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路运行状态的智能电网调度自适应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0
/ 2

基于线路运行状态的智能电网调度自适应控制研究

陈甫明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桂林供电局 广西桂林市 541002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电网结构的复杂化,智能电网的发展成为当前电力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智能电网中,线路的运行状态监测和自适应控制是确保电网稳定运行和优化能源利用的重要环节。线路运行状态有电流、电压、频率等参数,在实时监测和准确控制下,可以实现线路负载均衡、故障检测与恢复、电能质量改善等功能。基于线路运行状态的智能电网调度自适应控制成为电力系统运行和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

关键词:线路运行状态;智能电网调度;自适应控制

引言

传统电力系统的调度控制往往基于固定的运行策略,无法适应电力网络运行环境的动态变化和复杂交互。而基于线路运行状态的智能电网调度自适应控制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通过实时获取和分析线路运行状态数据,智能电网可以根据电力需求、负载情况和可再生能源供应等因素,动态调整电力分配和供应策略,以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稳定性和可靠性。该技术对于实现智能电网的普及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将为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线路运行状态

电网线路运行状态是指供电系统中电力输送线路的工作状况。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线路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电力的稳定供应和用电安全。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其安全可靠。电网运营公司会定期对线路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线路存在的问题,确保其运行畅通无阻。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电网安全管理标准,对线路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等各个环节都有详细规定,以确保电网线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电力监管部门会对电网线路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发生事故。在电力系统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常见的线路故障,如断线、短路、电压偏差等。为解决这些问题,电网运营公司会建立完善的故障处理机制,以确保故障不会对用户用电造成较大影响。近年来,中国电力系统在线路运行状态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有效提升。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中国电网在线路安全领域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也得到了积累和推广。电网线路运行状态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中国政府将继续致力于提高电网线路的安全可靠性,以保障全国范围内的供电质量和用电安全。

2线路运行状态对电网调度的影响

2.1线路的故障或损坏会严重影响电能的传输

一旦发生线路故障,如果不能及时修复或绕行,将导致相应区域的电能供应中断,可能引发电力不足或负荷失衡问题。

2.2线路的容量限制会影响电力传输的能力

每条线路都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超过该容量限制会导致线路过载,进而引发线路的损坏甚至短路事故。在电网调度过程中,需要根据线路的容量情况进行合理的负荷分配和电力传输路径规划,以确保线路的运行安全稳定。

2.3线路的电阻、电感和电容等特性也会对电力传输产生影响

这些特性会导致线路的功率损耗、电压降低和谐波扰动等问题,进而对电能的传输质量造成影响。在电网调度中需要针对线路特性进行相应的补偿和调节,以提高电力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

3智能电网调度的基本原理

3.1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

利用传感器、监测设备和智能电表等技术手段,对电网中的发电机组、输电线路、变电站、用户负荷等关键节点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通过收集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负荷需求、能源供给等大量数据,构建电力系统的实时状态信息,为后续的综合分析和调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3.2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算法等技术手段,对采集到的电网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和建模。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分析,预测电力负荷、发电输出、可再生能源接入等情况,为电力调度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预测结果和经验规则,制定合理的调度策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

3.3分布式控制与协同优化

将智能设备和通信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各个节点,实现分布式控制和协同优化。通过智能装置和通信网络,将电力系统中的发电机组、负荷控制设备、储能设备等连接起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借助协同优化算法和分布式决策机制,实现各个节点之间的相互协同和信息交互,以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3.4安全保障与应急响应

智能电网调度还需要考虑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和应急响应机制。通过智能设备和系统的自动监测和故障诊断功能,实现对电网安全问题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在出现故障、突发情况或特殊需求时,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供电可靠性。

4基于线路运行状态的自适应控制

4.1线路状态监测

使用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等技术手段,对线路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给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

4.2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

将监测到的线路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线路状态的数学模型,并对线路状态进行评估和预测。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线路的运行情况、潜在问题和趋势变化。

4.3自适应控制策略

基于线路状态模型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自适应控制策略。根据不同的线路运行状态,调整电网控制系统的参数设置,以适应线路运行状态的变化。

4.4控制调节与反馈

根据自适应控制策略,对电网控制系统进行调节和优化。通过调整设备的工作状态、负荷的分配和发电机组的输出等控制指令,实现对线路的动态控制。通过实时反馈监测数据,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和验证,并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

4.5故障诊断与处理

在线路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自适应控制系统能够通过故障诊断算法和机制,自动检测故障位置和性质,并采取相应的故障处理措施。自动切除故障线路、切换备用线路等,以保障电网的稳定供电。

5实例分析

以某智能电网为例,该电网包含31个节点,为10kV电网。该智能电网包含分布式电源、变流器和逆变器,电网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D:\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wgaqjhuj7zt721\FileStorage\Temp\1695281831671.png

图1实验拓扑图

利用本文构建的智能电网调度自适应控制模型模拟分析电网电流和电压状态,并对比实际电网运行结果,智能电网调度电压和电流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利用本文构建的智能电网调度自适应控制模型对电网调度和控制时,电网逆变器电流和电压输出电压稳定性较强,电流和电压输出波形无畸变情况,并且与智能电网实际输出电流和电压基本一致。由此可见,本文构建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模型可控制电网孤岛和并网时的电流潮流,并且控制效果相对较强,能进一步减轻分布式电源的负担,达到较好的电网调度效果。

D:\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wgaqjhuj7zt721\FileStorage\Temp\1695281907389.png

图2智能电网电压和电流输出测试结果

结束语

基于线路运行状态的智能电网调度自适应控制是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方向之一。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线路运行状态,电力系统可以实现精确灵活的调度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该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数据传输和处理、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需要克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力行业的积极探索,相信基于线路运行状态的智能电网调度自适应控制将在未来迈出更大的步伐,为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炳.智能电网调度运行面临的关键技术研究[J].河南科技,2019(34):122-124.

[2]陈菁伟.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现状与技术展望[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1):232-233.

[3]王婷,卫少鹏,周彤.智能调度的研究现状及前沿[J].物流科技,2019,42(11):5-9.D

[4]李明翔.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安全运行[J].集成电路应用,2019,36(11):106-107.

[5]沈海亮.探析智能电网调度运行面临的关键技术[J].科技与创新,2019(18):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