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胸膜性肺炎的临床诊断与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9
/ 2

猪胸膜性肺炎的临床诊断与防治

旦  果

西藏江达县农牧科技推广服务中心,854100

摘要:猪胸膜性肺炎是致死率极高的传染病,更是能够为我国的生猪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在我国养殖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生猪养殖户逐步增强了对猪胸膜性肺炎的重视程度,也能够根据行业规范创新生猪养殖的理念以及模式。做好猪胸膜性肺炎的临川诊断以及防治工作,既能够为生猪种群创造健康的生长环境,还可以推动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依据相关研究成果与工作实践经验,从多个角度分别探讨了猪胸膜性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的症状表现以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猪胸膜性肺炎;临床诊断;防治

猪胸膜性肺炎的发病源主要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其能够以极高的速度在生猪种群内扩散,进而导致患病猪的死亡或是生长迟缓,直接威胁到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国内逐步推行集约化的生猪养殖模式,其虽然能够保障生猪养殖工作的有序开展,但也加大了猪胸膜性肺炎的爆发概率,并出现了混合感染的状况。对此,就需要做好猪胸膜性肺炎的临床诊断以及防治工作,立足于猪胸膜性肺炎的流行病学制定专门的防治措施,做到最大限度地防止猪胸膜性肺炎的大范围传染。

1流行病学

通过对猪胸膜性肺炎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可以发现引发猪胸膜性肺炎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具备了极强的寄生机能,其往往依附在患病猪的扁桃体以及肺部,也会直接粘附在患病猪的肺泡上皮部位。此类病菌有着较多的血清类型,流行性也更广。在传播的过程汇总,该病菌会通过空气以及飞沫,主要的传染源为患病猪。当生猪种群位于专业化的养猪场内时,猪胸膜性肺炎则会直接通过生猪之间的接触而实现大范围的怆然。诱发猪胸膜性肺炎的主要原因有气温、空气的潮湿度、养猪场的通风状况等,主要集中在春秋冬三季爆发。

2症状表现
2.1最急性型

猪胸膜性肺炎的最急性型症状主要有病程发展急速、体温快速升高、心率加速等,患病猪的体温会直接提升至42℃,且出现萎靡不振的精神状况。当需要进食时,患病猪通常难以保持正常的进食量,并会伴随一定的呕吐现象或是腹泻现象。在患病的早期阶段,患病猪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呼吸道系统症状,但是在后期阶段就会增加相应的症状,如难以呼吸、频繁地张口伸舌、高频次地咳嗽等,身上部分区域的皮肤则会出现发绀的现象。当患病猪接近死亡状态时,其体温会快速下降,口鼻处伴有带血泡沫,会在36小时内死亡。

2.2急性型

猪胸膜性肺炎的急性型症状主要有精神极度萎靡、食欲降低、体温升高等,患病猪的体温通常为41℃,且伴有剧烈的咳嗽,心率也会逐步衰退。通过观察出现猪胸膜性肺炎急性症状的患病猪,可以发现患病猪的皮肤出现不正常的红色,口鼻处也会伴随一定程度的出血。出现急性症状的患病猪会在更快的速度内死亡,多在发病后大于一小时且小于四小时的时间段内集中死亡。因此,生猪养猪户就需要着重检查生猪种群的患病状况,并及时发现出现急性症状的患病猪,在第一时间内做好治疗工作,防止其死亡。

2.3慢性型

猪胸膜性肺炎的慢性型症状主要是由急性型症状经由一定的时间后转化而来的,患病猪的主要症状有情绪低落、间接性咳嗽、生长速度迟缓等,其体温通常保持在大于39℃且小于40℃的范围内。从发热这一症状表现来看,患病猪的体温是逐步升高的,其间会伴随轻微的发热现象,也有一部分患病猪不会出现发热的状况。相较于急性症状以及最急性型症状,慢性型症状通常不会立刻造成患病猪的死亡,但是并不意味着患病猪不会危害到其他健康的生猪种群。慢性型症状更容易引起患病猪种出现混合感染的症状,这也是尤为需要生猪养殖户所注意的。

3防治方法
3.1严格落实人员出入管理

生猪养殖户应严格落实人员以及物品的出入管理,确保猪胸膜性肺炎不会从外界直接传入养殖区域当中。应在养殖场内划分专门的进出区域,并配备消毒通道,要求全体人员在进入养殖区域前必须使用专门的防护服、鞋子、手套等。之后,进入专门的消毒通道完成消杀,方可进入生猪养殖区域。严禁一切外来的物品进入生猪的养殖区域,也需要杜绝非专业人员直接进入。同时,这一举措也可以有效缓解生猪的应激反应,确保所有的生猪种群能够在专业养殖人员的管理下实现茁壮成长。

3.2做好免疫接种

生猪养猪户也需要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及时采用猪胸膜性肺炎灭活疫苗,以此提升猪胸膜性肺炎防治工作的质量。养殖户应时刻保持对生猪种群的检查,也需要把握猪胸膜性肺炎的流行趋势。一旦当地出现猪胸膜性肺炎的爆发趋势时,就需要立即强化防治工作的力度,在保障原先防治工作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防治措施。注射疫苗时,应采用灭活苗免疫,在生猪种群的5-8周龄完成第一次免疫接种工作,于首次免疫接种后的3周内实施二次接种。如有产前母猪,则需要在其生产前4周实施加强免疫,构建健康猪群。

3.3实施综合性治疗

当养殖区域内出现猪胸膜性肺炎的患病猪时,养殖户就应采用综合性治疗的方式,做到在及时治疗患病猪的同时保障其他未感染猪的健康。可以从缓解呼吸困难以及抗菌两个角度入手,采用黄芪多糖以及电解维多作为辅助的保健药品。养殖户需要利用氟苯尼考、替米考星作为主要的治疗用抗生素,如病情较为轻微时也可以使用环丙沙星肌肉注射。完成治疗后,应将患病猪直接送至专门的隔离区域,并针对养殖区域开展消杀工作。同时,加强对未患病猪的检查工作,确保猪胸膜性肺炎无法威胁至猪群。

结语

综上所述,猪胸膜性肺炎以其极高的传染性以及致死率对生猪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这就对这一疾病的防治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生猪养殖户只有切实把握猪胸膜性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发病特点,才能够制定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案,并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患病猪。在这一过程中,生猪养殖户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既需要定期消杀养殖区域内的病毒,也应为生猪提供新鲜健康的饲料,还需要落实检疫工作,从而保障养殖区域内全部生猪的健康,且遏制猪胸膜性肺炎的传染。

参考文献:

[1]于治姣.猪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治[J].新农业,2017(14):31-32.

[2]梁鹏展.猪传染性胸膜性肺炎的诊断与防控[J].湖北畜牧兽医,2015,36(02):19-20.

[3]高华宣.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诊断及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0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