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姜茶循经涂擦法在60例风寒夹湿型感冒病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8
/ 3

侗族姜茶循经涂擦法在60例风寒夹湿型感冒病患者中的应用

陆秋兰  方艳萍 吴丽秀

南宁市中医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侗族姜茶循经涂擦法对风寒夹湿型感冒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标准纳入在我院门诊风寒夹湿型感冒病患者60例,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抗感冒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口服抗感冒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侗族姜茶循经涂擦法干预。在治疗前、治疗1天、治疗2天、治疗3天根据症状进行总体疗效评定,比较两组风寒夹湿感冒病患者干预后对其各项指标的影响,通过临床症状积分量表进行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3天后,两组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 侗族姜茶循经涂擦法对风寒夹湿型感冒病患者治疗比传统方法效果明显

【关键词】 侗族姜茶;循经涂擦;风寒夹湿型感冒病

风寒感冒是指感受触冒风邪,导致邪犯肺卫,卫表不和的常见外感疾病,以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为特征。是呼吸内科最常见的一组疾病。西医上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简称上感)。以病毒多见,占70%~80%,细菌感染占20%~30%[1]。全球每年约有10亿流感病例,300万~500万重症病例,死亡约29万~65万人。据估计,全球每年与季节性流感相关的呼吸道疾病死亡人数达65万[2]。风寒夹湿型感冒病在风寒感冒中的占比约50%。目前,西医上以抗病毒、退热治疗为主,普遍使用抗生素治疗已成为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但若抗生素治疗非复杂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当使用,既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同时也存在着加重病菌抗药性的问题。而中医治疗上主要以辛温发汗为治疗原则,针灸、拔罐、穴位贴敷、中药小青龙汤、麻黄荆防合剂等方剂口服取得了一定的疗效[3],但是临床上大部分患者认为中药内服味较苦,针灸具有痛苦性,拔罐操作不方便、穴位贴敷皮肤易过敏等因素不愿接受或坚持中医治疗,因此寻求一种操作简单方便,易取材, 成本低,无痛性,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以风寒夹湿型感冒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应用侗族姜茶循经涂擦法对风寒夹湿型感冒病的临床疗效,为促进此类患者康复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2年1月至2022 年 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风寒夹湿型感冒病患者60例,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 15 例,女 15例,年龄 35~60 岁,平均(50.51±08.62)岁。实验组:男 16 例,女 14 例,年龄 36~60 岁,平均(49.62±10.54)岁。以上基础资料,两组间经计算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定并批准实施此项研究。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感冒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且符合下列入选条件:① 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出现鼻塞、流清涕、喷嚏、咽痒、头痛、鼻后滴漏感,体检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② 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胸部X线阴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感冒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中符合风寒夹湿型感冒的诊断标准,主症:身热不扬, 头痛如裹, 身酸痛, 鼻塞, 流清涕, 咽痒, 口不渴或喜热饮, 舌苔薄白而润, 脉浮或浮紧。

1.2.2  纳入标准  风寒夹湿型感冒病程不超过3天,年龄>14岁,≤60岁清醒患者。①伴有发热,体温37.0℃≤T≥38.5℃、鼻塞、流涕、咽痒、头痛等风寒夹湿型感冒症状者;②可配合侗族姜茶循经涂擦法治疗,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3  排除标准  ①患有严重皮肤病、过敏及不适宜涂擦疗法者;②伴有严重恶性肿瘤、心血管、水肿及精神病者;③治疗前静脉使用抗生素、依从性差者。

1.2.4  治疗方法 

(1)对照组:布洛芬片(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口服,一次1-2片,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内不超过4片;氨麻美敏片(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口服,一次1片,每6小时服1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三天为一疗程。

(2)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侗族姜茶循经涂擦法治疗。将直径约5cm老姜片去皮,切成约3cm厚片,放入微波炉高热2分钟,温度达70℃,取10ml三江茶油摊于6*8cm的纱布上,将摊有三江茶油的纱布涂抹在背部,配合将热好的姜片撒上食盐(食盐盖住姜片面厚度即可,用老姜片在背部风门、肺腧、脾腧、肾腧等膀胱经位置由上往下,由外往内进行推按,20-30分钟,每日1次,每次至少间隔12h,连续3天为一疗程,涂擦力度以患者舒适为宜,操作者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反应。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治疗前、治疗1天后、治疗2天、治疗3天后由指定护士对两组患者的鼻塞流涕、头痛、发热症状进行评定,各项分值范围 0~6 分,分数越高症状程度越重,治疗3天后进行总体疗效评分。

1.4临床疗效评价  疗效评定采用尼莫地平法,即〔(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痊愈:鼻塞流涕、头痛、发热等主要症状消失,总评分减少90%以上。

显效:病情相对稳定,鼻塞流涕、头痛、发热等症状明显减轻,总评分减少70-89%。

有效:病情欠稳定,但鼻塞流涕、发热、头痛减轻,总评分减少30-69%。

无效:鼻塞流涕、发热、头痛及一般情况无改善或加重者,总评分减少<30%。

具体疗效评定标准见以下表1。

1  疗效评定标准

症状     分值

无(0)

轻度(2)

中度(4)

重度(6)

发热

体温37.0-37.5℃

体温37.6-37.9℃

体温38.0-38.5℃

鼻塞流涕

有轻微鼻音,偶有流涕

鼻音较重,偶打喷嚏,经常擤涕

鼻音严重,经常打喷嚏,必须持续擤涕

头痛

头痛能忍受,不影响生活

头痛尚能忍受,生活有一定影响

头痛不能忍受,必须要靠药物解决

1.5  质量控制  对参与本操作的护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学习。固定2名护理人员,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及时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疗效。由操作护士发放评分量表,对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天后、治疗2天、治疗3天后的症状进行总体疗效评分。

1.6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经过统计分析可知,治疗1天后、治疗2天后评分较治疗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3天后两组鼻塞流涕、头痛、发热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3。

2  两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x±s,分)

鼻塞流涕

头痛

发热

疗前

疗后

疗前

疗后

疗前

疗后

对照组

16.23 ±6.15

10.51 ±3.31

7.11 ±1.12

4.22±0.86

8.30 ±2.12

4.22±2.01

实验

16.24 ±6.11

2.25±0.92

7.12±1.09

2.15 ±0.52

8.31±2.09

1.17 ±0.42

t

0.014

21.763

0.075

20.136

0.040

19.357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例(%)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0

18

9

2

1

96.67

实验组

30

12

6

8

4

86.67

χ2

8.657

P

0.005

3 讨论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其起因通常因劳累,再加上吹风或受凉[4]。现代人持有“感冒自愈”观念者居多,感冒后不主动就医,加之嗜食肥甘厚味、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致使机体代谢缓慢,一旦外感风寒,治疗不及时,便易于化火,产生诸多变证[5]。风寒感冒患者的症状包括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6]。虽然辛温解表治法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崇尚自然,回归自然,追求一种无毒无害纯中医绿色治疗方法。

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 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茶油是一种植物油, 其富含山茶皂苷、山茶苷等,具有抗菌及抗血小板作用,有良好生物膜流动性,能滋养和软化血管,可增强血管弹性和韧性,预防血管硬化和脆化,改善血液循环等[7]。而膀胱经主表, 为“六经藩篱”, 五脏六腑的背腧穴都位于膀胱经上, 刺激膀胱经上背腧穴可以达到调理五脏六腑功能的目的[8]。生姜茶油两者联合广泛涂擦于背部督脉及膀胱经上,激发经络之气,通过穴位—经络—内脏相应的途径产生放大增益效应,达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鼻塞流涕、头痛、发热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实验组的疗效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侗族姜茶循经涂擦法对风寒夹湿型感冒病患者的治疗比传统方法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侗族姜茶循经涂擦法可有效缓解风寒夹湿型感冒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不适程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云天, 熊维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解读[M].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86-88.

[2]Zhang W,Wood J.The Globalinfluenza surveillance andresponse system(GISRS)-65 years of buildingtrust and sharing and a role model for global health security[J].Influenza Other Respir Viruses,2018,12(5):566

[3]王岸,谢婧娜,吴宏,等.小青龙汤加黄芩治疗风寒 感冒的最 佳 疗 程 研 究 [J].中 国 处 方 药,2022,20 (3):140-141

[4]李晨浩,李得民,樊茂蓉,等.明通治伤风颗粒治疗 风寒感冒患者50例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 医杂志,2021,62(24):2171-2175

[5]段传皓,季坤,赵海.基于“治未病”思想的升阳解肌法治疗风寒感冒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22,37(05):32-34.

[6]崔娜娟.荆防败毒散加味治疗风寒感冒临床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7,32(01):60-62.

[7]沈建福,姜天甲.山茶油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 [J].粮食与食品工业,2006,13(6):6-8

[8]陈柘芸,潘东洪等.温经姜疗在脾胃虚寒证胃脘痛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8,32(17),2730-2732

[9]王济梅.冬病夏治贴敷疗法与经络放大效应[J].中医药研究,2001,17(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