针对性,有效切合沥青路面的实际开裂状况。具体地裂缝灌缝施工技术的工艺流程如图一:

wps

图一 裂缝灌缝施工技术的工艺流程图

3.1开槽技术

该技术是灌缝技术的基础,直接映现出沥青路面裂缝灌缝养护的效果。需注意以下事项:(1)开槽尺寸、规格等方面要满足实际裂缝开槽要求,且要符合灌缝技术实施的各项标准,要根据沥青路面的养护设计方案进行开槽。尤其针对路面上不规则裂缝的开槽工艺,要依据路面裂缝实际情况,调整开槽机的位置,以控制开槽位置和长度。(2)使用开槽机要严格遵循施工机械设备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并科学地调整开槽机锯片的高度,保证开槽切入深度符合施工要求,确保机器切割出的凹槽边缘整齐、平滑,切入深度在1.5cm-2cm之间。(3)开槽的方向应根据立面裂缝的实际走向进行确定,避免由于开槽方向不合适而影响后续的灌缝操作。

3.2清槽技术

对沥青路面实施过开槽技术后,会相应地对开槽位置进行清理。具体清槽需要依据实际灌缝的深度及位置,选用合适的清槽工具和方法。需对灌缝进行彻底的清理,避免凹槽内的碎末、残渣等残留,影响灌缝密封胶的黏结性能。例如,用钢丝刷先对凹槽中的残渣和废弃物进行清除,再用吹尘机对槽壁等位置残留的灰尘就进行吹除。还可利用高压吸尘器对凹槽进行清理,确保为裂缝灌缝施工提供清洁的灌缝作业环境,保证灌缝技术的应用效果。

3.3烘槽技术

为保证灌缝施工质量,需在灌缝施工前对凹槽进行预热处理,以起到加热去潮的效果,提升裂缝内部的温度,增强灌缝材料与灌缝的粘合效应程度。施工人员在烘槽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事项:(1)烘槽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温度环境,可利用热气喷枪开展作业,或在灌缝机上加设预热组件,以起到对灌缝加热的效果,为灌缝奠定良好基础。(2)烘槽技术要保证灌缝达到一定的温度,避免因烘槽温度不达标而造成对灌缝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响。根据常用的灌缝材料要求,灌缝处于4℃以上的环境中,更利于密封黏结效果。因此需在高寒地区着重加强烘槽,使灌缝满足施工温度要求。

3.4灌缝技术

该技术是整个沥青路面裂缝灌缝施工作业中最重要的工序,要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要求,保证灌缝作业效果。(1)灌缝材料的选择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气候条件及环境情况,选定性能符合要求的灌缝材料,要保证灌缝材料的延展性和黏结性,并选择流动性大、填充力强、抗老化能力强、具有一定穿越能力的灌缝材料。(2)针对高寒地区的灌缝施工,要保证灌缝材料的温度,将其控制在200℃-210℃范围内,并依据灌缝现场的气候条件,确定灌缝材料的找平时间,另要控制灌缝材料的灌入高度,确保灌缝作业的质量。例如,高寒地区的灌缝施工,由于作业环境温度较低,灌缝材料的灌入高度比沥青路面低0.5mm-1mm。(3)灌缝多按照从上到下、从一段到另一段的顺序,分次将灌缝材料注入凹槽内。其中第二次灌注过程中要使灌缝材料高于路面,可采用T字形密封浇筑塑形,在凹槽两侧进行适当的延伸。

3.5养护技术

该技术一般指灌缝后的维护保养,需要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碎渣清扫,并要保护灌缝材料在自然环境下冷却硬化。可在裂缝处撒上薄薄的沙子,避免行车过程中带走灌缝材料,一般灌缝冷却15min后可开放交通。可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环境温度,进行灵活调整,以保证灌缝施工的质量。

结束语:针对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养护处理,可采用灌缝施工技术对路面进行修复,该路面裂缝灌缝工艺能够保证较为显著的裂缝修补质量及公路养护效果,与传统路面裂缝处理技术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应用优势,能够在沥青路面养护维修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边喆.灌缝施工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21(12):64-65.

[2]王建文.沥青路面裂缝灌缝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3):209-210.

[3]李坚铭.公路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及灌缝技术的运用[J].西部交通科技.2020(10):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