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高支模安全施工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3

建筑工程高支模安全施工技术研究

黄永雄

佛山市高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28500

摘要:高支模施工是风险较高的施工项目,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质模施工技术的安全水平,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深入分析高支模安全施工技术。从具体的案例中了解高支模安全施工技术的详情,并做好施工技术的管理,保证高支模施工的安全性、可靠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安全施工;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项目中,高支模的应用可以有效提供施工的效率,为安全施工作业提供可靠的平台。但同时,由于该支撑体系的体积较大、高度较高、自重较大的特点,使其的施工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做好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此外,考虑到建筑工程的具体要求,需要确保高支模在达到目标承载能力的同时,还需要保证其的刚度、稳定性符合建筑安全施工的要求。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项目是某地铁站的地基高支模施工,该地铁站主要采用双层、单柱的箱型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高支模施工来保证顶板、中板的可靠性,因此顶板和中板主要采用碗扣式高支模施工技术。而侧墙模板主要使用脚手支架、方木/型钢材料的内楞和木质的模板构成。由于该工程项目需要保证地下2层主体结构施工的可靠性,在使用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控制模板和脚手架的施工安全,并有效减少拼接接缝对工程整体性带来的影响。而根据拼接接缝的要求,将该工程的施工划为7个流水段,并进行支模施工。

二、建筑工程高支模安全施工方案设计

在基坑开挖流水段之后,需要对基坑底部进行加固,使用垫层施工技术,用振动器将底部进行加固、抹平,并通过薄膜覆盖以及混凝土施工构建防水层,从而提升地基的稳固性,并降低可能出现的沉降现象。然后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进行高支模安全施工,大体按照如下流程展开:

(一)底板模板支架

底板模板的支架需要安装在小型挖掘机开挖的地基槽中,槽的宽度需要大于支模梁宽的10~20cm左右,然后使用约15cm厚的混凝土垫层和5cm的防水保护层对底板进行有效的加固。并使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方式,提升底板模板支架的强度。由于本次施工主要采用吊模体系,在底板模板支架安装的过程中使用木模板作为底板的上翻梁,并使用双拼钢管进行斜向支撑,然后使用钢筋进行地锚固定,以保证上翻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1]。同时,由于底板模板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受到上方混凝土带来的影响,因此需要考虑到剪力结构可能对地板木板稳定性带来的影响。并采用底板倒角的方式,使用30~60cm左右的吊模体系作为底板倒角。并使用Φ48双拼钢管,每间隔50cm使用蝴蝶卡对其进行有效的固定。底板倒角的内楞使用间隔50cm的方木构成,从而有效提升底板模板支架的强度。同时,由于导墙的高度、模板的部位等条件的差异,会导致其的支撑能力要求出现较大的区别,因此还需要进一步计算模板的承载能力要求,合理选择有效的支撑方式,以提升高支模的可靠性[2]。最后,还需要针对集水坑进行特殊处理。使用厚木模板,并在底部使用Φ25钢筋对其进行拉钩固定,从而避免因水位变化而出现的上浮现象。

(二)侧、端墙模板

侧墙模板通常采用胶合板作为主要的材料,并使用方木作为内楞。为了提升其的稳定性,使用槽钢作为外楞,每间隔60cm布置一条水平槽钢外楞,提升侧墙模板支架的稳定性。而外部支撑则主要使用Φ48端扣式钢管支架。并使用槽钢作为水平支撑,避免支撑结构出现变形的现象。连接时主要采用十字扣件,将钢管与脚手架的立杆进行固定和连接,并保证立杆的纵向、横向间距为0.9m。端墙模板与侧墙模板的设计大体相同,但是需要保证支架的步距为1.2m,并采用Φ28斜向钢管对其进行有效的支撑,而支撑处和交接处必须使用十字扣件进行固定,以提升整体性与可靠性。

(四)柱模板支架

柱模板支架主要采用组合式的形式展开,主体结构主要为木质材料。使用10cm*5cm的方木,通过竖向布置作为柱模板的内楞,其的间距需要控制在25cm左右。在水平方向需要使用双拼槽钢,每间隔60cm通过对拉螺栓的方式水平布置横向外楞。为了确保柱模板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一步采用Φ48斜向钢管提供有效的支撑,间距同样需要间隔60cm,并保证斜向钢管与地面锚筋的有效连接,从而提升柱模板支架整体的稳定性与可靠性[3]

(五)梁模板支架

在确保底板梁满足底板支架要求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确定中、顶板下翻梁的施工内容。中板梁在设计过程中依然使用方木作为内楞,并通过纵向、间距25cm的方式进行布置。外楞则主要采用槽钢进行横向布置,间距需要控制在30~45cm。并使用碗扣式支架进行有效的连接。在连接的过程中还需要额外设置位于梁下、间隔为45cm的立杆,并保证其与支架的整体连接,从而提升梁模板的稳定性。梁的侧模板,则使用间距为80cmΦ48钢管作为外楞,保证其的竖向布置。内楞使用间距25cm布置的横向方木组成。然后使用螺栓拉杆对梁模板进行固定。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其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还在模板外侧每间隔0.9米设置斜向、横向钢管支撑点,并使用扣件锁死固定,从而提升模板连接的整体性与可靠性。而在上翻梁设置的过程中,在下部使用横向间距30cm、纵向90cm的立杆进行搭建,并控制其的高度,避免水平杆与顶部的直接接触。

(六)倒角模板支架

倒角模板支架采用碗扣式的方式进行设计,确保倒角与板之间的间距为60cm,并使用斜向钢管对模板进行有效的支撑。同时,还需要针对基坑可能出现的滑移现象,采用楔子对立杆顶部进行有效的固定,然后使用十字扣件进行连接和锁死,提升其的可靠性。

三、建筑工程高支模安全施工

(一)柱工作平台安装

在进行高支模安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安装工作平台,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留足充分的作业空间,以满足实际施工的安全性要求。本次工程使用2×1.5×1.8m的作业平台来保证作业空间,同时控制平台的搭建高度,以有效减少作业的风险。平台搭建的高度需要小于7m,并使用双排扣件进行有效的固定。

(二)侧墙模板安装

侧墙模板在安装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测量放线,然后对侧墙钢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验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后,按照安装内楞、面板、外楞的顺序进行施工,并检查其的尺寸、位置符合要求,然后进行固定,以保证安装的可靠性。同时,在安装前清理现场,确保没有杂物,并对模板墙体的表面进行清洁。然后对拼接缝进行严格的检查,使用海绵条填补拼接缝,并严格控制墙体表面的平整度。特别是模板墙体下部的堵缝,必须使用海绵条进行有效的封堵,然后检查钢筋的捆扎质量,在确保钢筋捆扎质量符合要求时进行合模[4]

(三)板、梁模板安装

在严格按照轴线、水平线进行梁安装的同时,还需要对轴向位置进行有效的测量,然后对梁模板进行有效的支撑,确保梁底、起拱符合要求,最后展开钢筋的捆扎。若在支架底部使用底垫的情况下,需要对各个支点的水平度进行检查,确保各个支点同处于同一水平线,并使用弹通线的方式进行明确。而在使用丝杠调节起拱高度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执行调节作业,并利用U托进行有效的支撑。在使用丝杠调节脚手架立杆时,通过使用多层垫板的方式,保证立杆受力的均匀性,并使上下层立杆位于同一条线的位置,从而构成良好的空间系统,以满足高支模支架稳定性的要求。而在钢筋绑扎完成后,还需要进行侧模处理。并确保侧模内、外楞的单独制作,然后进行明确的标识,以便于保证工程的有效展开。

(四)柱模板安装

在进行测量放线之后,首先需要确定柱体的外皮线,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柱体的垂直中线,然后进行弹线,以保证柱中线的合理性。而外皮线的位置还需要用海绵条进行胶粘。并根据柱截面的尺寸,展开柱模板的安装。使用螺栓对各个组件进行固定,并在模板下端安装的过程中,用海绵条进行保护。

(五)注意事项

在高支模结构安装之前,需要确保各项材料的质量符合施工的要求,并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与准备工作,确保安装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并从下到上的展开模板的安装。在安装完成后,还需要对安装质量进行及时的检验,并保证支撑体系的稳固性。特别是在接缝处理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接缝位于同一水平面,并严禁接缝填充物高于或者低于模板表面的情况。

四、高支模的安全拆除

在高支模安全拆除之前,首先需要检测混凝土的强度是否符合模板拆除的要求,以避免模板拆除对混凝土表面、棱角处带来的影响。同时,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养护,从而提升混凝土表面的质量,使其符合模板拆除的要求。

(一)墙体模板的拆除

墙体模板的拆除过程中,需要保证拆除方式与模板的安装方式刚好相反。先拆掉支撑、固定部件,然后拆除墙体模板,从而保证拆除过程的安全展开。例如,在墙体模板拆除的过程中,首先要卸掉连接螺栓和支撑部件,然后逐渐将模板、支架与墙体分离,并通过缓慢后倒的方式,提升分离的安全性。而对于固定在混凝土表面的模板,则需要在模板下口使用撬棍尝试分离,严禁直接敲打模板的情况产生。而对于已经拆下的模板,则使用脱模剂进行有效的处理,然后对扣件、连接件、钢管进行统一管理,并及时运出施工现场,从而保证相关的材料可以得到重复利用。而在拆除的过程中需要禁止将拆下的材料直接下扔,并采用集中下运的方式,避免材料受损[5]

(二)板、梁模板的拆除

当混凝土砼的强度达到拆除要求后,根据相关的要求展开板、梁模板的有效拆装。同样按照相反的顺序进行拆除,并在每条主龙骨的位置暂时留下1~2根立杆,同时在已拆掉模板的区域,逐渐拆除所有的立杆,使主龙骨能够自由、匀速落地,然后将模板脱模,并运输至相关的场地。而拆除的过程中,若上一层板有施工要求的情况下,下层板的脚手架应当在施工完成后展开相应的拆除,以避免脚手架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模板需要使用钩子进行合理的拆卸,并使用盾构井、轨排井等位置集中运出模版,避免对现场施工带来的各方面影响。

(三)柱模板的拆除

柱模板的拆除同样需要根据混凝土砼的强度进行合理的判断。在拆除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拆除角模,使用撬棍从下部逐渐撬动,让角模自然脱落,严禁暴力拆除现象。然后按照与安装相反的顺序进行拆除作业,同时斜钢管的拆除需要使用铁丝进行临时固定,并从上到下进行模板的拆除[6]。在下部模板通过撬棍出现松动时,需要使用斜撑钢管进行临时固定,并使用吊车将模板吊出,然后拆下斜撑钢管,剪断铁丝,将模板吊装到运输车辆上,集中运出。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同样也是施工风险较高的工作内容。为了进一步提升技术的安全水平,应当在施工开始前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工作,并严格按照规范施工、规范作业的方式展开高支模施工。在做好技术管理的同时,还需要保证现场安全管理的到位,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的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齐胜利.建筑施工中高支模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与安全管理[J].居业,2023(08):32-34.

[2]张博雅.建筑工程高支模安全施工技术探讨[J].中华建设,2023(08):163-165.

[3]韩晴,马锦灿.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J].居业,2023(03):16-18.

[4]孙建行.高支模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J].科技风,2021(21):108-109.

[5]秦涛.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策略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6):148-149.

[6]李景阳.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及安全控制[J].建筑技术开发,2016,43(11):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