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生态的水环境治理工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基于水生态的水环境治理工程

梅瑜

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我国水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率在世界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当前水污染问题突出。因此,生态水环境治理迫在眉睫。多年来,我国在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污水处理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随着水环境污染范围的扩大,污染原因变得更加复杂多样,治理难度不断增加。传统的技术手段不仅耗费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连锁问题。基于现状,生态水环境治理技术可以节约资源投资,提高水环境治理效果,满足节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值得大力研发和全面推广。

1 生态型水环境治理的基本思路

1.1生态水环境治理以整个水环境为治理对象,需要从水环境整体健康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污染控制问题。然而,由于传统的水环境治理理念不全面、不客观,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陷入对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误解,比如花费大量资源建设水资源收集系统,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消耗大量资源;跨区域收集污水,导致区域水量失衡;二级处理设施难以有效收集水体中的营养元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生态平衡。因此,生态水环境治理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水环境整体健康的角度进行准确控制,避免“一片堵眼”的困境。

1.2生态水环境治理应以水环境的良性循环为根本目标。因此,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也需要考虑自然循环的客观规律。搞好水资源利用的环境治理,确保与自然循环的良性互动。例如,人类可以通过渗透和储存雨水来改善雨水的循环,净化水质,控制暴雨的自然径流以避免洪水。

1.3以环境保护为基本原则。生态水环境处理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生态方面。该技术追求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低的成本投资和最少的环境变化获得最佳的环保效益。例如,在处理设备的选择上,追求节能、环保、设备简单,投资成本低,运行维护成本低,技术要求低;运行期间,不会对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群落构成严重威胁,安全性高,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稳定;要强调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区域水文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努力不增加自然环境负担,只发挥自然环境的功能。因此,生态水环境治理的理念是从全水生态循环系统中考虑环境治理,以节能、环保、低危害措施维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水体的自恢复能力,最终形成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2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

2.1污水治理不彻底,水环境污染难以控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加大了对工业企业的管理力度,一大批工业企业逐步从城市地区迁出。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对工业企业发展的影响,许多企业仍然分散在城市中心,造成工业生产中的水环境污染。此外,我国目前建立的污水收集系统还不完善,许多工业生产中存在废水直接排放,影响水环境治理效果。此外,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存在较强的滞后性,不能满足污水集中处理的要求,导致污染加剧,对水环境造成破坏。

2.2河流景观标准低,难以体现城市水文化特色

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市的水体遭到破坏,工作人员没有对破坏情况进行分析,建立的管理体系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大多数城市内部系统存在水质差、盲沟或排水不当等现象,不仅会影响城市河流的美观,还会制约城市水环境的治理效果。目前,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用地不断扩大,城市水系空间受到挤压。河流断流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会破坏水系景观,还会造成大量水环境污染。城市河流景观依赖城市绿化,缺乏相应的景观体系建设,不能有效地展现城市的精神风貌。如果城市河流景观得不到进一步加强,将制约城市发展,导致城市景观和文化氛围建设不尽人意。

2.3严重浪费水资源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些居民的节水意识较差,生活和生产用水中存在大量浪费。此外,一些企业在生产中没有节水设备,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对节水设备使用的限制。例如,在一些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一些企业管理者的节水意识较差。这部分企业管理者往往认为节水设备的应用毫无意义,而节水设备只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通常,为了购买这些设备,需要大量资金进行移植,而传统设备用于生产,这种现象不仅会由于缺乏先进设备而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还会导致生产过程中污水排放不达标,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2.4 城市河道水质不容乐观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内部的河流存在许多缓慢流动和滞留现象,居民随意向河流倾倒垃圾,导致水生植物经常被漂浮的垃圾覆盖,许多排污口被直接堵塞,这不仅会影响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会产生很多异味,不仅威胁到城市的环境状况,也很容易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目前,通过对城市水环境的调查发现,城市地表水水质相对较差,仅仅依靠河道的自净能力并不能有效减少目前的环境污染状况。此外,大部分河流位于平原地区,地形相对平坦,流速较慢,部分较小的支流长期处于缓慢流动的状态。

3构建技术措施

3.1微生物处理技术

微生物处理技术是通过输入微生物来减少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富营养化。该技术应用广泛,涉及好氧、厌氧和混合处理。它可以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避免泥沙淤积,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污染物承载能力,促进水生态系统的稳定。这项技术的应用需要根据不同水体的污染程度和范围来确定微生物的类型和数量。重点区域可采用生物强化工艺,如使用挂膜填料和人工水厂,对局部严重污染点和极易受到突发性外部污染的河流点进行强化净化,进一步确保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提高河流的污染承载能力。

3.2疏浚和泥沙改良

河流污泥等内源性污染物影响河流水质改善和生态恢复,甚至严重影响良性水生态建设。根据不同河流沉积物的污染情况,可采用原位修复或异位修复技术。通过添加或减少水生动物生长所需的物理或化学物质,从而使水生动物的生长受到影响。河道疏浚后,可以使用水质改进剂来减少河流中的有害物质和细菌、病毒,改善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提高其存活率,改善河流结构,从而增强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异位修复技术主要采用排水疏浚、泵吸或刀吸等水下疏浚技术,将沉积物从水体中清除处理,以尽可能消除其对河流的影响。

3.3生态岸坡

建设平缓的生态岸坡,在岸坡周围种植植物,形成有工程措施的护坡体系,充分发挥生态工程的恢复和支撑功能,改善水体、土壤及周边环境。多种滨海植物在充分发挥水土保持作用的同时,也为水生生物提供了生长空间,进一步实现人类活动、经济社会、自然生态、水资源和河流的协调发展。

3.4湿地生态建设技术

天然湿地具有很强的净化功能。它可以通过利用植物根系和附着在根系上的微生物来减少污染物。这是一道天然的水污染控制屏障。同时,碳源等营养物质可以被水下植物根系吸收,起到净化作用。即使在生态破坏严重的环境中,通过湿地生态工程的建设,也可以逐步建立和恢复水生态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结束语

总之,城市水环境治理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关键。在分析城市水环境污染现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解决水资源污染现状,必须实施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完善的生态管理体系,重视污水处理,满足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水环境治理效果,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J]. 杨江勇.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20)

[2]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方法技术的发展和实践分析[J]. 沙朋朋.  工程与建设. 2020(05)

[3]城镇河道生态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探讨[J]. 陈作山.  地下水. 2020(05)

[4]基于某城市旧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的若干问题与思考[J]. 赵伟业,王洋,李张卿,田亚军,张莉祥,韩宝平.  净水技术. 2020(09)

[5]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J]. 李宝英.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