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河道及小微水体生态空间管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农村河道及小微水体生态空间管控

叶大兴

浙江九州治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衢州 324000

摘要:乡村河流和小微水域在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乡村河流和微型水域中,对其进行生态空间控制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当务之急。从乡村河流的垂直性、河床的内在多样性和自然岸线的保护等方面,对乡村河流进行了空间控制;根据微型水体的集水、蓄水与排水功能,研究微型水体的生态水位、水深或排水控制指标,研究微型水体岸周生态控制指标,并给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关键字:乡村河流,微型水域,微型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空间,生态-水文过程

前言

目前,在进行的国土空间规划中,比如: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县级高标准农田规划、农业产业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都会涉及到农村河道及小微水体的利用与保护问题。因此,如何对其进行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成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必须解决的课题。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对乡村河流和微型水域进行控制和保护,并充分利用乡村河流和微型水域对乡村“三生”资源的支持和保障,具有十分重大和迫切的意义。

一、乡村河道与小水体的辨析、构造与功能

乡村河流是乡村水循环过程中最主要的空间和地点,它是乡村(含耕地)的地面产流和向大型河流和主要分支流动的主要渠道和载体。乡村河流因冲蚀、下垂等因素,在一定范围内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地下水源,当河流处于高水位时期,可以对其进行补充;同时,在干旱季节,河水还会受到地下水的补充。在这一过程中,还将产生不同深度的汇流凹陷,从而为河流中的海洋生物提供了一个栖居和藏身之处。乡村河流春季洪水和夏季洪水,都是河流中水体变化、水位波动和温度变化的一个关键环节。乡村河道的宽窄、深浅、河床坡降及河道常年或季节性的积水,这些都与河道所处地区的气象条件、地形地貌、河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状况,还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二、对乡村河道与小水域进行生态控制的必要性

在过去,经常会发生对乡村河道及小微水体的任意占用和利用的情况,从而使它们失去了原来的功能,还会造成防洪、供水、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等功能和价值的大幅度下降,还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水体污染、生境破坏等问题。有些农民还会占用乡村河流或小型水体来建造房屋、修路等,而要想再次进行整治和修复,就比较难了[1]。所以,对农村河流和小微水域进行保护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生态空间管控措施,并将其提升到法定的国土规划管制程序中,对村庄规划、高标准农田规划、农村产业规划、乡村产业空间分布规划等进行科学地实施,从而对其构成一个立体的生态空间的约束机制。

三、乡村河道管理与养护对策

1控制量度

①乡村河道和微型水域的三个层面的控制,即从物质结构、生态环境过程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和景观等方面对其进行控制。实体结构是根本,所以在构造控制中,要避免乡村河道的横向和纵向变形,避免人类的行为对微型水域的垂直和平面空间造成压缩。

②乡村河流和小微水域的控制,应在乡村土地空间规划中加以指导,并在村庄规划、县级高标准农田规划、县级自然保护地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中予以明确,明确具体的控制标准。在城市规划阶段,应提早进行生态风险评估,以达到控制和环境影响评估双重标准。

③评价和诊断乡村河流和微型水域现状,在需要的时候,对受到破坏的河流和微型水域进行必要的近似天然修复;在河道两侧和小微水体周边,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立1~3m、3~5m或5~10m的保护带、生态缓冲带或过渡带。通常由于天然的地形地貌等因素,在某些区域可能无法建立起足够的宽度的缓冲地带,但是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河床的纵向和横向结构进行控制,并在平面和垂直高程之间进行衔接[2]。同时,还要控制河滩地,对河流消落区的植物进行保护,保持其天然的生态护坡或灌木林,尽可能地保持天然的海岸线。

④我国乡村河流及微型水域治理工作薄弱,主要表现为"无人管、无人管、无钱管"、"散乱难管"等现象,加强河长制、湖长制、田长制及林长制等管理责任,使乡村河流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态资源或生产要素,实行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并纳入"国土空间"一张地图"管理。如果乡村振兴、农业产业的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着对其进行控制的问题,那么就应该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比较,对其进行最优化的规划,如果确实无法避免,那么就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和调整。

2保障办法

①在乡村河道中,由于人类行为(包括房屋建设、公路建设、垃圾土石方倾倒、河道砂石开采等),不得任意占用行洪空间,压缩河道过水断面,破坏河道自然岸线,改变河道纵向构造,改变河道原本的流向与过程,避免由于部分河道水力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导致河道下蚀或河岸窝塌。

②对小型湖泊等小型水域,也要禁止倾倒垃圾,填塘造屋,修路,建设广场等人类行为,并要避免农村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向小型水域的排入。若池塘塘内有显著的沉积,则需在冬天枯水期进行污泥清除,清除后的污泥适宜用作农田或园林的有机肥,并进行污泥的再循环使用,而不是原位堆积于水池堤坝之上,以避免雨水再次把污泥冲入水池。

③耕地中的微型水体通常是耕地中的孤立或零散的沼泽,要注意在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等方面,尤其是在高标准耕地的建设中,不能随意排出这一类型的微型水体,也不能随意倾填填土、挖填等占用水库的地下蓄水空间,以免其汇流区域及径流发生显著变化;保护小流域内的挺水、浮水、沉水植物和水环境中的水生动物,将小流域内的生态水位调节到某一临界点。

④把乡村河流、小流域水域、小流域水域等列入乡、村河长的工作范畴,实行精细的治理。在村规民约和公益广告中,积极推行河长和湖长制度,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河道治理。在乡村推行“民间河长”制度,将乡村河流、小水面生态环境的控制与维护纳入到村委、村居群众的共同监督之中。

⑤要强化对未被人为毁坏的自然河流的保护,对这一类型河流实行空间控制,并在河流左右岸原则上,不允许将其作为建筑用地;在此基础上,对河道进行垂直建设,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不得擅自修建堤防、挖沙、改线等。

⑥将乡村河流、小流域等区域的河流、小流域等纳入到“智能水利”或“智能生态环境监控系统”中,做到“监控无死角”,并开展水质、水、动物等方面的定期监控,建立档案。

四、总结

乡村河流和微型水域是我国“三农”发展和“三生”发展的主要资源,是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和保护农田土著微生物的主要场所,也是继承乡村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对乡村河流和微型水域的保护和开发是实现乡村振兴、农业种养殖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对乡村河流与微型水域进行控制与保护,旨在维持乡村河流与微型水域的天然生态系统,使其在生存环境与生产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在与乡村河道与小微水体有关的各种规划建设项目中,都要对乡村污水的排放进行严格的限制,不能因为垃圾倾倒等而对乡村的水质产生影响,更不能对河道和小微水体的行洪或蓄滞洪空间进行侵占,并对河道横向与垂直结构和小微水体的自然岸边进行干扰。乡村河流与微型水体与农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提出,要对乡村河流进行具体的生态管制和保护,让百姓们能够充分地感受到优美的生态环境给他们带来的宜居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徐建宇,林安川,胡一多,等.农村河道分散式污水处理设计研究[J].云南冶金,2022(2).

[2]吴灵叶,韩雨宸,盛宇清,等.常熟市乡村小微湿地管护与可持续利用探讨[J].湿地科学与管理,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