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创新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0
/ 3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创新对策研究

邱思远

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四川省眉山市     620860

摘要:艺术素养教育受多方面基本要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音乐教育工作的推进,既要做好对艺术素养教育基础结构的了解,也要针对当前面临的教育问题做好深入分析,在充分吸取国外教育经验的情况下,制定出建立大中小多位一体音乐教育联动机制、强化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多元化教学合作、优化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结构及教学体系、打造高职院校良好艺术教育氛围及音乐教育环境等策略,进一步提升艺术素养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音乐教育质量。

关键词:艺术素养教育;高职;学生;音乐教育

一、艺术素养教育下音乐教育的基础支撑

(一)家庭教育

高等教育对艺术素养的培养具有直接影响,但家庭教育则是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起始点。从我国艺术素养教育现状来看,我国家庭教育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相对较低,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是家庭教育中较为关注的重点。正是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促使我国部分大学生对于艺术教育存在一定的排斥,未能对艺术教育形成正面认识,导致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面向重重困难。家庭环境及家庭结构,实际上对艺术素养的教育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部分学者认为,应试教育的发展,对于家庭环境的构建产生影响,促使家庭教育将教育重点放置于短时间的能力养成,在部分艺术教育渗透及艺术理念的传播方面,家庭教育所发挥的教育微乎其微。应该说,应试教育的确对艺术素养的培养形成阻碍,但并非最为主要的基础影响要素,传统家庭观念及单一家庭结构的影响,方才是导致部分大学生对艺术素养教育产生排斥与抵触的重要成因。

(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的发展也对艺术素养的教育产生重要影响。2009年教育部推出的重大攻关项目《国民艺术素养教育研究》多次强调,艺术素养教育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全民的艺术审美,进一步构建良好中国发展形象,强化艺术教育渗透,从培养艺术感知能力及良好艺术创造力的视角,推动艺术素养教育的改革。其中,社会环境的及环境的变迁,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必须要发挥的核心的引导作用,通过强化国民多方面艺术审美水平及艺术知识积累,使我国艺术发展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换言之,社会环境的发展是创造艺术素养教育条件的重要基础,仅有在保证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前提基础上,方能更好推进艺术素养教育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涵盖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及生产劳动环境等多方面内容。所以,社会环境对于艺术素养教育的影响,并非仅限于表面意义的提高艺术素养教育影响力,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教育意识,强化艺术素养教育的社会渗透能力,对于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教育水平具有根本性影响。

(三)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是艺术素养教育的最基础支撑。我国之所以积极开展面向全社会的艺术素养教育,一方面,是新时代发展改变我国国际发展环境,树立良好国际形象及提高国际影响力,是新时代我国建设发展及社会治理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发展,为艺术素养的教育提供多个方面的帮助,一定程度对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匮乏问题予以缓解,促使艺术素养教育的推进,能利用更低的成本投入,产出更高价值的社会资源。所以,经济条件决定艺术素养教育质量,是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核心关键。另外,经济发展与艺术发展之间存在一定连带关系。在经济发展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艺术发展水平则相对较高。经济欠发达地区其艺术发展水平则难以得到长足提升。因此,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促使艺术素养的教育,成为新时代共筑和谐发展社会及构建多元社会发展生态的重要支撑,对于完善艺术发展体系及提高艺术素养教育的实效性。

二、艺术素养教育背景下高职学生音乐教育问题

(一)学生音乐知识基础薄弱

艺术素养教育为高职院校学生音乐教育工作的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学生音乐基础薄弱问题,仍然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工作的开展形成一定影响。之所以,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产生这一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在艺术素养教育的背景下,家庭教育未能发挥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对于学生少儿阶段音乐素养的培养存在欠缺,促使部分学生对于学习知识学习缺乏重视,未能认识到音乐知识学习实际重要性,对于音乐艺术表达缺少正面认识,无法基于对音乐素养的提升做好对音乐知识及艺术发展的了解,为后续高职院校学生音乐教育工作的开展形成阻碍。第二,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基础学科的课程设计较为复杂,使高职院校学生难以在第一时间内对部分知识内容进行了解,也进一步导致学生音乐知识匮乏问题的产生,促使学生早期阶段所学的知识内容无法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方面予以应用,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音乐教育工作质量。

(二)音乐教育基础设施及教育设备尚不完善

加强基础教育投入,完善音乐教育基础设施,是音乐教育工作稳步开展的重中之重。然而,部分高职院校由于音乐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加之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特殊性,使其未能针对音乐教育的基本需求,做好对相关设备及设施的有效普及,影响未来阶段高职院校学生音乐教育工作的长效化推进。从艺术素养教育视角来看,经济问题及环境问题对于高职院校基础教育设施的完善构成制约,促使高职院校学生音乐教育工作,仅能采用阶段化教学模式开展教育工作,不利于各项音乐教育课程的有效衔接,使高职院校部分音乐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对未来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工作的开展埋下隐患。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单方面强调对学生单一音乐素养的强化,未能从全面深化教育发展的视角进行更多层次的教育布局,也对高职院校学生音乐教育工作的开展形成负面影响。

(三)音乐教育形式及教育方法滞后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方法滞后问题由来已久。社会环境实际上是导致高职院校产生该问题的主要问题。社会环境的快速变迁,使高职院校难以针对音乐教育的改革,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环境,对于部分音乐教育新理念及新方法的运用,也仅限于满足形式上教育需求,随着教育工作的逐步深入,社会环境发展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影响也将面向更多领域进行延伸。此时,高职院校若未能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并实现音乐教育与时代发展的充分接轨,则容易产生音乐教育形式及教育方法的滞后问题。该问题的产生影响降低高职院校学生音乐教育的实际有效性,使部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水平始终无法得到显著提升。针对以上问题,未来阶段高职院校学生音乐教育,应结合新时代教育发展新环境,做好对艺术素养教育理念的科学运用,围绕对学生全方面艺术素养的提升,积极开展多元化音乐教育布局,并充分吸取国外艺术素养教育经验,将其中部分内容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教育改革,进一步制定具有我国教育特色的教学新策略,为未来更好基于我国艺术素养教育提升高职学生音乐教育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三、艺术素养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创新对策

(一)建立大中小多位一体音乐教育联动机制

构建多位一体的教育联动机制,对于单方面的推进对高职院校学生音乐教育质量的提升,并无实际帮助。但从艺术素养教育培养视角来说,则可充分契合艺术素养教育培养需求,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艺术素养培养与音乐教育的双向推进。因此,高职院校应面向中学、小学开展教育联动,加强科学的教育渗透,切实做好面向中学、小学的教育铺垫,提升中学及小学阶段学生音乐知识及艺术知识积累,并在该阶段提高学生艺术审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艺术观念,使学生能积极参与音乐学习及艺术学习实践,为后续阶段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工作的开展做好充足准备。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不仅要从家庭教育的视角,为学生音乐兴趣的强化提供教育支持,同时,也要面向音乐教育的未来化发展,做好合理的教育规划及教育布局,促使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工作的推进能形成多方合力。以此,在实现艺术素养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提升高职院校学生音乐教育的总体水平,解决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知识基础薄弱的问题。

(二)强化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多元化

教学合作推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多方合作,加强高职院校对外来教育资源的应用,并解决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资源匮乏问题,对于强化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性及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是推动艺术素养教育培养协同开展的重要基础。对此,高职院校应面向企业、教育机构及政府机构等开展多方教育合作对接,进一步打造自主化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将音乐教育作为主要内容推动教育合作,使高职院校能利用对外部教育资源的引从更多层面进行教育实践。此外,针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合作发展,必须要从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及建立专有音乐教学实训中心两个方面进行顶层建筑的设计,保证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工作的推进,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性优势,缓解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对教育工作稳步推进形成压力。为后续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工作的长效化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优化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结构及教学体系

优化音乐教育体系与教育结构的实际意义在于,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优势,制定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教育方案,将发挥学生的学习特长作为音乐教育的主旋律,充分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解决因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结构设计过于复杂,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增加问题,使学生能利用已有知识,更好地对部分音乐概念及理论进行理解,最大限度为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打造自我发挥的平台,使学生能充分主导音乐学习方向,以此,提高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有效性。随着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的充分增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工作讲可以面向更深层次进行教育布局,促使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工作开展,不再受限于学生基础学习能力,而是能根据学生学习实践水平及学习兴趣导向,合理地进行未来教育目标及教育内容的选择。进而,使高职院校学生音乐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达到更高质量。

(四)打造高职院校良好艺术教育氛围及音乐教育环境

音乐教育具有一定周期性特点,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沉淀,方能更好检测教育成果。所以,高职院校在艺术素养教育培养视角下推进学生音乐教育工作,必须要打造良好教育氛围及烘托良好教育环境两个方面,加强环境因素对学生音乐学习的影响,使学生在良好教育环境的推动下,能更好参与音乐学习实践,改变学生倦怠的音乐学习状态。基于环境对于学生形成的潜移默化影响,为后续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与音乐教育的协同开展创造积极条件。为此,高职院校应定期聘请专家团队,面向高职院校开展专业音乐教育讲座,并将部分民族音乐艺术及红色音乐艺术融入音乐教育体系,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主流音乐艺术审美。通过环境的改变与艺术审美能力的双向提高,促使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工作能在良好的环境下有序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素养的教育培养,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构成,必须在大学生艺术素养教育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使大学生通过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在强化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能具备更好的艺术气质及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袁小娟.审美教育,艺术熏陶———基于美术专业素养的农村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8):117-118.

[2]魏丽.基于培养高职艺术设计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明日风尚,2017(13):1.

[3]王伟.“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