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9
/ 2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讨

  孙影

牡丹江市奋强小学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要:随着中国教育部推出“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培训班现象已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数学作业作为学生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其设计不仅需要考虑知识点的巩固与应用,更需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文将从精简作业量、强调巩固与应用、注重质量而非数量、鼓励合作学习和个性化作业设计等角度,探讨如何在“双减”政策下实现优质数学作业的设计,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前言: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教育部颁布的“双减”政策旨在缓解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并减少学生参加培训班的现象。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将立足于小学数学教育的实践需求,围绕如何设计适应“双减”政策的数学作业展开讨论。首先,我们将回顾“双减”政策的背景与目标,为后续讨论奠定基础。随后,我们将介绍数学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并提出优化的思路和方法。最后,我们将提出一些具体的作业设计原则和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小学数学作业,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通过这些探讨,本文旨在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为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注意,本文中不涉及台湾相关问题。

1.实施“双减”政策的背景与目标

1.1实施“双减”政策的背景

在中国教育领域,由于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以及学生参加培训班现象的担忧,教育部于近年来积极推动“双减”政策。这一政策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中小学阶段,旨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减少学业负担、平衡课业压力与兴趣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1.2实施“双减”政策的目标

首先,最重要的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通过减少学生的作业数量和难度,优化作业设计,以减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压力。政策的目标是避免过度考核和作业量,为学生提供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用于休息、兴趣爱好和全面发展。其次,双减政策的落实可以减少学生参加培训班现象,政策旨在减少学生参加各类培训班的情况,建立起联动机制,防止学校教育过程中的知识漏洞,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学校所教授的内容,不再需要通过额外的培训来填补学习空缺。此外,“双减”政策着力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运动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培养与提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2.“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2.1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小学生阶段是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关键时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双减”政策的核心要求之一。合理设计数学作业可以减少作业量和难度,让学生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并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休息和兴趣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2 培养数学思维与创造力

   数学作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拓展性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3促进合作学习与交流

数学作业设计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通过设计小组作业或合作项目,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共享思考与答案,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社交能力。

3.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和策略:

3.1精简作业量和难度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精简作业量和难度。这要求限制每次作业的题目数量和难度,确保学生在合理时间内能够完成,并避免过分增加他们的学业负担。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作业的质量而非数量,避免过多的重复性练习和机械性计算,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兴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作业设计来达到精简作业的目的。在设计作业时,可以选择少量但质量较高的题目,聚焦于关键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同时,可以尝试引入一些拓展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样既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提高学习的效果。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实践和应用。数学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理论,更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此外,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进行个性化的作业设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程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灵活地调整作业的难度和深度,使其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对于学习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深入拓展的题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性;对于学习较慢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巩固和基础的题目,帮助他们夯实基础。个性化作业设计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3.2强调巩固与应用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除了考虑精简作业量和难度,还需要关注数学知识的巩固与应用。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延伸与拓展。这些问题可以超越教材内容,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和技巧,进行推理、证明或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拓展性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设计实际场景的数学应用题。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价格、分析数据的趋势、规划旅行路线等,让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这样的应用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思维,使数学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教师在设计实际应用题时,可以关联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让问题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境。例如,可以设计关于购物、体育比赛、音乐演出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普遍性。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例如,在自然科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涉及测量、统计和图表表示的数学活动;在艺术和设计中,可以将几何和比例等数学概念与图像设计相结合。这样的综合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应用能力,帮助他们将数学运用于实际的学科领域中。此外,为了提高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数学项目或研究。例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数学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如统计学实验、几何模型的建立等。这样的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3鼓励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适合合作学习的小组作业或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交流思路和答案。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还可以促进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合作学习可以有多种形式和方式。以下是一些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合作学习策略和活动:小组解决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或项目。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并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相互学习和指导。小组内的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和分享思路,共同解决问题,并最终展示他们的答案和解决方法。合作探究活动: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合作探索和发现的数学活动。例如,让学生合作设计一个数学游戏,通过游戏中的数学规则来锻炼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设计一个数学实验,让学生合作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索精神,促进他们在实践中的数学应用能力。小组讲解与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负责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并将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向整个班级进行讲解和分享。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理解。这种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教师可以设立合作学习的规则和目标,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合作方式和方法,并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双减”政策对作业设计的要求,坚持精简作业并注重质量而非数量。通过合作学习、拓展性问题和实际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关注作业的质量和实用性,这就需要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发挥创造力,设计富有意义和挑战性的数学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智慧作业平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万清艳;张树萍.教师博览,2022

[2]“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非书面作业设计探究.林元标.教师,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