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距离小断面水工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长距离小断面水工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曾钦泓

中国安能建设集团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四川省成都市,611130

摘要:目前,国内长距离引调水工程以引水隧洞形式为主,此种形式适用于交通不便、开挖难度大、覆盖层较厚的山岭地区,通过设计并开展施工作业,可以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和量少的问题。文章依托工程的引水隧洞符合长距离、小断面特点,单头掘进工作量大、工作面小等因素限制了施工技术的正常应用。为此,要结合施工区域的环境特征合理应用多种施工技术。

关键词:长距离;小断面;水工隧道;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该工程是城市水资源配置项目,隧道整体穿越多条河流,文章研究的区域是供水工程引水隧洞处。引水隧洞长8.89km,开挖断面面积为8m2,满足长距离、小断面特征。设计纵坡为1/1400,设计流量为2.1m3/s,属于自留无引水隧洞类型。横断面为圆拱直墙型和马蹄型两类,净断面尺寸为2.1m×2.5m(宽×高),其中,圆拱直墙型的顶拱圆心角为180°,拱高1.05m,直墙段高1.50m,净宽2.1m。施工区域的地质环境恶劣,岩体坚硬,对应采取的喷锚支护技术形成的洞身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厚30cm,选用C25混凝土。

2施工技术应用

2.1爆破

因施工区域的地质环境恶劣,岩体坚硬,引入爆破技术,通过掏槽扩展自由面,使爆破开挖施工顺利开展。依据现场施工环境,利用手风钻钻孔的方式,使用岩石乳化炸药,所设计的孔深长度为2.0~2.2m,钻孔直径为42mm,循环进尺长度为1.8m。在隧洞开挖断面的下部布置掏槽孔,形式为直孔掏槽。空孔的设置要基于钻孔设备,因在爆破阶段并未使用大型设备,因此,空孔直径较小。最终,结合现场试验结果确定设置1个主掏槽孔、4个辅助掏槽孔和8个空孔,组成以四角柱状掏槽为基础的多空孔直孔槽。每次进尺1.8m左右,按照三段分批起爆的形式开展爆破作业。依照形式设置装药结构,应用空气间隔装药光面爆破技术,针对不同条件下的岩体结构和轮廓孔特点,合理规划装药形式。共设15个轮廓孔,Ⅰ类、Ⅱ类底板与围岩侧墙周边和顶部弧线段周边孔间距分设为70cm和65cm,其余Ⅲ类围岩侧墙周边和底板孔间距适当缩小,对应调整装药量。

2.2开挖

该项目采用了电动铣挖机开挖技术,并以超前小管棚作为保护。具体施工过程如下:(1)布置φ42mm管式超前锚杆。按照纵向间距为0.6m、环向间距为0.2m的方式布置超前锚杆。与前段超前管棚搭接3.5m,钢管前端范围内设置间距0.5m、孔径10mm的梅花形注浆孔。(2)遵从短循环土洞开挖原则。控制循环进尺管控在低于1.2m的范围内。使用纯水泥浆灌注超前管式锚杆,小管棚外插角度为15°左右。(3)确定小管棚位置。根据设计图纸,在打孔前确定小管棚位置,并明确标记打孔位置。控制孔口偏差、成孔直径和孔深,要求误差不得超过50mm。在打入小管棚阶段,使用高压风机吹出管棚内砂石,并使用塑胶泥封堵安装后出现的岩石裂隙和导管外孔口。(4)注浆作业。在注浆作业前,检查开挖面周围是否存在杂物等,清除干净后,使用注浆机将混凝土喷射于洞壁,保证厚度为50~100mm。注浆过程中结合使用的注浆原材料适当调整与开挖的间隔时间,一般为5~8h。为实现安全施工,要预留一定区域不进行开挖作业,该项目预留的掌子面长1.8m,能够有效避免孔口跑浆。

2.3塌方处理

施工常见塌方问题主要出现在主洞、侧拱和顶拱处,可能导致掉块和塌方等现象,严重影响施工区域(例如掌子面)的安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用相应的处理技术,以便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施工。在该项目中,4号支洞的超前小管棚被塌方的岩土块砸毁。塌方位置周围的岩土含水量较高,导致掌子面的左右侧墙滑塌和挤出,隧洞上部结构的稳定性受到损害,需要积极处理。处理方法包括:将竖向支撑与半圆形拱架的一端焊接在一起,另一端与支洞拱架顶部形成稳固结构。先稳定主洞断面的一半区域,然后在另一区域布置超前管棚,并将主洞拱架安装在管棚下部,同时要求保持安装区域的整洁性。在确认主洞断面稳定后,逐步向上下游方向施工,并架设拱架。超前管棚的设置要求倾斜角为5°,环向间距为10cm,超前管的长度为7cm,管径为φ48mm。根据"洞渣稳固为先、开挖上下导坑为后"的原则,使用I12工字钢支护顶部。下导坑的开挖和支护作业与上导坑类似,支撑位置在拱架的直腿段,通过封闭拱架的方式完成底拱的施工。底拱使用1.5m长的φ20mm锁脚锚杆,安装在加宽段的底部。人工开挖的掘进方向从自支洞的掌子面开始,逐渐向主洞方向施工。竖向支撑使用I12工字钢,间距设定为0.5m,支撑设置在每1.5m的进尺处。在竖向支撑和支洞拱架之间焊接主洞靠支洞侧的顶拱架,并在拱架上喷射C20混凝土。采用缓慢开挖主洞断面另一侧的作业方式,当整个断面结构完整后,焊接主洞另一侧所加设的竖向支撑和拱顶。

2.4变形处理

为了应对隧洞收敛变形问题,该工程采取了以下处理方案:(1)选择变形量较小的区域作为工作面,进行扩挖施工,并在测量放样后描绘轮廓线。根据收敛变形监测结果,预留围岩变形空间,并适当增大尺寸,以减少变形的影响。(2)运用超前管棚支护技术,管棚的长度为4m,环向间距为26cm,角度为5°。采用跳跃式前后支撑形式,在岩层内搭建前后管棚。这样可以提供有效的支护和稳定作用。(3)由于变形程度较深,需要使用I16工字钢来安装新的拱架。两榀钢拱架之间的连接筋采用剪刀型设置,原材料为φ22mm钢筋。在连接完成后,立即进行混凝土喷射,以确保整体的稳定性。这些处理方案旨在控制隧洞收敛变形,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选择适当的工作面、预留变形空间和采用超前管棚支护技术,以及使用合适的钢筋和混凝土喷射,可以有效遏制隧洞收敛变形的发展。

2.5二次衬砌施工

二次衬砌施工技术应用于洞身开挖支护后,按照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现浇厚度,采用人工钢筋制安的施工方式,联合应用混凝土现浇泵和钢膜车完成现浇作业。结合工期工程要求、交叉干扰、围岩变形量释放情况等设计施工方案,运用分段分时作业手段,在拱顶下沉速度低于0.15mm/d、围岩变形量超过80%总设计变形量、水平收敛速度低于0.20mm/d、整体呈现变形速度放缓态势后进入二次衬砌施工。在钢筋制安环节,钢筋的质量与成型结构稳定性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在钢筋厂集中加工后就加工质量和钢筋参数进行抽检,在保证同一批次材料质量达标后方可使用三轮车等运输至施工位置。按照片网形式人工绑扎点焊,并将形成的结构架立固定在施工位置,结合施工方案预埋灌注管。架模环节在钢筋制安后,在轨道上安装铁质马凳,保证稳定后进入伸缩缝和止水带安装阶段。主要使用钢模台和全站仪,实现安装和高程等参数检查作业目标。浇筑环节要提前将砂、石和水泥加入拌和机,在混凝土运输至工作点后,连接混凝土泵不断输送至拱顶,在输送管支持下,不断自前、后、中间位置压入至模板台车内。为防止底拱无模浇筑出现偏压问题,伴随浇筑高度的上升,侧拱模板的高度也升高,以保证两侧拱处于同一上升速度。浇筑完成后对封顶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检验,在其强度超出5MPa后进入拆模作业。细致检查所拆模板是否出现缺棱断角,如若出现缺陷,应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完成修补,不得自行操作。

3结语

在长距离小断面水工隧道工程施工中,要根据施工条件和地质条件合理选用施工技术。文章举例的水工隧道引水隧洞施工主要应用爆破技术、电动铣挖机开挖技术、二次衬砌施工技术和塌方变形处理技术,能保证结构稳定,满足施工环境和作业要求。

参考文献

[1]肖瑶瑶,王刚,李梦瑶,等.考虑围岩流变特性的隧洞锚喷支护可靠度分析[J].人民长江,2023,54(3):179-183.

[2]段亚辉,杜洪艳,苗婷,等.水工隧洞混凝土施工期气温演变规律监测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2,18(增刊2):884-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