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物理教学紧密联系生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0
/ 2

让初中物理教学紧密联系生活

陈亮

徐州市毛庄中学  221123  

:近年来,生活化教学策略在教育教学领域备受推崇,为新课程的改革发挥着促进的作用,也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新课改背景下,开展生活化教学,给初中物理教学注入了活力,提高了教学效率。文章将对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开展的途径问题加以探讨,以期真正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生活化教育思想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早提出,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应与生活对接,反对读死书、死读书,生活化教学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在近代的教育领域取得卓越的效果。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物理教学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与新课改的创新和改革需求想去甚远。为此,在新形势下,初中物理教师教师应深化生活教育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将物理和生活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改变单一化的物理教学格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有效课堂的达成。本文将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对生活化教学实施的策略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以期对教学实践起促进作用。

一、摒弃传统教学理念,树立明确的生活教育观

“教学改革,理念先行”,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改革实施的保障和前提,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助燃剂。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应首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生活教育观。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一直沿用的方法和模式都缺乏先进性,与新课改的要求相去甚远,不但阻碍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和落实,影响和降低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和影响,降低教学水平和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教师作为初中生物理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应树立先的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实施生活化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因生活化融入而有效。

鉴于此,教师在教学前,应首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摒弃陈旧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树立生活化教学的大教育观,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改善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将生活元素融入物理课堂,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汽化和液化》的教学时,多数教师都是单刀直入直奔教学的重点,对于汽化、液化的概念、对于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等知识点按照教学清单的方式一一强加于学生,然后做练习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教学的宗旨是学生考高分。这样的课堂,不容置疑气氛沉闷、学生沉默、效果差。笔者在教学时,首先树立物理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理念,将这些知识的呈现与现实生活巧妙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物理知识的学习不再乏味,拉进物理和学生的距离,降低知识的难度和抽象性。

二、运用生活情境导入,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不可小觑的环节。有效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感知新知识,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热情,促进“三维目标”的顺利达成。为此,初中物理教学效果,教师应巧妙设计导入方式,以生动、新颖、精彩的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探究学习热情。

新颖、巧妙的导入,为物理课堂有效课堂的构建开个好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提升学生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生活化的导入方式,是生活化教学的主要方面,也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的导入方法,优化了导入方式,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首先,教师可以截取生活判断而设计导入方式,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期待。如《汽化和液化》的教学时,在课堂伊始,笔者这样导入: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会变干,那么,湿衣服里的水哪儿去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给出回答“湿衣服里的水遇到高温变成气体了”,在学生自主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由此巧妙导入: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如此的导入,让物理知识和生活现象巧妙携手,生活拉进学生与物理的距离,引导学生对新授的探究学生欲望。

其次,生活化导入应与教学重点相吻合,应强化科学思维训练,以发挥生活化导入的导学、导思和潜能开发的多重功用,让探究思维更具有张力,让生活化教学更精准更高效。以《物体的浮与沉》的教学为例,笔者从生活化现象的小实验入手,设计导入:你们看老师准备了小木块、小石块、小铁块、小塑料块、硬币、鸡蛋、乒乓球等等,如果分别让你们将这些物质依次放入水中,哪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在水面上?你们知道为什么有的沉有的浮吗?这样的导入,与物体的沉与浮的核心知识点巧妙连接起来,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

三、巧妙设计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精神

物理知识、物理规律都比较抽象,需要学生感性认知和理性的思考。而传统的物理教学以单向的灌输为主要形式,剥夺学生思考、探究、感知、发现的权利。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离不开问题的引领,这也是问题导学法被广为认可并广泛运用的主要原因。问题设计时,融入生活元素,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觉醒,促进学生置身的构建和完善,缓解学生的思考和理解压力,也激发学生求知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时,对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个知识点的教学,如果采用“给与”的方式,对于学生而言,这句话难以理解,并且越想会越糊涂。而布置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如:静止的球在地面上,为什么我们踢它时,球会由静止变运动?球会一直运动吗?这样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融合,他们会给出“球由静止变运动,因为受到外力作用,而这个力不能一直作用于这个球,最后停下来,说明力不能维持物体的运动......”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入手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促其积极主动思考,提升课堂效率。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积极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从生活情境创设、生活问题设计、生活片段切入、生活活动的开展等全方位落实生活化教学,以生活化教学构建初中物理精彩课堂,促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上积极思考、乐于探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贤文.“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物理生活化课堂构建[J].文理导航(中旬). 2020,(09)40-42.

[2]俞思佳.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浅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20)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