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及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4
/ 2

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及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分析

康丹

陕西地建关天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陕西省宝鸡市 721000

摘要:土地整治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了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及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的具体措施。具体包括土体重构和地貌重塑、水渠道路的利用以及生物多样性重现和生态功能完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环境;土地工程;生态重建;生物多样性

引言

土地整治是指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开发要求,通过改变土地的质量、结构和利用方式,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系列综合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逐渐减少,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进行生态型土地整治和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气候的关系以及土壤的可持续发展。土地整治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例如,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水源涵养工程,可以有效地增加地下水的储存和供应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通过植被恢复和保护,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源地的水质和水量稳定,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整治与气候的关系密切。合理的土地整治可以调节气候,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例如,通过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表面水分的蒸发,降低地表温度,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此外,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增加绿地和湿地的面积,提高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城市环境。土地整治有利于土壤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的耕地整治和土地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退化,保护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例如,通过合理耕作措施,如轮作休耕、绿肥种植等,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此外,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恢复措施,可以恢复和保护湿地、河流等生态系统,促进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二、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及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的有效措施

1、 土体重构和地貌重塑

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是一种关注土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恢复和保护的综合性工程。其中,土体重构和地貌重塑是土地整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一环节旨在通过改变土地的物理结构和地貌特征,提升土地的生态功能和环境质量。具体措施如下:引入生物修复技术,通过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的共生作用,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合理选择植物种类,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保水能力。运用地质工程手段,进行土体重构。通过土壤剖面翻转、深翻、打破土壤板结等措施,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透气性,增加土壤容重和孔隙度,提高土壤的水、肥、气等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地貌重塑,通过人工切割、填筑、整平等手段,改变地表的坡度、高差和起伏,降低坡面径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同时,根据地形特征和水文条件,合理规划和布置水系网络,增加水生态环境的连通性和稳定性。利用生态工程手段,建设湿地、绿地、林地等生态系统。湿地的建设可以提高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和水质净化能力,增加生物多样性。绿地和林地的建设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采用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建设防护林带、梯田、沟槽等。防护林带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拦截风沙和降低风速,减少土壤侵蚀。梯田和沟槽的建设可以降低坡面的坡度和长度,减少坡面径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合理控制土地利用强度和方式。通过合理安排不同功能区域的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和可持续性。同时,加强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土地利用政策,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进行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的监测和评估。通过对土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土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2、 水渠道路的利用

水渠道路的利用在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及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水渠道路的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促进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高土地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在水渠道路的利用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 水渠道路的生态修复

通过对水渠道路进行生态修复,可以改善水体的水质和水生态环境。我们可以采用生物工程、植物种植等方法,增加水渠道路两岸的植被覆盖,提高水渠的稳定性和水质净化能力。

(2) 水渠道路的景观设计

水渠道路可以成为城市的绿色景观,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我们可以在水渠道路两岸设置景观绿化带,种植各类花草树木,打造出美丽的景观走廊,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

(3) 水渠道路的农业利用

水渠道路也可以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我们可以在水渠道路两岸进行农田规划,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灌溉,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4) 水渠道路的生态旅游开发

水渠道路的优美景观和独特氛围适合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我们可以在水渠道路周边建设休闲农庄、度假村等旅游设施,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体验农村生活。

(5) 水渠道路的生态保护教育

水渠道路的利用还可以用于开展生态保护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我们可以设置生态教育基地,在水渠道路旁开展生态讲座、生态展览等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3、 生物多样性重现和生态功能完善

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的实施不仅要重视土地的工程建设,更要关注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生态功能的完善。在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以重现生物多样性并提升土地的生态功能。首先,我们需要进行生态恢复植被的选择和引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植被适应性等因素,选择适合生态恢复的植物种类。同时,引入适宜的外来植物,以丰富当地的植被种类,提高生物多样性。其次,我们要注重保护和恢复土地的水域生态系统。在水域生态的设计中,要合理设置湖泊、水塘等水体,以及湿地、河流等水生植被。同时,加强对水域的管理和保护,防止水质污染,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接着,我们要重视土地的野生动物保护。在土地工程设计中,要留出足够的生态廊道和栖息地,为野生动物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同时,采取措施减少人类干扰,保护野生动物的繁衍和生长。此外,我们还需要注重土地的微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管理措施,保护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维持土壤的生态平衡。同时,加强土壤的养分循环和有机质的积累,提高土地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最后,我们要重视植物和动物的相互关系,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通过合理的生态规划和布局,建立起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促进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调节气候和促进土壤可持续发展,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加强土地整治的规划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创造一个美丽、宜居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杨飞燕.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及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分析[J].智能城市,2020,6(21):43-45.

[2]王磊.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模式分析[J].山西农经,2020(11):90+92.

[3]刘晓晴.我国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4):178-180.

[4]许刚.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模式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40(10):25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