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势环境下的地质工程桩基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7
/ 2

复杂地势环境下的地质工程桩基施工技术

李茂江

640324199406181639

摘要: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各类工程项目如火如荼进行着,地质工程在其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其施工质量好坏也会对其他各类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带来极大影响,特别是在桩基施工方面,若遭遇复杂地势环境情况,不仅会为工程施工埋下诸多安全隐患,也会增大桩基施工难度。做好复杂地势环境下的地质工程分析工作,并结合所掌握的信息资料,对地质工程桩基施工方案进行科学规划,明确涉及到的操作要点,以保证最终桩基施工效果。鉴于此,文中对复杂地势环境下的地质工程桩基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复杂地势环境下;地质工程;桩基施工技术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势、地质情况各不相同,开展施工工作可以应用的技术也就各不相同。根据我国相关的地质研究结果,将地质层的强度划分成为轻微、轻度、中度三个等级,在复杂的地势环境中开展地质工程施工,首先需要对地质进行细致勘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的措施,以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1施工前准备

现场施工条件关系到桩基施工技术的应用,为此施工前要做好现场勘查工作。前期勘验主要针对水文条件以及地质信息上,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于提前制定处理方案。在桩基施工前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更有利于支持施工顺利进行,并提高施工效率。前期勘察工作应根据现场条件以及施工经验确定,结合施工方案明确机械设备、施工流程,根据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型号,以保证施工效率。

2复杂地势环境下的地质工程桩基施工技术

2.1实际施工顺序

在开展挖孔作业时,要尽可能选择发生地质坍塌机率较小的位置,并保障整个施工过程顺利和安全。实际施工步骤为:①场地平整,操作中可以结合现场,选择合适机械设备进行作业,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基础上,确保实际施工效果,并为后续开挖作业奠定良好基础;②测量放样,安排专门人员对现场进行测量放样工作,执行时除了要对水准仪、经纬仪等设施设备加以运用外,还要注意复核每个桩基坐标、高程等,确保坐标位置和高程准确;③开挖井孔,遵循自上而下逐层开挖原则进行施工操作,挖土的顺序为先中间部分后周边,允许尺寸误差为3cm。为防止坍孔和保证操作安全,需要在完成井口开挖作业以后,及时选择合适填充物进行填充;④开挖第一节桩孔,轴线经复核无误后,开始第一节桩孔开挖,作业时应从上到下逐层进行。若施工中遇到孤石、强风化岩层时,可以选用高气压缩机配合风镐进行掘进作业,并按照设计桩经加2倍护壁厚度控制,每节开挖高度控制在0.9~1.0m以内;⑤支模浇筑,为保证桩基施工安全和防止发生桩孔壁坍孔情况,就要在成孔以后设置混凝土井圈护壁,厚度应控制在15cm左右,而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周转使用,模板之间用卡具、扣件进行连接固定,针对桩孔护壁混凝土每挖完一节以后就要立即进行浇筑,将坍落度控制在80~100mm以内,确保孔壁的稳定性,然后再开展挖掘第二节桩孔和拆除第一节护壁模板作业。

2.2挖掘桩孔

在地质工程之中,挖掘桩孔的施工质量对于工程整体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实施挖掘桩孔操作时,需要首先控制各节的长度,保持其均处于100cm之内,如果桩体需要经过弱层基础,则还应将其长度缩减至少50cm。在挖孔过程中,易出现地层下不平坦情况,并导致桩体及周边岩体摩擦力度增加,如果施工环境较为狭窄,则应首先使用水磨钻将矿地挖空,如果土质矿层硬度较高,则可适当应用爆破法,以保障挖掘工作的顺利进行。

2.3地质处理

(1)地质环境处理。应用多层地质环境中,应该合理使用施工工艺,进行地质裂缝与孔洞的填充。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灌作业。若钢筋混凝土无法实现的情况下,首先进行基桩填充。在针对其的相关标准,使用冲击钻进行成孔作业。首先应该贮备好相应的填充材料。在即将面对洞顶的位置时,采用小冲击站进行施工,确保地质开采的安全性。(2)接近溶度100cms时,应该进行实施的检测工作,确保地质层内部的稳固性,一旦存在积水情况,紧要进行及时抽干,在进行正常施工。(3)当对地质开采后的顶部进行击穿后,若岩洞内部为空洞且无杂物。需要将内部积水进行完全抽干,然后进行矿壁进行修筑。针对护壁的实际结构,进行适时浇筑。当成孔施工结束后,再一次进行杂物清除工作,然后安装好钢筋笼,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需要保持一定的持续性,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得到保障。

2.4注浆

施工人员需要严格审核水泥材料和等级,要求施工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随机对其抽样检查,经过实验室测试,确保水泥原料质量。配制混凝土要求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执行,搅拌时间控制在1min以上,确保混凝土具备良好保水性以及流动性,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混凝土塌落度需稳定在18~22cm,选择中砂作为细骨料。本文使用C30等级强度的混凝土。严格按照C30等级强度标准配制,骨料粒径需控制在30mm以内,不应超过1/3钢筋最小径距。灌注浆应保证连续灌注,时间间隔控制在2h之内,若时间间隔过长可能对粘结强度产生影响。灌注时使用振捣棒充分振捣处理,避免触碰到钢筋笼。灌浆时,保证混凝土流动度以及坍塌度稳定在20cm之内,可用隔水栓塞头作为混凝土包。注浆时按照从下至上顺序进行,底处注浆气体在高处排出,高处孔溢浆要封堵底孔,从高处孔位置反复注浆,确保孔底充分填满。浇筑混凝土一般使用导管法进行。第一节导管长度应达到4m以上,接头位置务必严格固定,避免漏浆或者进水问题发生。导管顶部需要增加漏斗,采用起重设备升降导管,避免泥浆被带走。施工时将导管置入孔底位置,在导管内灌入混凝土。首次浇筑应保证导管底端埋深达到0.8~1.0m,采取一边浇筑作业,一边拔管的方式进行连续浇筑。注意拔管时保证导管底端位置埋深超过1m,最大埋深应当限制在9m内。浇筑面应超过设计面30cm以上,并进行强度测定,最后将表面浮浆凿除完成施工。

结语

文中阐述了复杂地势环境下地质工程桩基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全面细致掌握所处地地质地势情况,就无法保障桩基施工安全性。加强复杂地势环境下地质工程桩基施工研究与分析,在确定地质工程所处复杂地势环境实际状况以后,制定科学合理桩基施工方案,并做好场地平整、放样测量、桩孔挖掘、护壁作业、地质处理、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等工作,减少复杂地势环境对地质工程桩基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高地质工程桩基施工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邱宏.复杂地质条件场地中桩基技术的管理与控制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8(21):214+217.

[2]刘用俊.复杂地质条件下桩基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安徽建筑,2018,24(04):169-170.

[3]李明星.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5):27-28.

[4]秦绪林.复杂地层条件下灌注桩施工技术研究[J].民营科技,2019(07):164.

[5]滕海刚.恶劣环境、复杂地质条件下深桩基础施工技术[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114-115.四川建材,2010,36(03):174-176.

[6]蓝国雄.岩溶地质条件下的桥梁桩基施工和溶洞处理技术探讨[J].珠江水运,2022(9):18-20.