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9
/ 2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陈武

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人口的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在建设中,对于地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当高层建筑逐渐上升时,就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由此更好地提升其施工建设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主要从高层建筑工程的地基特点出发,分析高层建筑地基处理的目的,最后提出高层建筑地基处理的技术要点,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建筑事业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地基处理

引言

与其它类型的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由于其施工难度大、工期长、质量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在建设上的投资相对较大,因而备受重视。无论是低矮的楼房,还是高层的房屋,地基是确保高层建筑稳定性的重要保障,其关系到后续的施工质量。而对于高层建筑,其地基工程的建设要求也往往更高,由此本文将对其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探究。

1 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施工特点

在高层建筑中,地基建设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建筑主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时,应全面认识其特性,从而确保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而在地基处理技术上,其具体施工特征如下:

①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工程中的地基建设流程也具有较为明显的繁杂性。②尤其在高楼大厦的建设中,各个环节都是紧密相连的,由此将需要切实落实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把控问题,由此防止高层建筑在后期出现安全隐患。③在建造的时候,每个区域的特性都不一样,所以在建造的时候也需要应用相关的技术对地基进行优化处理,由此更好地确保地基的施工质量效果能够得到优化提升。

2 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的目的

在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的最大作用就是通过人工改善工程的施工环境,尽可能的满足建设空间的要求,从而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地基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固、压实、排水、置换等。

①地基经过人为的处理,可以有改善其抗压性,如果地基受损,那么就会影响到以后的稳定,而人工的处理,则可以极大的增强地基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②利用人工施工方式可以解决塌陷问题。在工程项目中,地基在长期的承受之下,会出现沉降的情况,这对于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往往会存在负面影响,所以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相关的数据确定地基的压缩程度,由此才能保证地基在使用的时候,不会出现任何的塌陷现象。

③地下水会侵蚀地基,如果不及时的处理,也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而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地基下的积水进行处理,并且要做好防水措施,保证地基的耐久性。

④对地基进行人工处理,将可以有效提升建筑整体地基的抗震性。在地震多发区,更加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技术方法提升地基建设的稳固性,由此更好地获得良好的抗震效果。

3地基处理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施工要点

3.1 地基施工前的准备

首先,需要对建筑的地基进行处理。施工之前,需要对整个地下施工区域进行全面检查,以保证土石方的质量和数量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同时还需要对土石方的数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其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优势。其次,需要对施工区域内建筑材料进行准备。为了能够保证施工设备安装质量,所以需要及时将各种材料进行检查和清点。比如,建筑材料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放置。再者,在对现场混凝土进行施工时,还需要提前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查,从而确保施工质量。最后,还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施工,确保土石方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证,进一步提升地基建设的稳固性效果。

3.2 地基护壁施工

在高层建筑的建设中,对地基的厚度和质量往往具有较高的要求,而地基的处理也是有其特殊性的,所以在进行地基处理的时候,需要做好相应的地基护壁施工措施,由此才能够有效确保高层建筑的质量。地基护壁是指在基坑内采用混凝土护壁,确保其强度与桩基强度相同,且不能超过地面,在施工完毕后要对护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如果在检测期间发现有质量问题,应立即进行处理,以确保地基质量,同时也能消除高层建筑存在的安全隐患。

3.3 沉降量控制

在施工现场,需要合理设置钢筋混凝土的施工部位,并加强对其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钢筋混凝土施工部位正确。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沉降量在合理范围内,并要对其深度进行控制。在钢筋混凝土施工部位,首先需要将其表面覆盖一层混凝土,这样可以提高对钢筋混凝土施工部位的保护。之后需要及时进行混凝土绑扎,并严格按施工。而后需要将其进行密实,以提高混凝土施工部位的抗压强度与密实度。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施工场所开展有效管控,防止其出现塌方现象出现,期间需要充分利用振动锤与注浆泵进行混凝土搅拌施工。并且还需要确保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不会出现离析现象,由此更好地提升地基建设的稳固性。

3.4 混凝土灌注

在配置混凝土时,一定要按计划中的数据实现混合配置。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工作人员需要仔细地将各个部位进行仔细的清扫,确定没有积水,如果出现积水,就要进行处理,不然会影响到混凝土的配比。如果混凝土太过稀薄,也将会对地基造成极大影响,由此可以通过应用吸水材料的方式进行解决。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稠度越高,灌浆的阻力越大,灌注的时间也就越长,所以在地基建设中混凝土泵泵量的多少将成为影响其整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混凝土灌注桩如图1所示:

IMG_256

图1 混凝土灌注桩

如果将混凝土直接灌入到地面以下(一般为20 m)时,就应采取加长泵进距离、增大导管直径或者增大抽送压力等措施进行控制,由此更好地确保灌注的密实性。在混凝土灌注浆液的稠度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选用优质水泥或其它符合规范要求的外加剂;(2)选用低灰质骨料和胶凝材料制成的胶结料;(3)加强控制砂浆收缩和砂浆分层厚度等,由此使得混凝土浇筑的整体质量能够得到优化提升。

3.5 落实排水措施

在进行地基处理时,还需要合理选择有效的排水措施,以此确保地基的处理质量。在设计阶段,首先需要根据地下水位来制定具体的排水措施,同时要考虑到施工进度。在此期间,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施工人员个人因素,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积水现象。为了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施工人员需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这样才能够避免积水现象发生,保证地基处理达到预期效果。当施工完成后,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以确保排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排水管理,尤其是雨季前要注意避免雨水大量汇集而造成地面积水问题,需要注意做好防范工作。在施工期间还应当做好建筑区域内的排水系统建设工作,并且对于施工区域附近土壤进行仔细研究,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工程施工技术手段确保排水效果,由此更好地降低地基塌陷问题出现概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地基处理具有特殊性、复杂性、难度大等特点,由此如何通过有效措施,提升高层建筑地基的抗剪强度、抗压强度、变形沉降等问题将成为施工建设人员值得重点思考的内容之一。在工程建设中,应注意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并要注重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混凝土的施工、加固地基的护壁等,由此更好地提高地基的地基质量,确保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陈建昌.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2):147-148.

[2]成思文.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要点探析[J].大众标准化,2020(0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