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研究

曾鹏

湖北衡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湖北省武汉市430070

摘要:当今社会,建筑工程事业突飞猛进,工程项目建设节奏持续加快,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控制面临更高要求。当前形势下,有必要立足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实际,创新运用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方法,丰富延伸检测技术链条,以全面优化提升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条件。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

1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的重要性

(1)安全性保障。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结构材料之一,主体结构的强度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至关重要。通过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可以确保混凝土的承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从而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2)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强度检测是对施工质量进行监控和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时监测混凝土强度,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材料配合比不合理、养护不当等,从而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确保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目标。(3)施工进度控制。混凝土强度检测可以提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信息,这对工程进度的控制至关重要。根据检测结果,可以合理安排后续施工工序和拆模时间,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节约时间成本。(4)资源合理利用。混凝土强度检测可以帮助评估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效果,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检测结果,可以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方案,避免浪费材料和资源。

2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

2.1钻芯法

2.1.1使用条件

钻芯法是建筑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的常用方法,其操作过程相对简便,具有显著经济性和效率性特点,可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更多数量的混凝土结构强度检测任务。若主体结构混凝土构件试块抗压强度测试结果存在明显偏差,则可采用该方法进行检测,对存在明显偏差的数据予以剔除,获取全面系统可靠的检测数据。

2.1.2检测过程

在钻芯法检测技术应用过程中,应根据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客观实际特点,首先选择符合实际的现场钻芯位置,全面细致了解主体结构设计条件和既有状态等,形成具备可行性的检测技术方案。针对主体结构的不同类型构件,实施不同的检测规范,优先选择受力较小的构件进行钻芯取样。在该基础上,对试块强度与刚度等进行试验检测,获取其弯矩最小值、刚度系数与截面平整度等技术参数。通过对比分析结构力学理论,对获取到的技术参数进行分析,最终对构件状态做出评价。

2.2回弹法

回弹法检测技术的确具有灵活性,并且可以避免对建筑主体结构造成破坏影响。该方法使用专业化的检测仪器设备,通过向被检测对象发射声波信号,然后分析和辨识回弹回来的信号,从而判断混凝土构件的实际状态。使用回弹法检测技术进行测试时,需要使用专门的仪器设备,如回弹仪。仪器设备发射声波信号,当声波传播遇到阻力时,会产生回弹。通过测量回弹幅度,并结合经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辨识,可以推断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然而,回弹法检测技术对仪器设备的依赖性较强。只有使用专业的回弹仪和合适的仪器参数,才能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此外,回弹法检测技术还需要辨识混凝土中的粉煤灰和外加剂等干扰条件,以防止检测数据产生误差。

2.3超声回弹综合法

现代检测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实践应用为建筑主体结构检测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手段。其中,超声回弹综合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技术,可以用于混凝土强度的非破坏性检测。超声回弹综合法通过将超声波传入混凝土结构中,测量回弹的幅度来估算混凝土的强度。该方法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特性,通过测量回弹幅度来推断混凝土的强度。这种方法具有非破坏性、快速、简便等优点,可以在现场进行实时检测,不需要取样送实验室进行试验,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超声回弹综合法的实现依赖于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数据处理方法。现代超声仪器可以通过高频超声波传感器和精确的测量系统实现快速、准确的回弹幅度测量。同时,数据处理方法的创新也使得对检测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更加科学和可靠。

2.4现场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的优化选择

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在适用条件与过程控制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所形成的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同样差异明显,需要根据主体结构状态予以优化选择。对此,可在混凝土强度检测实践中,综合运用强度平均相对误差和相对标准差等,有效把握混凝土声速值、碳化深度、抗压强度、原始数据等,绘制形成统一测强曲线。通过观察分析,以统一测强曲线为依托,选择偏离幅值最小的检测方法,确保能够与混凝土强度技术检测标准规范相契合。

3优化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成效的方法对策

3.1运用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检测信息系统

一方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混凝土强度检测质量指标体系,在对混凝土强度检测状况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搭建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检测质量指标平台,将相对复杂的检测数据参数融入其中,对建筑主体结构质量与等级类型等进行建模处理,对潜在的强度缺陷问题进行仿真优化,将现代先进检测技术作为提升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成效的工具载体。另一方面,实现信息系统与混凝土强度检测过程的关联,通过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对检测数据信息进行权衡分配,及时采集设施设备运行数据的频率,优化其分析功能的整体效果。做好混凝土强度检测质量评定和处理时机选择,建立混凝土强度检测数据误差处理机制,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做好信息系统管理维护。

3.2完善细化混凝土强度检测成效评价

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成效评价指标,结合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实际需求,从其工期、质量、技术、设备、人员、成本等客观要素出发,构建形成具有针对性的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成效评价体系,对混凝土强度检测及检测技术方法运用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进行全面细致评价,将精细化的混凝土强度检测价值要求予以融合。突出混凝土强度检测成效评价的客观性,防止人为主观倾向的影响。强化检测成效评价结果的运用,高度重视其实际价值,将其作为调整与改进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路径的重要参考与依据,推动混凝土强度检测始终向着更高水平的方向迈进,协调与衔接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之间的关系,形成良性互动发展。

3.3提高检测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灵活运用检测技术方法

强化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理念,强化对检测现场的监督与指导,及时纠正规范混凝土强度检测违规违章操作行为,将潜在的检测数据误差消灭在萌芽状态,将混凝土强度检测质量理念融入检测实施全过程。将先进技术的引进作为提升混凝土强度检测成效的重要载体,形成基于新技术的混凝土强度数据信息分析处理机制。同时,采用更加先进的检测技术方法,可大大提升混凝土强度检测效率。首先,可采用传感技术,通过特定传感仪器设备向被检测对象发射可直接量化的无线光波,根据反馈后对采集到的信号强度,建筑主体结构状况进行评价,实现质量监控和安全评测;采用激光技术根据明暗图像的信息,对主体结构构件强度发展趋向作出预测。

4结语

综上所述,受检测技术、过程控制与数据分析等条件影响,当前建筑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实践中依然存在诸多短板,不利于实现最优化的检测效果。因此,技术人员应摒弃陈旧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模式束缚,强化对专业化技术方法的优化运用,建立健全全流程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框架,优化整合既有技术资源要素,为全面优化提升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成效奠定基础,为促进建筑工程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曹阳,章文超.浅析建筑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的检测及其检测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2(19):344.

[2]马跃文.高层建筑主体结构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中回弹法的应用[J].建筑知识(学术刊),2021(10):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