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身心健康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2

浅谈如何提升身心健康的几点思考

赵玉兰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蒙医医院

【摘要】有了身体的健康,但没有心理的健康,我们也会陷入困境。那将是另一种深渊--精神的无望!我们只有拥有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健康的人格,才能正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才有满足感、意义感和快乐感!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针对此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如何提升身心健康方面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浅谈   如何   提升   身心   健康   思考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从蒙医角度来看,获得身心健康的基本要素有:合理的营养(均衡科学的营养结构);必要的休息(含睡眠);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节律,有张有弛,无不良嗜好);科学的健身锻炼(适度的运动);科学的健心(保持心理平衡,调节心理状态)。对于大学生来说,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树立科学健身、健心的观念

所谓科学健身,就是在了解并遵循人体自身活动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效进行的健身活动。所谓科学健心,就是了解并遵循人体自身心理活动及变化规律,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积极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水平。树立科学健身、健心的观念,就是要认识到:身心健康主要靠后天获得,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是后天培养和锻炼;人的健康需要维护和发展;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必须科学;健身和健心必须紧密结合;健康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参加体育锻炼是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良好的情绪是有效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条件。

二、坚持体育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来自锻炼。体育锻炼既是身体的活动,又是心理的活动、社会的活动,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人的生活满足感和生活质量。具体说:

1.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各种身体素质。

这是因为身体锻炼是在特殊条件和特殊环境下进行的,有机体必须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发挥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如神经调节、呼吸加强、血液循环加快,这样天长日久,各种身体素质就会不断提高。

2.体育锻炼能够培养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亦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观的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从锻炼中培养起的意志品质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3.体育锻炼能促进心理健康。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各项体育活动都需要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定的信心、坚韧刚毅的意志、勇敢果断的性格等心理品质作为基础。因此,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对培养健全人格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三、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人格是指个体内的行为倾向性,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整体与个体的心理要素,是一种具有动力一致性、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良好的人格品质主要包括:(1)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最能体现一个人人格健康的程度。人格健康的人乐于与他人交往,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2)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情绪标志着人格的成熟程度,人格健康的人情绪反应适度,具有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反映了人与社会的协调程度,人格健康的人能够和社会保持良好地密切地接触。(3)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本质力量的表现。

四、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五、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这个阶段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就是要正视现实,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培养自己的调节能力,以逐步消除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所带来的紧张和压力。

六、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与人合作的意识,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在新的环境下适应新的角色,这是事业成功的前提。人际交往中情感的输入输出,还可以使个人的安全感得以增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较强的心理承载力也能由此建立。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因此,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

健康的体魄是合格人才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生活和工作都是属于艰苦复杂的体力加脑力的劳动过程。人们要圆满完成生活和工作任务,单凭满腔的热忱和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以健康的体魄做后盾。所以,人们要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讲究卫生,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锻炼身体也是锻炼意志和毅力的过程,如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持之以恒,必将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郭荣光,李学德.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关系初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8(03):91-93.

[2]郑鸿.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J].沈阳大学学报.1996(03):24-26.

[3]祝蓓里.为实现全民健身战略而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有氧运动与身心健康[J].体育科研.1995(0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