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减负增效有效性探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9
/ 2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减负增效有效性探微

周蓉

重庆市字水中学                 重庆  400023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必须要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在“双减”政策指导下,教师需要不断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主动投入课堂学习中,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不断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减负增效

引言

核心素养下教师应当在帮助学生增强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强化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现代化社会下教育行业提倡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巨额的课业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难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初中数学教师应当转变自身观念,优化教学形式与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加高质量、更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1.1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初中数学课堂存在教学模式较为陈旧的缺点,不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难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讲解时,通常以教材为基础,通过教学方案展开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较为陈旧,缺少创新性,不利于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初中数学课堂当中,降低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知识吸收情况,通常以课堂中随机点人回答问题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但点人模式给学生造成了紧张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营造轻松高效的班级学习氛围,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授课效果。

1.2教学忽视学生差异性

初中数学教学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所有学生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案,难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具有差异性,并且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若教师采取固定的教学方案,而没有根据学生特性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将不利于帮助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降低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基础知识较弱的学生,教师没有制定出偏基础知识理论的作业设计,而是选用综合较强的作业内容,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难以强化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充分发挥数学课堂作业的积极作用。

1.3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教学内容是实现减负增效的载体,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既要符合学情,又要符合“双减”政策,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感兴趣的数学知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很多教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思想,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讲考点,对于非考点的内容一带而过或直接不讲,导致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实际,学生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甚至还会产生厌烦心理。

2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有效性措施

2.1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保证落实减负增效,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使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营造整体课堂的氛围和效果。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加强教学情境的融入,促使学生能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中,加强高效课堂建设。在教学情境创设中,使用的方式有很多,为了能够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基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创新教学情境的设计方式,做好实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轴对称》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使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入一些课外的内容展开教学。轴对称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同时也能够给人们带来美感,也是常见的构图方式,在摄影、美术等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引入一些对称构图,同时也可以拿一些实物给学生参考,这些都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也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日常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使用多媒体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和展示,让学生能够获得视觉冲击,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轴对称的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学生观察时,让学生找到其中的共性,在必要时给学生一些提示,学生很快能够发现这些图片都是轴对称图形。使用这种方法引入轴对称图形,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保证高效课堂的进行。

2.2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趣味

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数学课堂中至关重要的教学工具,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体验变得更为丰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重视整体发展。当今时代的学生都是伴随着网络长大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并为自己的数学学习提供帮助,不要过分地迷恋网络,那样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上,微课以其内容短小精悍、形式灵活、针对性强等特点占据着绝对优势,教师可以把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将其应用到课前预习中。当遇到困难时,学生就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一个微课往往对应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并且还可以将微课上传到班级学习平台中,供学生课后巩固使用,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选择性的观看,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深化数学核心能力。

2.3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较为陈旧,教师可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来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展开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并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意识,从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教师在讲解《数据的分析》章节中“数据的离散程度”时,可通过小组讨论,促使学生在组内自主选择某个具体的主题,对其进行数据收集。组内不同成员来负责平均数、众数以及中位数的计算,并能够绘制出数据的统计图,并计算统计数据的离散程度,通过计算方差与标准差来判定数据的稳定性。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有助于促使学生在组内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强化学生对方差的计算能力,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全面学习与掌握。以小组分工合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

2.4采取分层教学措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忽视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应当采取分层教学措施,掌握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对于基本知识掌握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设计基础类的课堂作业,既能够促使学生锻炼自身对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消化,从而建立全面的初中数学基本体系,又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将综合性作业更加具体化,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综合性作业难以有效满足学生对难题的需求,教师应当设计多样化的难题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分析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依旧存在教学模式较为陈旧、课堂缺少多样化的教学工具、未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学忽视学生差异性、课堂缺少趣味性等问题,不利于增强教学的有效性,难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南木拉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减负增效的实施策略[J].数理天地(初中版),2018(05):78-80.

[2]高靓.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路径探析[J].考试周刊,2018(08):43-47.

[3]张云.“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8(01):76-79.

[4]张海萍.教育视野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考试周刊,2018(A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