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3

优质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宋淑敏 魏少婷 谢瑞霞

莘县中心医院  山东莘县 252423

【摘要】目的:探析优质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筛选并统计研究者所在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内看诊的80例血液净化病人开展本次研究,主要依据采取就诊序号先后顺序法分组,其中传统组病人在治疗期间给予一般护理干预方式,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干预模式,观察各组病人干预后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干预组与传统组病人干预后低血压、肌肉痉挛、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几率分别为5%、27.5%,数据统计存在差异性(P<0.05)。干预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以及抑郁情绪评分调查统计存在差异性,且干预组各项负面情绪评分较传统组相比较大幅度下降,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病人临床监测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血钙、血尿素氮、血钾、β2微球蛋白等数据结果均较传统组明显降低,统计有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本院血液净化病人,在开展治疗期间,联合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取得较好疗效,可以有效改善负面情绪,起到预防并发症发生的作用,具有临床推荐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优质护理;血液净化;护理;并发症;影响

血液净化也称为血液透析,该治疗方式是临床上一种肾脏代替疗法,主要通过特点装置将血液引出并进行净化,可以有效祛除血液中的有毒物质、代谢产物,以便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起到治疗疾病,延长病人生存时间的目的。血液净化治疗手段主要常用于慢性肾脏疾病终末期、尿毒症晚期以及一些急性中毒疾病,取得比较理想疗效,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但是血液净化方式属于侵入性手术操作,具有一定风险性,在血液净化过程中机体氨基酸以及有机蛋白质等成分容易流失,极易引发感染、肌肉障碍等并发症,增强病人疼痛感,严重影响透析效果[2]。因此,在临床上面对血液净化病人,有效控制并发症几率、提高病人生存几率是治疗的重要步骤。有效护理管理工作在血液净化过程中,可以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发生,对改善临床体征和负面情绪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中针对筛选的80例血液净化病人辅助优质护理干预的对降低并发症几率的影响进行探究与分析。

1、临床资料

1.1基础统计资料

回顾性筛选并统计研究者所在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内看诊的80例血液净化病人开展本次研究,主要依据采取就诊序号先后顺序法分组。传统组40例病人包含男性与女性分别各25例、15例,年龄搜集范围:35~72岁,年龄统计均值(53.5±6.8)岁,疾病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糖尿病肾病13例、尿毒症7例、高血压肾病5例;干预组40例病人包含男性与女性分别各24例、16例,年龄搜集范围:36~72岁,年龄统计均值(54.2±6.2)岁,疾病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14例、糖尿病肾病12例、尿毒症6例、高血压肾病8例。上述样本病人基线资料相似性较高,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机制:①均符合血液净化相关标准;②且病人入院后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基本稳定。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患有严重脏器损伤病人;②合并严重精神障碍病人;③合并严重外伤病人以及深静脉血栓病史病人;④合并恶性肿瘤疾病病人等。
1.2方法

传统组病人在血液净化期间给予常规护理流程干预,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加强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干预:对于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组织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与培训,不断优化服务观念,树立优质服务意识,尽可能调动服务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护理服务质量;(2)心理干预:血液净化病人由于长期经受病痛折磨,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绝望等负面心理状态,影响血压稳定性,对治疗产一定不良影响,护理人员多密切观察病人情绪变化,并及时疏导干预,分散病人对病情专注力,同时告知病人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治疗成功案例,增强病人治疗信心与积极性,并在治疗期间多鼓励与关爱病人,让病人感受到来自外界的支持,再次为病人创造温馨、干净整洁的病室环境,光线适宜,温湿度适宜,让病人有一个舒适的环境体验,也可以缓解紧张情绪。(3)健康宣教:在开展血液净化治疗之前,详细为病人及家属介绍治疗措施的重要性、有效性、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情况,护理人员结合病情、心理状态、身体情况综合评估,耐心解释病人存在的疑问,提高病人积极配合度,并针对病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问题,告知病人预防措施,减轻病人担忧情绪;(4)血液净化专项护理干预: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并在穿刺治疗中,对水肿、皮损部位避开,并在透析过程严密观察病人穿刺点部位有无出血现象、以及皮肤颜色变化等,若存在血肿则需要应用冰袋进行湿敷,护理人员在保持动静脉内瘘通畅的情况下,对穿刺点内瘘手臂进行清洁,但对于穿刺点部位,尽量避免水接触,且对于渗血及渗液部位及时更换透明贴处

[3];(5)并发症护理干预:若在血液透析期间发生高血钾等并发症,需要及时调整饮食方案,限制含钾食物的摄入。若发生低血压并发症,及时根据病人情况以及透析耐受程度,减缓流速,延长血液透析时间,并通过静脉输液方式补充机体蛋白质以及调节机体电解质平衡,从而可以改善贫血;对于肌肉痉挛情况,需要及时调节超滤速度,改善机体外循环渗血,必要时选择肝素进行治疗;同时对于动静脉穿刺生理性位置将患侧肢体抬高、伸直,并注意局部保暖及避免患侧肢体受压,可保持血流导管通畅[4]。(6)饮食干预:对于血液透析病人结合病情变化、机体体重以及营养状况,针对性制定膳食干预方案,并在治疗期间计算每日水、纳、钙、钾等含量摄入,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等食物摄入,禁食辛辣、冰冷等食物摄入,保证机体营养供给,增强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

1.3观察指标

经不同护理模式后,各组病人净化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血压、肌肉痉挛、高血压、高血钾)、临床监测指标(C反应蛋白、血钙、血尿素氮、血钾、β2微球蛋白)以及负面情绪指标进行评分统计。负面情绪包括焦虑、抑郁情绪。分别采用SAS、SDS量表[5]评分表示:SAS、SDS评分大于50分,表明有焦虑或者抑郁情绪,且情绪与分值呈反比,分值越低表示病人心理状态越好。

1.4统计分析

依据SPSS14.0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中以试验相关值%表示,行X²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统计确认结果之后,有明显差异,则判定:P≤0.05。

2结果

2.1 组间病人并发症发生几率统计分析

干预组与传统组病人干预后低血压、肌肉痉挛、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几率分别为5%、27.5%,数据统计存在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组间病人并发症发生几率统计分析

组别

n

低血压

肌肉痉挛

高血压

高血钾

总率

干预组

40

1(2.50)

1(2.50)

0(0.00)

0(0.00)

2(5.00)

传统组

40

4(10.00)

3(7.50)

3(7.50)

1(2.50)

11(27.50)

/

/

/

/

/

7.439

P

/

/

/

/

/

0.006

2.2 各组病人干预前后负面情绪评分统计

干预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以及抑郁情绪评分调查统计存在差异性,且干预组各项负面情绪评分较传统组相比较大幅度下降,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各组病人干预前后负面情绪评分统计

组别

例数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组

40

59.25±2.27

41.23±1.28

61.78±2.33

43.89±1.32

传统组

40

58.96±2.33

52.56±1.36

61.11±2.42

52.69±1.59

t

-

1.088

38.368

1.261

26.932

P

-

0.273

0.000

0.210

0.000

2.3组间病人临床监测指标记录统计对比

干预组病人临床监测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血钙、血尿素氮、血钾、β2微球蛋白等数据结果均较传统组明显降低,统计有差异性(P<0.05)。详情见表3。

表3  组间病人临床监测指标记录统计对比

组别

n

C反应蛋白mg/L

血钙mmol/L

血钾mmol/L

血尿素氮nmol/L

β2微球蛋白nmol/L

干预组

40

8.56±1.46

2.23±0.59

4.76±1.22

5.69±1.18

1.89±0.22

传统组

40

15.46±1.55

1.14±0.38

3.49±1.15

7.58±1.37

4.55±0.48

t

/

20.494

9.823

4.790

6.564

31.861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对于当前临床常见肾脏功能衰弱疾病治疗方式多采用血液透析,是比较广泛一种替代疗法,通过将机体血液毒素引流,并进行进化,可以最大程度的清除机体毒素,可以促进器官功能有所恢复,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方式[6]。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统计显示:通过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生存时间超过5年约占10%左右,说明血液透析治疗对肾脏衰弱疾病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7]。但由于血液透析治疗时间较长,高昂的治疗费用以及治疗期间痛苦不堪,体质较弱病人不能长期耐受,极易使病人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病人长期承受生理疼痛、心理障碍以及经济压力,使病人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严重影响身心健康[8]。加上血液透析治疗方式是一个间断性措施,病人出院在家休养期间,缺乏对血液透析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相关因素,极易发生低血压、高血钾、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增加病死几率。

优质护理干预是一种针对性、综合性、全面性护理管理模式,以病人为护理核心,树立优质服务观念与意识,通过心理疏导、健康宣教、专项干预、饮食指导以及并发症护理等方式,降低并发症几率,提高整体预后疗效,与相关学者研究记载结果相一致[9]。本文研究中通过开展优质护理干预的干预组与传统组病人干预后低血压、肌肉痉挛、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几率分别为5%、27.5%,数据统计存在差异性(P<0.05)。干预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以及抑郁情绪评分调查统计存在差异性,且干预组各项负面情绪评分较传统组相比较大幅度下降,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病人临床监测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血钙、血尿素氮、血钾、β2微球蛋白等数据结果均较传统组明显降低,统计有差异性(P<0.05)。在病人血液净化期间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贯穿在每项干预措施中,从简述血液透析相关知识,以及评估病人疾病严重程度,让病人明白认识到透析治疗的必要性,了解整个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以便提高病人积极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病人心理压力与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并给予鼓励与支持,增加病人治疗信心;同时及时清洁穿刺点部位渗液,及早更换敷料,可避免内瘘闭塞以及动脉瘤样扩张的发生。对于日常生活中,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营养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并限制钠盐、钾的摄入,预防高钾血症发生。

综上所诉:针对本院血液净化病人,在开展治疗期间,联合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取得较好疗效,可以有效改善负面情绪,降低各项临床监测指标,起到预防并发症发生的作用,具有临床推荐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静祎. 优质护理在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22,38(12):131-133.

[2]蒋良波,袁芳. 优质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01):124-126.

[3]席文. 标准化舒适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对心理状况及不良并发症的影响评价分析[J]. 中国标准化,2021,(24):262-265.

[4]卜晓红. 整体护理在重症脓毒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2):8-10.

[5]李小卿. 综合护理对血液净化治疗患者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2):134+143.

[6]徐春婷,王思轩,胡佩媚. 集束化护理在危重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科学,2019,9(14):145-148.

[7]冯青,王霞,马慧,费娜,李平. 分阶段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使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129-131.

[8]张佳慧,李辉文,邝丽霞. 综合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及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2017,23(27):171-173.

[9]吴凤琴. 质控管理对血液净化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17,30(15):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